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出诊、零评价、零回复,这是部分医生在互联网医院的工作状态。医生的积极性不高,互联网医院热度高不了。《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状态。互联网医院为何受冷落?
互联网医院兴起之初,是为了让信息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超过1.3万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建成互联网医院的约为1700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就医配药不便的困难,也起到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作用。上互联网医院看病配药,已成了不少患者的新选择,连不少老年人也学会了触网“云问诊”。
架起医患沟通的新桥梁,依托线下医院,入驻力量强大的医生队伍,处在“云端”的互联网医院前景可观,但还需接“地气”。真正解决互联网医院落地难,最大困难在于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医生上线,激励机制必须“在线”。某地互联网医院,主任医师和医师的诊疗费都是9.6元,不同层级不同年资的医生一个价,线上医疗服务费用不如线下的高。线上线下不同价,解决不好诊疗服务定价问题,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医生积极性。医生上线执业,接诊的是复诊病人,很难说患者病情、身体状况一成不变,并非只是简单地开个药那么简单,有时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与患者在线交流。正因如此,入驻互联网医院有严格的医师准入“门槛”,不仅要具有医师证、实体医院执业资格证,以及独立临床经验,还需要取得互联网医院执业资质。
相对传统诊疗服务来说,互联网医院业务模式和用户就诊路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生的绩效激励如果不能跟随业务调整,势必会制约互联网医院的发展。《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强调,对医院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对医生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评价机制,是互联网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大前提。为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复诊服务,按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和支付。国家政策文件要从“纸上”搬到“线上”,让医生上线服务获得“在线”激励。
互联网医疗服务火了,医院却热不起来,症结在于,一些互联网医院名为互联网医院,实质上依然是线下的运行模式。线下医生转线上,只能在完成线下高负荷工作量后,利用休息时间开展线上问诊服务。云端服务只是“副业”,耗时费力,再加上诊疗收费低,医生宁愿去市场化机构拿更体面的“阳光收入”。让互联网医院热起来,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最大限度地盘活优质医疗资源,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难题。
当前,互联网诊疗发展势头正劲。告别“花架子”,走出“僵尸状态”,互联网医院要乘风飞翔,虚功实做,让医生真正拥抱互联网医院,让患者获得“看得上”“花得值”的健康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