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
很少有人写关于“棺材”的文章,其原因是棺材联系着“死亡”,看到这个词有点瘆得慌,人们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不愿意提及“棺材”这两个字。
三十年前的农村,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大多数都放一口棺材。大家认为给老人早早的置办棺材是孝心的体现,也是一个家庭经济能力的体现,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是非常吉利的事情。那时棺材都是在自己家里做,做好后老人还要睡在里面试一试,说这样做可以增寿延年,也是图个吉利。由此看来,“棺材”在人们心中不应该是一个不愿触及的字眼。民间流传“见棺发财”的说法,“梦见棺材会发大财”的说法,都说明见“棺”是好兆头。虽然这些说法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愿望和智慧。
传说棺材的来历有多种版本,有文字记载的是庞涓谋害孙膑的这件事的一个小插曲。说庞涓和孙膑在鬼谷子处学习兵法之事,后来庞涓下山做了魏国的大将军,而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就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被挖去膝盖骨(膑刑)。之后庞涓又欲进一步加害,孙膑装疯逃到了魏齐边界,而魏国的追兵也追到了边界。危机时刻孙膑来到了一户人家,请求其把自己设法送入齐地。这家人就把孙膑放在了床头的睡柜里,当作已经死的人,又盖紧了盖子,再加绑麻绳,一行百姓就这样把孙膑送出了魏国。这种抬睡柜、绑麻绳的方式后来就运用到了丧葬事宜中了,人们就把这过程称为“送殡”和“出殡”。这个睡柜就是最初的“棺材”,之所以叫“棺材”是人们希望先辈住在棺材里面保佑后人升官发财。
棺材,亦称寿棺、枋、寿枋、老房,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叫法,我们晋南人也把棺材叫做“棺板”或者“木头”。棺材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造,最常见的用木材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非常珍贵的有水晶棺。
我们晋南的棺材主要以柏木和松木为主,有钱的人家就用柏木做棺材,一般的人家都用松木做棺材,也有少数的贫困家庭用桐木或者杨木做棺材,但没有人用槐木来做,因为“槐”字右边有个“鬼”字。但不管用哪种材料做棺材,棺材的两个档头都必须用柏木来做。为什么必须用柏木来做呢?民间传说地下有一种小动物叫穿山甲,它专门吃死人的尸体,但是它闻不得柏木散发的味道,只要闻到柏木味道就停止挖土,所以棺材的档头都用柏木来做,以此来保护先人的尸骨。
做棺材的板材厚度和片数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有“真四寸”和“真三寸”从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就是厚度是实实在在的四寸和三寸。也有“四寸”和“三寸”的,叫四寸和三寸,但是呢,厚度不够,其实是“假四寸”和“假三寸”,只是为外风好听叫四寸和三寸的。在板子的片数上也是有讲究的,有“四片瓦”、“六股头”、“八股头”和“十二股头”。片数越少,证明棺材越好,但不管是几股头,棺材的底是不能用两片板子合在一起做的,要么一片板,要么三片板。这个是非常讲究的,按民间的说法,人不能睡在分开的两片板子上的,这样的话,会把人的身体分为两半,对死去的人不尊重,对后人不吉利。棺材的底和盖以及两个帮分别用一块独木来做的,这叫四片瓦,是最好的棺材;如果是六股头,那必须是盖和底是独木的,两个帮分别用两块木料拼接;八股头一般底是独木的,盖是三片拼接的,两个帮是分别是两片拼接的;十二股头呢,就是底盖和两个帮都分别使用三片板拼接的。
有个成语叫“三长两短”,这个词的来历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由六片(这里说的六片并不是咱们晋南人说的“六股头”,而是指棺材的底、盖、两个帮以及两个档头。)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计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没盖子的时候棺材正是三块长板两块短板,即“三长两短”。后来“三长两短”成了一个成语,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
