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汤姆猫总是在变脸。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今年上映的《猫和老鼠》真人版?
顶着童年经典的IP,这部《猫和老鼠》的真人版不仅没有被观众称好叫座,反倒恶评如潮,豆瓣上仅有5.2分,烂番茄指数26%,甚至连及格线都没触到。
2D和3D的完美割裂
真有那么烂吗?打开评论页面,网友口诛笔伐:
“尬得要死,净搞些情怀圈钱的烂片”、“毁IP系列”、“有多怀念童年,这部电影就有多可惜”、“不是爷青回,而是爷青毁。”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唏嘘谓叹,经典应该被传承,而不是被无情糟践。要知道,《猫和老鼠》原作在豆瓣评分9.8是妥妥的高分,而它的经典程度也正如一位网友的评价:
如果公共场合放七龙珠,所有年轻人都在看,公众场合放猫和老鼠,所有人都在看。
是的,童年回忆里的《猫和老鼠》除了紧张刺激的追逐戏,还有科幻感的赛博朋克,甚至还能欣赏《蓝色多瑙河》的世界名曲……最重要的是,动画片没有一句台词,却总能逗笑所有人。
没有台词,诙谐幽默,令它成为流通性最广的世界动漫杰作,并先后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片的13次提名,7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如此看来,这部全网群嘲的2021版《猫和老鼠》,实在是欠经典一句道歉。
什么可以称之为经典?有学者指出,经典是具备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经久不衰,超越年代,再度流行。
这不,在B站,就有一场专属于《猫和老鼠》的文艺复兴。有太多的UP主凭借童年美好的回忆,加入这场共创之旅中。
有传闻中的网络计数君,将汤姆挨打的惨案列齐,汤姆被子弹夹过,统计汤姆变形的次数……弹幕:笑着笑着就哭了。
还有CP党,在猫和老鼠的斗争中,高举禁忌之恋的大旗,同时还不断质问,母猫是什么东西?
考古党,“汤姆猫为什么抓不到杰瑞”这个“千古谜题“,进行挖掘。“厚黑学”资深学者,断言汤姆猫是是养寇自保,留着老鼠,才不会被主人扔掉,不然作为世界捉鼠锦标赛冠军的汤姆,怎么会捉不到杰瑞呢?
也有人表示这一切都是一场猫与老鼠的虐恋罢了。就如同许仙与白娘子,物种不同,只能虐上加虐,而女主人就如法海,增加彼此感情深度的电灯泡罢了。
还不够?专业学术党。
从化学角度硬核科普汤姆加了什么试剂。
转战到脑洞大开的知乎,同样也有场热烈讨论。
在著名的知乎体,“猫和老鼠究竟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下,我们看到了网友们精彩绝伦的分析,比如从汤姆猫家里研究美国当时经济条件,地域特色,从汤姆与猫,看到了人生的真谛,还有人分分钟想嫁给汤姆。
“996福报”的时代语境下,汤姆还演变成了社畜的代表,贡献了N款表情包,以至于养活了许多猫和老鼠表情包的公众号。
汤姆伤心,汤姆失恋,汤姆被生活压弯了腰,这些表情包无疑都深深打击到社畜们脆弱的心灵。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至理名言,渐渐在我们眼前变得清晰。
小时候嘻嘻哈哈看的桥段,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汤姆就是我们自己。
这种网络上经久不衰的创作狂潮,对应着动画作品的质量足以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众多人的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猫和老鼠背后的工作人员高达150人,平均只有7-8分钟的一集,周期竟达到了7个月。
获得第18届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猫的协奏曲》,耗费了一整个团队180个人18个月的创作时间。
这样的工作量究竟呈现了什么惊喜?猫和老鼠的绘画水平,分镜、动作、配乐都臻于完美。
(早期米高梅公司要花多少时间画原稿?)
首先应当讲的是,夸张的表达手法。汤姆总会突破物理和想象的极限,牛顿的棺材板再度被撬开,也成功印证“猫是一种液体”这句话。
以及不断突破大脑运算阈值的奇特想象。
一看就是找了顾问的“哥德堡机械“,其类似于多米诺骨牌似的机械装置,精细程度是让人称奇的。
“赛博猫鼠”,是汤姆猫变成机械猫开展的一系列追逐,让人不禁联想人工智能与几大科幻影片…
以及大师级的配乐,猫和老鼠没有台词,偶尔一句汤姆被整惨了的大叫,大叫过后肖邦、施特劳斯与柴可夫斯基,总是会为汤姆猫的舞蹈踩点。
这些元素都让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的质量抵达巅峰。
质量好,足以让动画成为一时的流行,但达到经典呢?还远远不够。
作为技术、工业、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猫和老鼠除了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之外,这些烙印潜藏在作品的角落,终究会在人如考古般挖掘出来,曾经的黯淡与辉煌也将重见天日。
注意到没,为何猫和老鼠的形象总在不断改变?
