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判断毛囊炎)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平均体表的面积有将近两个平方(约1.75m2)呢!皮肤不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一层,皮下还包括了毛囊、甲、腺体及专门的感官结构,起到保护、平衡及传递感觉的作用。这么大面积加上结构也复杂,皮肤病也是种类繁多,一共有2000多种,不同的皮肤问题的药物治疗方案自然也是不同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皮肤下面的毛囊出问题了表现出毛发周围的“红疙瘩”、“脓胞疮”是怎么一回事?

下面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判断毛囊炎)

什么是毛囊炎?

毛囊炎,顾名思义是毛囊(毛囊是皮肤下方的一个囊状结构,它是毛发开始生长的地方)受到感染引起的皮肤问题,是一种以毛囊周围脓疱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毛囊周围的脓疱常伴有红斑边缘,毛囊周围有“红疙瘩”(红斑丘疹)甚至会有脱皮(脱屑),有时候还会痒。

下面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判断毛囊炎)


最常见于头颈部(尤其是头皮和胡须)前胸、后背、臀部、腋窝、大腿内侧,喜欢长在一些封闭的部位。另外剃刮(尤其是逆毛生长方向),可以增加毛囊炎的风险。


毛囊炎长的样子和喜欢长的部位都是有自己的特征,也很容易跟青春痘、脂溢性皮炎、口周皮炎、酒渣鼻等皮肤病混淆,没有弄清楚是什么病因,就直接用药的话是很容易越治越严重,这个时候去再想起来去医院,是会给医生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大大增加了难度,用药后皮疹已经变了样子,不容易准确识别作出正确的诊断。还请大家引起重视,皮毛都是小毛病这个说法会严重的误导大家,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下面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判断毛囊炎)

毛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而言,毛囊炎是因为细菌(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进入毛囊而引发。少数情况下,毛囊炎是由毛囊中的真菌(马拉色菌(Malassezia)菌种)或寄生虫(蠕形螨(Demodex)引起,或者由其他原因导致。


细菌性毛囊炎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出现一群小的、突起的红色丘疹。这些丘疹可有能碰到会有点疼或瘙痒,并可能含有脓液。


不同的“敌人”侵入到了毛囊部位,需要用到不同的“武器”把它们打倒,也就是说毛囊部位感染的是不同的微生物时候,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


如何治疗毛囊炎?


在毛囊炎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您在家可以可用温水浸湿一块干净的毛巾,并将其敷在这些肿块上。当毛巾变凉后,再次用温水浸湿毛巾并放回皮疹部位。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敷10-15分钟,一日3次。


如果毛囊炎经过您在家的治疗后仍未消退,您应该前去就诊。如果有以下表现,您也应就诊:丘疹变得更大或更疼、丘疹消退后又复发、发热。


医生可能会开具一种抗生素乳膏外用。如果您的皮肤皮疹面积较大,您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但是,大多数毛囊炎不经治疗也能好转。


对于很多细菌性毛囊炎病例,外用抗生素治疗就已足够。我们首选的一线药物为外用莫匹罗星和外用克林霉素。外用夫西地酸是另一种一线治疗药物;现已观察到在经常使用夫西地酸耐药性增加,外用红霉素也可能有效,由于红霉素耐药性已不再将该药作为一线治疗。


外用药物到底涂多少合适呢?有些人舍不得挤,有些人,恨不得一整支药膏一次用完,关于这点国外的专家研究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一个指尖单位长度(食指的指尖到第一条线的距离)的药膏可以涂两个手面积的皮肤。


口服抗真菌治疗是真菌性毛囊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扑灭司林和口服伊维菌素等抗寄生虫药可有效治疗蠕形螨毛囊炎。


很多朋友会认为出现毛囊炎的区域是因为毛发过多或者过长,不利于散热等原因引起的毛囊炎,就把毛都给剃了,事实上,这只会更加刺激它,并可能传播感染,从而变得更加严重。


毛囊炎的预防

总的原则是需要避免毛囊炎的易感因素。

1.避免长期熬夜、调整自己的情绪、最好是不吃刺激性比较强的东西,如辣椒、海鲜等,这些都是毛囊炎患者禁忌的食物。

下面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判断毛囊炎)


2.毛囊炎的患者在应尽量避免暴晒,长时间在阳光下进行暴晒会使毛囊炎病情加重,而且流汗之后会使毛囊孔再次感染,这样就导致了毛囊炎复发或病情更加严重。


3.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油腻的护肤品,容易刺激和阻塞毛囊,使得毛囊炎病情更加严重。


毛囊炎还会瘙痒,很多人会忍不住去挤压位于口鼻部位的毛囊炎,殊不知这样有可能使病菌经血液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


毛囊炎的出现,看似对身体的影响并不大,轻度也只会对外观造成一些影响,多数人对毛囊炎并不怎么重视,时间长了不仅使得毛囊炎越来越严重,还引起了更多的疾病。正确的认识毛囊炎病因、提早预防、规范治疗才是王道。


我是药师小平,更多的用药科普,欢迎点击右上角加关注,谢谢你哦!

您的点赞、点评、转发是支持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