传统的棺材全部都是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大一头小的,那么棺材为何有这种讲究呢?其实这里面大有玄机。棺材一头大一头小,其实这代表着一阳一阴。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阴阳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是世间万物的一个概括。因此将死者放在一阴一阳的棺材中,代表着死者在阴阳间,死后也在天地之间。棺材就相当于是死者的房子,很多时候我们称之为阴宅,棺材一高一低,具有坡度,代表着屋檐,这样下雨雨水也能顺利的流下来。关于棺材一头大一头小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如果把棺材做成方的,人睡在里面就是个“囚”字,不吉利,所以把棺材做成了一头大一头小。还有的文章说棺材是由“树洞”演变而来的,传说远古时代人们把树挖空装尸体的,树身就是一头大一头小的。
说起棺材的外观,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设计,在我们万荣县荣河一带,棺材上面是平的,而不是拱形的,且棺材外面一般是不油漆的,至多在外面发一层清漆,让棺材板的本色裸露在外面,即使有雕刻的浮花,也不涂色,就是要显示木料的本色美。当然,这样做的都是比较好的板材“四片瓦”或者是“六股头”。如果是多股头的,板子颜色又不正,还有修补的补钉,就需要在外面用腻子粉抹平,然后画上图案刷上油漆,这样既遮丑又好看,真是一举两得。图案多是莲花和从二十四孝中选出的几幅图案,档头多数写的是“福”和“寿”字。县西的荣河宝鼎一带的风俗是人殁了只在家中放三天,时间仓促,所以棺材多不油漆,即使油漆也是匆匆忙忙,不及细腻。而荣河以北的地区人殁了,在家里面要放七天,提前把人封在棺材里面,才开始细细的绘图画线,油漆的非常讲究,非常细腻。
其实棺材的颜色是有讲究的,并不像咱们村里人喜爱什么色涂什么色。一般情况下都是黄、红、黑、白、金五种颜色。黄色是木材的原色,一般普通人去世都用原木色;红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才可以使用,也有一些地方特色,专用红色办丧事;黑色是为非正常死亡的人准备的,死于刀兵之祸或是自杀、早丧等,黑色也有些许地方特色,有些地区专用黑色棺材;白色是为未出阁的女子或是早年夭折的少年准备的;金色棺材则是专为帝王准备的。这些都是迷信,带有歧视性的。我觉得不管是什么人,死了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棺材的颜色应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定。
自古以来,老百姓对棺材是看的很重的,一般人家在老人五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棺材,还有更早的。也有的是因为老人身体不好,为了给老人增寿才做棺材的,做出来的棺材叫寿棺。有的人身体素质好,活到了七八十岁才做棺材,这个年龄段做的棺材叫做喜棺。棺材又称为寿方,放在家中也有增福增寿的寓意,也许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家里面放一口棺材不吉利又瘆人,但过去的人们却不这么认为,大家普遍认为家中备棺再正常不过了。对于老人而言,有一副上好的棺材,乃是人生幸事,活着混所好房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每个老人都会非常重视。
其实,古人提前给老人备棺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民间有句俗语叫“师傅不做倒地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棺材的匠人,不给死去的人做棺材,也就是说,人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就找棺材匠定做棺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农村,如果人死了还没有做棺材,做寿衣,就说明这家人不孝道,忽视天道人伦,被人认为是大不敬,对子孙们是极其不利的,人们会耻笑的,这家人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大家就约定俗成,早早给老人备好棺材,以防不测。我觉得给老人早备棺材应该算的上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因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孝道的文明民族。
不仅棺材制作上大有讲究,就连棺材的放置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自古以来就有“棺不落地”的说法,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放置时棺材不能靠地放,下面要用木凳撑着,理由是棺材落地就算到了安葬地了,你想,谁愿意把自己的家当做墓地呢;同时棺材盖子不能全部合上,要大概留个十公分宽的缝隙,理由是合上了盖子就意味着里面已经装上了尸体,这样多不吉利呀;做好的棺材里面要放一堆大卷的木屑,和几个木制的棺材专用铆钉,放木屑的说法是,木屑是“材”,谐音同“财”,放木屑是预示后辈发财,还有一种说法是怕虫子拱棺材,放些木屑的话,虫子先吃这些木屑,就不拱棺材了,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棺材里面放专制的木铆钉,它的用途是封棺时钉棺材盖的。
