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洪霖:益店的邻居——扶风万杨村
(万杨村学校门口道路)
我的故乡万杨村地处扶风县西陲,西邻古“丝绸之路”驿站益店镇,东距世界佛都法门寺15公里,晴朗之日可以望见法门塔巍巍耸立的倩影。
(万杨村村部门前)
万杨村地形像关中平原上凹陷的一面“簸箕”,与古“卷阿”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口朝东,正好迎接初升的朝阳。“簸舌”处,向西独独地突出一个土丘,犹如一条巨龙的头颅探进“簸箕”里。“簸箕”里面是数千亩的沃土良田,一渠清澈的溪水围绕“龙头”蜿蜒盘旋,偶尔可见小鱼嬉水。听说古时小溪两岸长满了杨树,万木成林。春夏时节,郁郁葱葱,各种飞禽栖息其间,一派茂林修竹,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清代诗人刘瀚芳惊呼:“万树垂杨远插天,碧于水色绿于烟。携樽六月全无暑,闲傍溪鸥一晌眠”。
(穿村而过的小溪水)
万杨村很大,自古流传“七晁村,八宋村,数不清的万杨村”。 由北朝南依次为东庄、北堡、西沟、西窑、南坡、东村和张家底七个自然村。可谓“南坡面北脊向阳,西沟西窑横道梁。东村尽头张家底,北堡东庄为临乡。六姓七村分九组,年年春雨润万杨”。传说万杨人的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下。由于背井离乡,大多穷困潦倒,故而在“簸箕”的三面土崖下掘洞穴居,形成了以“龙头”为中心的扇形。白天,农舍在浑黄的高崖遮蔽下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好似世外桃源。到了傍晚,依次亮起了灯光,星星点点,远远看去犹如银河环绕大寺,蔚为壮观。“龙头”处自古乃风水宝地。早在唐朝就修建了寺院,叫“云寂寺”,也称“大寺”。解放后改建为学校。当年校院古柏参天,绿树成荫。教务室及老师的办公室在上殿,青砖青瓦,石基飞檐,看起来很是雄伟。教室分别设在两边八个偏殿里,同样是画梁雕栋,古香古色。学校大门正好在“龙头”之上,稍微突出,像是“龙嘴”。木板门虽说漆已脱落,但朱红色底子隐约可见。门口有十米见长的平路,碎石铺成。两边的冬青树修剪得特别整齐,在我的印象中常年生机盎然。再往前走,是陡峭的台阶路。路面铺设得很不规整,窄窄的一绺,更多的地方已成了坡道。冬天下了雪,自然成为我们的“乐园”。一放学,大家不顾老师的阻拦和吆喝,蜂拥扑向坡口,相互拽拉推搡,有的顺势四蹄朝天,随着一声尖叫,“嗖——”地滑到坡底。那时大家尽管双手冻得青紫,心里却是热呼呼的。棉裤往往蹭出了套子,回家免不了挨顿大人的骂,但我们还是祈盼经常下雪。当年那些玩童中如今不乏有省部级领导干部,亦有千万元的大款老板。真可谓:“飞檐碧瓦画雕梁,曲径通幽书声长。不驷少年何处觅,江山指点正激扬。”
(万杨村老戏楼——万杨影剧场)
万杨人聪明。编制、铸造、修理、制作等民间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尤以编席匠和铁匠出名。上世纪周原一带农家炕上铺的芦席,肩上扛的锄头,无不出自万杨人之手。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窑洞就成了他们展示才艺的秘密地方。由于编席蹲得时间长腰酸腿麻,站起来吼上几句秦腔戏就司空见惯。因而“样板戏”唱红遍了西府大地,窑洞里走出了宝鸡铁嗓子何志荣。然而过去的万杨人并不富裕,常常为了吃饱穿暖而要四处奔波。冬季精壮劳力都要拉上架子车,翻越箭括岭到百里以外的深山砍柴或换粮。“泵响呢,水淌呢,高粱玉米夏殇呢......”,“提着拌笼拿着镰,一个劳动日一分钱……”。这些民谣是对当时状况的真实写照。
(万杨村民活动广场)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激活了万杨人。历来引以自豪的优质小麦种植已不是唯一的主导产业,百亩苹果园掀起了栽植经济作物的热潮。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造牛势、发牛财”成为口头禅。“万万”引军的建筑业和轮胎修补业名噪乡里……如今万杨人随着整村改造搬迁到了一马平川的崖上。通村公路宽敞笔直,农家楼房错落有致。每天晨曦微露,老人沿着公路悠闲的散步锻炼,妇女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展示广场舞姿。每天晌午最繁华的地方还属大寺脚下。新建的村委会和幼儿园更具现代化气息,社区服务中心周围医疗站、娱乐室、超市、发廊、澡堂等等应有尽有。特别是休闲广场,不仅有大舞台,而且有各种锻炼器材。每逢节庆,女子锣鼓队粉墨登场,气势恢宏,震耳欲聋。幼儿园的“花朵”也用不着再等待冬天下雪,滑翔板之类的游乐器械应有尽有。
(万杨村社区服务中心)
前几日,我回了趟家,专程来到大寺。广场里、马路旁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动车。一个年轻人开车接孩子,我不禁与他攀谈起来:“小伙子,在哪里发财?”“嗨!算不上发财,在城里开了个小面馆。”“那你天天回家接孩子吗?”“不是的,今天是母亲节,回来给老妈送个礼物。”“哦!没看出你还是个孝子,挺时髦的。”他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哪里话,我们也向你们学哩,我媳妇说了,在老的跟前孝顺比烧香强哩。”“哈哈,那叫行善不如尽孝。”“对对对,我不会说,就是那个意思,反正做多大的事都不要忘了孝敬老人。”小伙子声音不大,但却铿锵有力。我突然想起了万杨诗人李若凡先生的近作:“川原绿色满,沃野人影动。村路驰飞车,高楼读书声。”这是对当今万杨村的描述,但面对眼前这位年轻人,我却感觉到先生的诗句中缺少什么……
哦!这块神奇的地方,必将在新生一代身上发生更加神奇的故事。
——本文刊发在4月15日陕西农村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