最近有不少新手妈妈在育儿群里提出一个问题:宝宝一吃奶就哭是怎么回事?
明明之前宝宝吃奶的情况很好,一饿就吃且吃的很顺畅,但是在5个月后,经常一吃奶就开始哭,而且还有时间段,白天吃奶哭,晚上吃奶就不哭了,很多新手妈妈对此现象表示不解。
今天就来简单讲讲宝宝吃奶期间哭的原因有哪些?妈妈们可以怎么做以及喂奶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01宝宝出现吃奶哭的原因
宝宝出现吃奶哭的原因很多,且出现时间段也不尽相同。
一、宝宝出牙
有些宝宝长牙时间比较早,4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长出乳牙,这时候宝宝一吃奶就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出牙痛。
宝宝的出牙时,口腔会出现瘙痒疼痛的现象,尤其是喝奶的时候,需要动用口腔的肌肉,一旦有疼痛感,孩子自然会哇哇大哭。
二、宝宝喉咙或者口腔发炎
当宝宝的喉咙或者口腔内部发炎时,自然也不愿意吃奶,有些宝宝还会患上鹅口疮,当宝宝喝奶时会触碰到会疼痛,导致宝宝哭泣。
三、厌奶期
宝宝在2-4个月时会出现厌奶期,出现不愿意喝奶,一喝就哭等现象。
厌奶期的持续时间不确定,根据宝宝的状态而定,有些宝宝可能就几天,有些宝宝会持续几周。
妈妈也不用太过焦虑,因为3个月的宝宝清醒时间逐渐变长,且对外界事物开始感兴趣,所以在吃奶时,专注力不是很高,且由于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不需要频繁的喂奶,要是新手妈妈不了解这一情况,一直给宝宝吃奶,宝宝自然一吃奶就哭。
四、宝宝胀气
由于新生儿的肠子还没有发育完全,不会像成人一样从上往下有规律的律动,经常是随机的上面下面一起挤压,所以会产生胀气现象。
一般宝宝出现吃奶哭的原因就以上几种,但是这么多原因,家长该怎么判断呢?
别急,继续往下看。
02 如何判断和安抚哭泣的宝宝
若宝宝是出牙之后才开始出现吃奶哭的现象,家长首先要注意判断是不是由于出牙引起的哭泣。
可以帮助宝宝按摩牙龈、准备安抚奶嘴或者磨牙棒等等。
若是发现宝宝口腔内长了口疮或者发炎现象,先去专业的医院做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若是宝宝在厌奶期或者胀气时,宝宝无缘无故的不愿意喝奶,或者经常吃一口就开始闹腾,不吃又开始找,经常哼哼唧唧或者开始哭泣。
家长不用太过于担心宝宝哭泣这件事,可以适当给宝宝喝水,不需要强行喂奶,因为厌奶期和胀气期的宝宝没有其它症状,就是不喜欢喝奶。
尤其是胀气时期的宝宝,虽然在家长眼里看起来宝宝很痛苦,经常哼哼唧唧的哭闹,但是并没有生病,是每个新生儿都会经历的阶段,只不过程度不同。
家长也不需要焦虑,可以和宝宝做适当的抚触,在喂奶时要淡定,一旦妈妈开始焦虑了,宝宝自然会接受到焦虑的情绪,更加不愿意喝奶了。
03
在宝宝吃奶这件事上,不少家长有很多的困惑,尤其是新手家长,在吃奶这件事上的关注度是慎之又慎。
一旦宝宝不吃奶了,就开始着急,觉得宝宝是不是生病了或者哪里做的不对,时刻胆战心惊着。
为此,罗列了一些宝宝吃奶时的注意事项,希望给予新手家长一些建议。
一、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喂养
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吃了两口奶后便睡着了,不由得担心宝宝是不是没吃饱,会叫醒宝宝继续吃。
其实没必要,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会随着宝宝的吮吸不断产生乳汁,且随着时间会不断增加分泌。
一般而言,妈妈分泌的乳汁是刚刚好够宝宝的“饭量”,从一开始吃两口就睡着到后面增加吃奶时间,这是循循渐进的过程,为此妈妈不用特意叫醒宝宝让宝宝多喝奶,要不用担心自己的的乳汁过少,相信妈妈所分泌的乳汁就是宝宝所需要的量。
二、0-6月的宝宝需要喂水和辅食
妈妈的乳汁含水量在90%以上,即使是配方奶粉含水量也足够宝宝的需求,因此除非宝宝生病,医生建议喂水之外,妈妈不需要给宝宝喂水。
辅食也是同理,6个月之前的宝宝最好食物就是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不需要添加辅食,母乳中的营养足够宝宝的生长发育,提早添加辅食反而会伤害宝宝的消化能力。
三、喂奶姿势要准确
很多新手妈妈觉得喂奶不需要姿势,只要宝宝能吃到奶就行。
这是错误的想法,比如让宝宝躺着吃奶,宝宝很容易引起吐奶或者胀气的现象。
妈妈可以用搂抱的姿势喂宝宝,妈妈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让宝宝的头放在妈妈的手肘里,托住宝宝的屁股,让宝宝的整个身体都处于妈妈的臂弯之中。
另外,侧卧抱姿势比较适合剖腹产的妈妈,不太容易触碰到伤口,也避免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压倒妈妈的伤口。
妈妈和宝宝都躺在床上,面对面的侧卧着,妈妈将自己的头枕在自己的臂弯上,宝宝的嘴对着妈妈的乳头,尽量保持一个水平的姿势,妈妈的另一只手支撑宝宝的后背,扶住宝宝的脖颈位置。
04
关于新生儿喂养方面的建议肯定不止以上这些,宝宝的成长的同时,家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如何养育宝宝,尤其是现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很多老人的经验已经不适合现代宝宝,比如用尿布还是用尿不湿,不能全听有经验的老人,还是需要家长不断的学习育儿知识。
但是千万不能焦虑,尤其是养育前6个月的宝宝时,家长要是很焦虑,宝宝也会焦虑,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不利,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需要全能的满足,需要家长稳定且健康的情绪。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