二是在出殡的过程中,棺材不可以落地,如果落了地,就认为落地点在就是墓地,说明死者已经为自己挑选好了下葬的地方。这也是非常不吉利的。我想应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人家认为“死者为大”,为了尊重死者,才不让棺材落地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常听人说,谁谁谁家孩子对老人不孝,在他家过白事的时候没人去抬棺,大家都故意看他的笑话;谁谁谁家,在村里不为人,人缘不好,抬棺的人很少,但棺材不能落地,把抬棺的人亏咂啦。也许你会说抬棺的人少,或者是没人抬棺,自己家的人不能上阵吗?不行的,抬棺有个讲究,就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是不能抬棺的,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想这也许是专门为惩罚那些不孝道、不为人的人家约定俗成的吧。如果你在村里面不孝顺老人,人缘差,那么到你家有白事的时候,你等着瞧吧,看笑话的人比比皆是,这就是老天爷对你的惩罚!看来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人都要以孝为本,多做善事,广积善缘!
还有四个细节,也是四个重要的玄机。第一个就是买的棺材在拉进家门的时候要摔一只碗,在自己家里棺材做好之后也要摔一只碗,这是什么讲究呢?我问了不少人,都说不清楚。有人说是辟邪,因为棺材阴气太重,会有不祥的东西附在上面,摔只碗就是要吓走这些野鬼游魂。这个说法应该是对的。但应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家里面一只碗代表一个人,家里面放口空棺材多不吉利啊,好像预示着将要死人,摔上只碗就表示已经死了一个人,把棺材占着了,就不会再有人死去,这样也就起到了增寿的作用。第二个是一定注意不能用铁钉来钉棺材盖的,传说如果用铁钉钉死了盖子,亡灵就不会再托生,这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啊。其实细看棺材的结构,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棺材全身上下都没有一个铁钉,整体结构为榫卯结构,钉子在风水学中是大凶之物,所以在棺材中,是万万不可使用钉子的。第三个是下葬时棺材里面不能放真钱,不能放真手机,不能放真的娱乐玩具如麻将、象棋、扑克牌,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东西在阴间不能用,只能烧纸做的电视、手机、房子、柜子等供死者使用;二是要切断死者与阳间的一切联系,也就是说阳间用的东西不能让他用。第四个是封棺时要在棺材里面死者身上铺一层带籽的棉花,农村人叫“籽花”,这个讲究应该是预示着后辈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吧。
为了节约木材,不浪费耕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过一次运动,号召农民平坟整地,下葬时不准用棺材,不准留坟头,不准披麻戴孝。当时每个村里面只有一副“公棺”,过白事的家里只需要准备一个棺材底,把尸体放在棺材底上,然后套上村里面的“公棺”,到了墓地里,把“公棺”拿掉,用棺材底下葬。这样做不至于让尸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损伤死者的尊严。但老百姓对这种做法想不通,非常地抵触,没有多长时间就夭折了。从长远来看,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国家是应该提倡火葬的,这样既节约木材又节约土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所以我觉得棺材应该是能简尽简,不要把它当做活人的脸面来攀比。但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棺材的演变不是越来越简,而是越来越豪华。从体积上来看,比过去大了一倍,从做工上来看,雕刻的越来越精致,从用料上来看,板子越来越好越来越厚。过去棺材都是人抬着,现在的棺材人根本抬不动,都是用吊车吊上机动车拉到墓地的。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孝道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为老人准备棺材,准备好的棺材是孝道的体现,但孝是广义的,不只是表现在一口棺材上。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孝体现在养老敬老方面,在棺材板的制作上,不要攀比,不要浪费,在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节约用木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