除去最知名的约瑟夫·巴伯拉 / 威廉·汉纳的版本,猫和老鼠最让人惊诧的两个版本分别是基恩戴彻以及查克的版本。
从1941年开始,猫和老鼠的形象就经历了多次改版,每次改版背后操刀,艺术家或动画家们都给予了磅礴的野心。
形象改变之间,埋藏着艺术作者与商业之间的协调,偷偷藏着他们对艺术的亲笔信,这些甚至会令他们遭受非议。
1961年,米高梅公司将猫和老鼠动画业务外包给捷克动画制作者基恩戴彻。然而,却导致史上最大的风评下滑。
基恩戴彻版本可以说是童年阴影,他将优美诙谐的童话故事,风格篡改至瘆人恐怖的成人动画。
基恩戴彻遇到的难题有俩个。一个是没钱。一个是自我太强烈的风格。
捷克拥有小鼹鼠,那基恩戴彻把小鼹鼠的风格发挥出来了,猫和老鼠跑到了野外,漆黑轮船、月下古堡、神秘的空间站,逃脱时空限制的同时,主题和内核也面临失控。
在短片《猫狗互换》中,邪恶的博士一度出现,在化学仪器前张牙舞爪,而底下的爪牙便是小老鼠杰瑞。
它成功将猫与狗的灵魂对调,当汤姆猫求杰瑞放过自己时,杰瑞一言不发,怒目圆睁,最后自己张大嘴巴,发出狗的叫声。
汤姆这才明白,原来杰瑞也已经丢失了自我的意识。除了剧情的成人化,诡异的音乐也成为“最大帮凶”。
戴彻本人也在思索,“我很痛苦地意识到,我遭到了大多数批评家和硬核粉丝的严厉对待,我是第一个续作的动画师,我站在火坑中。”同样,这些作品也很少进入观众的视野中。
在最争议的版本过后,戴彻被炒,兔八哥之父查克接过重任。
但这一棒仍旧走的踉跄,汤姆和杰瑞拥有了前作未能企及的高人性化。既然像人,那吃与被吃,就不是简单的打闹,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从打打闹闹,摇身成为真正的捕食者,挖空心思地去吃老鼠,老鼠则逃命狂奔,吃与被吃的童话故事,成功跻身于童年阴影行列。
除了作者性,《猫和老鼠》也被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大萧条时期、二次世界大战、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阿波罗登月、古巴危机、越南战争和美苏冷战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纷呈毕至,融汇其中。
《休战伤害》是在影射二战后瓜分德国柏林的含义,汤姆,杰瑞,史派克,将一块肉从盟友最终变为解除盟约,重新对立的故事。
《小孤儿》跨越时间限度,影射了美国屠杀印第安人的黑历史……
《扬基都德鼠》,以猫鼠大战影射当时的战争,用幽默的手法致敬前线将士。
正是这些艺术家们对自我的思考、具备时代的意义,才让这部动画真正淬炼成为经典。
无独有偶,日本也有一只猫,同样家喻户晓,叫哆啦A梦。同样是猫,哆啦A梦满足了童年的幻想。
至于汤姆猫,它被玩弄,被欺负,被生活压弯了腰,忙于追逐、情节令人啼笑皆非,则触动了每个社畜人的心。
大家有没有看过《忧伤的汤姆》这一集。
汤姆接连遭到失恋、失业的挫折,最后双目哀垂,独自卧轨。这时,杰瑞出现了,它尽可能安慰汤姆,让他从失败的阴影中逃出来。
许多文章已经说过,这是将成年人的辛酸融入汤姆刻画了出来,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这其实也是一个作者本身创作的心境。
当时,猫和老鼠的作者威廉·汉纳、约瑟夫·巴伯拉以为作品即将完结,因此将自己当时不舍、愁苦的心境投射到汤姆身上。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藤子F不二雄在画哆啦A梦时与电视方合作,电视方因排期问题,突然要求中止哆啦A梦的创作,要求画出完结版,藤子F不二雄只能无奈答应。
在“最后一话”中,藤子F不二雄满含热泪地画了哆啦A梦即将离开,而大雄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独自生活,勇敢找胖虎约架故事。
最后一幕,大雄战胜了胖虎,哆啦A梦搀扶着他走在月光下,看着为了友谊,战胜自己的大雄,机器猫流下了人类的眼泪。
这一幕,我们仿佛透过漫画,跨越时空地看见了伏案工作的藤子F不二雄本人,这眼泪,或许是为作品的夭折、为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小孩而流。
作品的伟大性永远是因为背后的人,只有注入热情和真心,才能让观众或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悲剧和喜剧之间透明的纱窗,被逐渐增长的年龄捅破,以前捧腹大笑的状态,再也回不去,因为我们在汤姆的经历中,照见了现实中的自己。
当然,你可以说是一种过度解读,也可以只是年轻人自我的戏谑与消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成熟并长大,开始触碰作品背后的深义。
经典作品,也总是赞美与诋毁同行,却永不失去旺盛的生命力。
这就是为何猫和老鼠历经更改,却始终被我们铭记于心的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