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爱了!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小孤山护林员在维纳河地区巡护时,意外发现了一头白色狍子在山林间穿梭,整个场景美得宛如一幅童话。
护林员并没有打扰它,放任它在这里四处活动。
在古代,白色的狍子被视为神物,甚至被当作国宝。1751年时,有人向乾隆皇帝献上了一头白狍,被乾隆视为“堪比凤仪于庭的祥瑞征兆”,还特意让郎世宁绘制了一幅《瑞麅图》。
据记载:“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此殆其类”。今年恭遇圣母皇太后六旬万寿,适灵兽应时而至,爰命曰“瑞狍”。
古人将白狍出现视为“祥瑞之兆”,而现如今罕见白色狍子再次出现,也让不少人感到欣喜。
只是,对于这只傻狍子来说,全身毛发变成白色都不是好事,它的基因将很难继续流传下去,很容易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白色的狍子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白色的狍子了,上一次发现是在2020年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之中,在大兴沟分局辖区内,工作人员从监测视频中发现了一只全身白色的鹿科动物正在觅食,经过研究发现,这只动物就是白色的傻狍子。
当时发现的那只白色傻狍子是白化个体,也就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白化动物体内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毛色等呈现白色。
还有一种情况是白色亚种,比如:白虎,因为基因突变等原因,原本应该变黄的毛发变成了白色。想要区分这两种个体非常简单,白化病个体全身都没有黑色,而白色亚种导致毛发变白的个体,身上还会携带黑色。
目前我国并没有白色亚种白狍,内蒙古呼伦贝尔这只白狍应该也是白化病个体,如果能找到近景图片,看看它是否全身都不含黑色就能够准确判断出来。
尽管白狍非常罕见,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兆,但是对于野生白狍而言,这并不是好事,因为这会让它暴露在天敌之下。
在我们看来,狍子是黄色的,但对于陆地上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狍子其实是绿色的。
这是因为,人类眼睛中拥有三种视锥细胞:红、绿、蓝,这三种视锥细胞共同作用下,使得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世界。
但绝大多数陆生哺乳动物只有两种视锥细胞,绿和蓝,这就意味着它们对红色并不敏感,多说一下,人类世界中的红绿色盲症就是缺少红色视锥细胞,他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看到的世界。
对于拥有三种视锥细胞的人类来说,狍子、老虎凳是黄色的,但拥有绿色和蓝色两种视锥细胞的动物来说,它们看到的老虎其实是绿色的,恰好能够让自己隐身于丛林之中。
老虎也是拥有两种视锥细胞,这意味着在它眼里,傻狍子其实也是绿色的,想要在森林之中分辨出傻狍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然而,白色狍子失去了保护色,它们全身雪白,对于老虎、狼群而言,白色的狍子非常显眼,相比于其他狍子而言更容易被发现,因此存活率会大幅度下降,也正是因为如此,白狍很难存活到成年,即便存活到成年,它的基因也很难流传下去,因为它的后代如果也携带白化病基因,后代存活率也会大大降低。
傻狍子生存之道
我们喜欢称呼狍子为“傻狍子”,之所以称呼为傻狍子,是因为它们确实做了很多“傻事”。
比如说:傻狍子好奇心非常重,如果抓捕它们没成功后不用急,过一会儿它们还会回来看看是谁要抓它。
冬天猎人去抓傻狍子,傻狍子跑着跑着就会把自己埋到雪堆里。
但其实,傻狍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傻,而是它们的生存之道。
傻狍子其实是有领地意识的,在野外想要找到新的领地对傻狍子而言绝非易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当它们意识到危险之后,会先利用速度优势以及地形优势逃跑,逃跑之后它们还会重新回到自己的领地,查看危险是否已经消失。
傻狍子之所以敢回来,一方面是因为当它们发现老虎或者狼群后还会再次逃跑,而且森林地形复杂,只要速度够快,甩开天敌后,天敌一般难以追踪自己。
只不过它们遇到的是人类,在我们看来,傻狍子逃生后竟然会再次返回,这种行为非常傻,所以针对它们的习性会再次狩猎。
其次,傻狍子之所以跑着跑着会将头埋在雪堆里,是因为傻狍子在大雪封山的时候生存非常艰难。
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嘴巴拱雪能力弱,大雪封山后,它们的食物被大雪掩埋,难以获得食物;另一方面,它们腿部较短,积雪较深时,它们行动困难,逃生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大雪天抓捕傻狍子本就非常容易。
当然了,现如今傻狍子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轻易猎杀,甚至还会在大雪封山等恶劣天气时,为它们补饲,帮助它们越冬。
尽管不再受人类狩猎的威胁,但栖息地环境变化,生物群落的变化仍旧在影响着它们,它们还需要我们长期保护,不能松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