作者:刘进发
棺材
很少有人写关于“棺材”的文章,其原因是棺材联系着“死亡”,看到这个词有点瘆得慌,人们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不愿意提及“棺材”这两个字。
三十年前的农村,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大多数都放一口棺材。大家认为给老人早早的置办棺材是孝心的体现,也是一个家庭经济能力的体现,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是非常吉利的事情。那时棺材都是在自己家里做,做好后老人还要睡在里面试一试,说这样做可以增寿延年,也是图个吉利。由此看来,“棺材”在人们心中不应该是一个不愿触及的字眼。民间流传“见棺发财”的说法,“梦见棺材会发大财”的说法,都说明见“棺”是好兆头。虽然这些说法带有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愿望和智慧。
传说棺材的来历有多种版本,有文字记载的是庞涓谋害孙膑的这件事的一个小插曲。说庞涓和孙膑在鬼谷子处学习兵法之事,后来庞涓下山做了魏国的大将军,而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就诬陷孙膑私通齐国,被挖去膝盖骨(膑刑)。之后庞涓又欲进一步加害,孙膑装疯逃到了魏齐边界,而魏国的追兵也追到了边界。危机时刻孙膑来到了一户人家,请求其把自己设法送入齐地。这家人就把孙膑放在了床头的睡柜里,当作已经死的人,又盖紧了盖子,再加绑麻绳,一行百姓就这样把孙膑送出了魏国。这种抬睡柜、绑麻绳的方式后来就运用到了丧葬事宜中了,人们就把这过程称为“送殡”和“出殡”。这个睡柜就是最初的“棺材”,之所以叫“棺材”是人们希望先辈住在棺材里面保佑后人升官发财。
棺材,亦称寿棺、枋、寿枋、老房,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叫法,我们晋南人也把棺材叫做“棺板”或者“木头”。棺材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造,最常见的用木材制造,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非常珍贵的有水晶棺。
我们晋南的棺材主要以柏木和松木为主,有钱的人家就用柏木做棺材,一般的人家都用松木做棺材,也有少数的贫困家庭用桐木或者杨木做棺材,但没有人用槐木来做,因为“槐”字右边有个“鬼”字。但不管用哪种材料做棺材,棺材的两个档头都必须用柏木来做。为什么必须用柏木来做呢?民间传说地下有一种小动物叫穿山甲,它专门吃死人的尸体,但是它闻不得柏木散发的味道,只要闻到柏木味道就停止挖土,所以棺材的档头都用柏木来做,以此来保护先人的尸骨。
做棺材的板材厚度和片数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有“真四寸”和“真三寸”从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就是厚度是实实在在的四寸和三寸。也有“四寸”和“三寸”的,叫四寸和三寸,但是呢,厚度不够,其实是“假四寸”和“假三寸”,只是为外风好听叫四寸和三寸的。在板子的片数上也是有讲究的,有“四片瓦”、“六股头”、“八股头”和“十二股头”。片数越少,证明棺材越好,但不管是几股头,棺材的底是不能用两片板子合在一起做的,要么一片板,要么三片板。这个是非常讲究的,按民间的说法,人不能睡在分开的两片板子上的,这样的话,会把人的身体分为两半,对死去的人不尊重,对后人不吉利。棺材的底和盖以及两个帮分别用一块独木来做的,这叫四片瓦,是最好的棺材;如果是六股头,那必须是盖和底是独木的,两个帮分别用两块木料拼接;八股头一般底是独木的,盖是三片拼接的,两个帮是分别是两片拼接的;十二股头呢,就是底盖和两个帮都分别使用三片板拼接的。
有个成语叫“三长两短”,这个词的来历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由六片(这里说的六片并不是咱们晋南人说的“六股头”,而是指棺材的底、盖、两个帮以及两个档头。)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计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没盖子的时候棺材正是三块长板两块短板,即“三长两短”。后来“三长两短”成了一个成语,指意外的祸事,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
传统的棺材全部都是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大一头小的,那么棺材为何有这种讲究呢?其实这里面大有玄机。棺材一头大一头小,其实这代表着一阳一阴。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阴阳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是世间万物的一个概括。因此将死者放在一阴一阳的棺材中,代表着死者在阴阳间,死后也在天地之间。棺材就相当于是死者的房子,很多时候我们称之为阴宅,棺材一高一低,具有坡度,代表着屋檐,这样下雨雨水也能顺利的流下来。关于棺材一头大一头小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如果把棺材做成方的,人睡在里面就是个“囚”字,不吉利,所以把棺材做成了一头大一头小。还有的文章说棺材是由“树洞”演变而来的,传说远古时代人们把树挖空装尸体的,树身就是一头大一头小的。
