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痒,头屑多,面部痒有皮屑,小心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由人体皮脂溢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一般多见于皮脂分泌多的部位。脂溢性皮炎好发于青壮年男女,男性多于女性,并常同寻常型痤疮、酒渣鼻伴随而生,也有少数婴儿可以见到脂溢性皮炎的症状。中医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具有疗效快、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脂溢性皮炎好常见于头、面、颈项、胸腋等处。中医依其发生不同部位,而对其称呼也不同,有白屑风、面游风、钮扣风等等称呼。病程往往为慢性,可经年不愈;而且有不同程度的痒感,严重的也可以因瘙痒挠抓而使皮损肥厚。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是由于剧烈运动后,头部出汗,肌热当风,或用冷水淋头,复受外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化燥;或因过食辛辣油腻,脾胃积热上蒸,又受外风,日久化燥所致。
一般脂溢性皮炎初起时,病程不长,皮肤潮红微肿,发痒脱屑,脉弦滑,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证属血热风燥,治疗原则是凉血清热,消风润燥。选用生地、丹皮、赤芍、知母、石膏、荆芥、蝉蜕、白蒺藜、当归、麻仁、甘草、苦参、白鲜皮等药材,组成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润燥的方剂。病情初起,病没深入,以全面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
如果病程已经历数年之久,皮肤干燥、色暗、肥厚、层层脱屑、发痒挠破、大便干秘,脉弦细,舌淡,苔净等症状。此时证属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燥,消风止痒。选用熟地、当归、丹参、白芍、首乌、麦冬、枳壳、麻仁、甘草、白蒺藜、白鲜皮等药材,组成滋阴、养血、润燥、消风、止痒的方剂。此时病情久远,久病必虚,患者阴液耗,治疗用药以育阴为主。
此病主要就是以湿重和风重两种类型。湿重则溢水,风重则干燥脱屑痒甚。以风重的最为多见,湿重的非常少见,所以上述举例两个都是属于风重化燥证。但在治疗的时候,不能局限于此,要随患者体质和症状来进行恰当的治疗。湿热重的要注重祛湿清热,心肝火旺的要清心凉肝,肺胃热蒸的则要清热宣肺等等,总之要随症而变化。
头屑多,头发油腻的可以用一些药材做汤液清洗,可以快速的消除头屑和油腻。常用的药材有苦参、苍耳子、野菊花、硫磺、土茯苓、苍术、白鲜皮、蛇床子、大枫子、地肤子、苦楝皮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