说起棺材的外观,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设计,在我们万荣县荣河一带,棺材上面是平的,而不是拱形的,且棺材外面一般是不油漆的,至多在外面发一层清漆,让棺材板的本色裸露在外面,即使有雕刻的浮花,也不涂色,就是要显示木料的本色美。当然,这样做的都是比较好的板材“四片瓦”或者是“六股头”。如果是多股头的,板子颜色又不正,还有修补的补钉,就需要在外面用腻子粉抹平,然后画上图案刷上油漆,这样既遮丑又好看,真是一举两得。图案多是莲花和从二十四孝中选出的几幅图案,档头多数写的是“福”和“寿”字。县西的荣河宝鼎一带的风俗是人殁了只在家中放三天,时间仓促,所以棺材多不油漆,即使油漆也是匆匆忙忙,不及细腻。而荣河以北的地区人殁了,在家里面要放七天,提前把人封在棺材里面,才开始细细的绘图画线,油漆的非常讲究,非常细腻。
其实棺材的颜色是有讲究的,并不像咱们村里人喜爱什么色涂什么色。一般情况下都是黄、红、黑、白、金五种颜色。黄色是木材的原色,一般普通人去世都用原木色;红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才可以使用,也有一些地方特色,专用红色办丧事;黑色是为非正常死亡的人准备的,死于刀兵之祸或是自杀、早丧等,黑色也有些许地方特色,有些地区专用黑色棺材;白色是为未出阁的女子或是早年夭折的少年准备的;金色棺材则是专为帝王准备的。这些都是迷信,带有歧视性的。我觉得不管是什么人,死了都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棺材的颜色应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定。
自古以来,老百姓对棺材是看的很重的,一般人家在老人五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棺材,还有更早的。也有的是因为老人身体不好,为了给老人增寿才做棺材的,做出来的棺材叫寿棺。有的人身体素质好,活到了七八十岁才做棺材,这个年龄段做的棺材叫做喜棺。棺材又称为寿方,放在家中也有增福增寿的寓意,也许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家里面放一口棺材不吉利又瘆人,但过去的人们却不这么认为,大家普遍认为家中备棺再正常不过了。对于老人而言,有一副上好的棺材,乃是人生幸事,活着混所好房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每个老人都会非常重视。
其实,古人提前给老人备棺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民间有句俗语叫“师傅不做倒地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棺材的匠人,不给死去的人做棺材,也就是说,人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就找棺材匠定做棺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农村,如果人死了还没有做棺材,做寿衣,就说明这家人不孝道,忽视天道人伦,被人认为是大不敬,对子孙们是极其不利的,人们会耻笑的,这家人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所以大家就约定俗成,早早给老人备好棺材,以防不测。我觉得给老人早备棺材应该算的上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因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孝道的文明民族。
不仅棺材制作上大有讲究,就连棺材的放置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自古以来就有“棺不落地”的说法,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放置时棺材不能靠地放,下面要用木凳撑着,理由是棺材落地就算到了安葬地了,你想,谁愿意把自己的家当做墓地呢;同时棺材盖子不能全部合上,要大概留个十公分宽的缝隙,理由是合上了盖子就意味着里面已经装上了尸体,这样多不吉利呀;做好的棺材里面要放一堆大卷的木屑,和几个木制的棺材专用铆钉,放木屑的说法是,木屑是“材”,谐音同“财”,放木屑是预示后辈发财,还有一种说法是怕虫子拱棺材,放些木屑的话,虫子先吃这些木屑,就不拱棺材了,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棺材里面放专制的木铆钉,它的用途是封棺时钉棺材盖的。
二是在出殡的过程中,棺材不可以落地,如果落了地,就认为落地点在就是墓地,说明死者已经为自己挑选好了下葬的地方。这也是非常不吉利的。我想应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人家认为“死者为大”,为了尊重死者,才不让棺材落地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常听人说,谁谁谁家孩子对老人不孝,在他家过白事的时候没人去抬棺,大家都故意看他的笑话;谁谁谁家,在村里不为人,人缘不好,抬棺的人很少,但棺材不能落地,把抬棺的人亏咂啦。也许你会说抬棺的人少,或者是没人抬棺,自己家的人不能上阵吗?不行的,抬棺有个讲究,就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是不能抬棺的,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想这也许是专门为惩罚那些不孝道、不为人的人家约定俗成的吧。如果你在村里面不孝顺老人,人缘差,那么到你家有白事的时候,你等着瞧吧,看笑话的人比比皆是,这就是老天爷对你的惩罚!看来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人都要以孝为本,多做善事,广积善缘!
还有四个细节,也是四个重要的玄机。第一个就是买的棺材在拉进家门的时候要摔一只碗,在自己家里棺材做好之后也要摔一只碗,这是什么讲究呢?我问了不少人,都说不清楚。有人说是辟邪,因为棺材阴气太重,会有不祥的东西附在上面,摔只碗就是要吓走这些野鬼游魂。这个说法应该是对的。但应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家里面一只碗代表一个人,家里面放口空棺材多不吉利啊,好像预示着将要死人,摔上只碗就表示已经死了一个人,把棺材占着了,就不会再有人死去,这样也就起到了增寿的作用。第二个是一定注意不能用铁钉来钉棺材盖的,传说如果用铁钉钉死了盖子,亡灵就不会再托生,这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啊。其实细看棺材的结构,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棺材全身上下都没有一个铁钉,整体结构为榫卯结构,钉子在风水学中是大凶之物,所以在棺材中,是万万不可使用钉子的。第三个是下葬时棺材里面不能放真钱,不能放真手机,不能放真的娱乐玩具如麻将、象棋、扑克牌,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东西在阴间不能用,只能烧纸做的电视、手机、房子、柜子等供死者使用;二是要切断死者与阳间的一切联系,也就是说阳间用的东西不能让他用。第四个是封棺时要在棺材里面死者身上铺一层带籽的棉花,农村人叫“籽花”,这个讲究应该是预示着后辈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吧。
为了节约木材,不浪费耕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过一次运动,号召农民平坟整地,下葬时不准用棺材,不准留坟头,不准披麻戴孝。当时每个村里面只有一副“公棺”,过白事的家里只需要准备一个棺材底,把尸体放在棺材底上,然后套上村里面的“公棺”,到了墓地里,把“公棺”拿掉,用棺材底下葬。这样做不至于让尸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损伤死者的尊严。但老百姓对这种做法想不通,非常地抵触,没有多长时间就夭折了。从长远来看,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国家是应该提倡火葬的,这样既节约木材又节约土地,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所以我觉得棺材应该是能简尽简,不要把它当做活人的脸面来攀比。但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棺材的演变不是越来越简,而是越来越豪华。从体积上来看,比过去大了一倍,从做工上来看,雕刻的越来越精致,从用料上来看,板子越来越好越来越厚。过去棺材都是人抬着,现在的棺材人根本抬不动,都是用吊车吊上机动车拉到墓地的。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孝道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广为流传。为老人准备棺材,准备好的棺材是孝道的体现,但孝是广义的,不只是表现在一口棺材上。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孝体现在养老敬老方面,在棺材板的制作上,不要攀比,不要浪费,在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基础上,能够节约用木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
作者:刘进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