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一个坐着的男人,一只手撑着下巴——罗丹最著名的雕塑《思想者》(又译为“沉思者”)一直被认为是思考者的形象,但事实上,它表现的可能是一位哀悼者。

大英博物馆展览负责人、古希腊雕塑专家伊恩•詹金斯近日表示,依据塑像的体态语言推断,这一作品应该名为《哀悼者》,“仔细看手和下巴,如果他在思考,他的手应该托住下巴,但在这件雕塑中,手撑住下巴,古希腊就是把哀悼雕成这样。”他的这句话是针对正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特展“罗丹与古希腊雕塑”所言。

据悉,在这一特展上,还可以看到意外失去后脑勺的“塌鼻男人”却被创作者称为自己“第一个好的雕塑”以及著名作品《吻》等罗丹作品原作、罗丹自己收藏的一些古物以及他的手稿等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7月29日,与此同时,关于这位著名雕塑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被一一公开。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罗丹《思想者》

1881年,41岁的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初次来到伦敦。在一次大英博物馆的参观中,他在看到帕特农雕塑后,便立即被这些古希腊杰作的美丽所吸引。如同许多考古遗迹,帕特农雕塑经过几个世纪的破坏和风化早已残损,但罗丹依然能从这些残损中发掘充满力与美的表达,并从中汲取灵感。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里来参观这些雕塑,甚至将自己创作的雕像的头部和四肢去掉,使之更接近于残损的古代遗物。通过这样的方式,罗丹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当代艺术流派——无头、无四肢的躯干雕塑。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罗丹到访时期的帕特农神庙雕塑,1890

罗丹非常喜爱古希腊雕塑。他一生收藏了超过6000件文物,并且于1900年在默东(Meudon)特地为自己日渐壮大的收藏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夜晚,在灯光映照下,他会为参观者展示大理石雕像的绝妙造型;在夏季,他会特意把希腊雕塑放到花园里,摆放在祭坛上。他说:“我爱古希腊雕塑,它们一直并始终都会是我的老师。”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罗丹在默东(Meudon)的藏品,©罗丹博物馆。摄影:Jean de Calan

此次大英博物馆向巴黎罗丹博物馆借来了罗丹的许多石膏、青铜和大理石雕塑原作。如《思想者》和《吻》,去探究古代世界是如何塑造罗丹的艺术眼光的,从而为现代艺术设定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此次展览将罗丹深受古希腊雕塑启发而创作的作品,与他所欣赏的帕特农神庙雕塑一同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些罗丹自己收藏的古物。展览还展出奥古斯特•罗丹雕塑作品、手稿,以及馆藏雅典帕特农神庙雕塑,呈现古希腊艺术对罗丹创作的影响。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罗丹像,©罗丹博物馆。摄影:Jean de Calan

《思想者》可能应该叫《哀悼者》

在本次展览的展品中,《吻》和《思想者》是罗丹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但它们原本只是大型作品《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的组成部分。整件作品是为巴黎一家新开的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入口而定制的,门上装饰是 “表现《神曲》内容的浅浮雕”。尽管这座博物馆并没有最终建成,但罗丹在接下来的几年继续坚持创作《地狱之门》,而上面塑像组件则成为了他后来众多作品的基础。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地狱之门》,石膏,1900,奥赛博物馆。照片:© agence photographique du Musée Rodin, 摄影:Jerome Manoukian

作品《吻》象征了但丁《地狱篇》中难逃宿命的爱人。尽管这件作品在今天的语境下被认为是浪漫的代名词,但它最初的含义却并非如此。在史诗《神曲》中,但丁在他的地狱之行中遇到了这对情侣——保罗和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的丈夫(也是保罗的哥哥)在发现了这段不伦之恋后将他们杀死。这件作品记录下的正是他们临死前不顾一切亲吻相拥的那一刻。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左《吻》,石膏,1888—1898,©罗丹博物馆,摄影:Adam Rzepka 右《思想者》,石膏,1881-1882,©罗丹博物馆,摄影:Herve Lewandowski

《思想者》一直被认为是思考者的形象,但事实上,它表现的可能是一位哀悼者。大英博物馆展览负责人、古希腊雕塑专家伊恩•詹金斯近日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表示,依据塑像的体态语言推断,它应该名为《哀悼者》。“仔细看手和下巴,如果他在思考,他的手应该托住下巴,但在这件雕塑中,手撑住下巴,古希腊就是把哀悼雕成这样。”他说:“在(古希腊)许多表现葬礼的浮雕中,都是以手撑着下巴,以示哀悼。”

根据大英博物馆的信息,《地狱之门》门楣中央这个人物最初代表了米诺斯(Minos),即《神曲》中地狱的审判者,后来才被认为是诗人但丁的形象。“沉思者”这个名字也不是艺术家本人起的,而是来自一群铸造工人,因为他们认为作品的形象和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像十分相仿,而那尊作品的别名Il Penseroso正意为沉思者(The Thinker)。

《地狱之门》是罗丹接到的第一份重要的委托工作,在此之前,他经历过漫长的“怀才不遇”。罗丹曾三次报考巴黎美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皆落选,因此他转而就读皇家绘画与数学学院,也称“小学院”(Petite École),一所专攻装饰艺术的学校。后来他为著名雕塑家亚伯特•厄尼斯•卡里叶•贝流兹(Albert Ernest Carrier-Belleuse)的工作室工作了数年,并在那里学会了如何运营大规模的工作室。直到40岁时罗丹才接到了《地狱之门》的工作。

《思想者》是罗丹晚年伟大的杰作,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列宁就曾对两名赴伦敦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党代会而要路经法国的青年代表说:"你们一定要去看看罗丹的《思想者》。"

1888年,《思想者》以其原大尺寸在哥本哈根展出。1902年,在亨利·勒勃赛的帮助下,《思想者》被放大成纪念像的尺寸。1904年,放大的《思想者》石膏像在伦敦第一次展出,同年,放大的铜雕像在巴黎的全国美术展中展出。此后,《思想者》分别在德累斯顿、莱比锡、柏林、旧金山等重要展览中频频露面,罗丹也为之声名大振。

尽管古希腊专家如此解释,但事实上,时至今日,罗丹的《思想者》被分别矗立在巴黎、哥本哈根、莫斯科、纽约、上海、东京等20多座城市。在大多数人看来,《思想者》仍然是一个思想者的形象,罗丹自己也曾说,“他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

饱受质疑的先锋艺术家

罗丹的石膏作品《塌鼻男人》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开裂破碎,后脑勺处留下了一个大洞。一夜间它似乎成为了有2000年历史之久的考古残片。但罗丹接受了这个意外,还决定直接拿这件失去了后脑勺的“面具”来参加1865年的沙龙展。然而这样的做法在那个年代太非主流了,沙龙展认为这件作品残缺不全而将其拒之门外。然而,按照罗丹自己的说法:“这个‘面具’决定了我未来所有工作的方向;这是我的第一件塑形作品。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多方面思考我的作品,并从各个角度来塑造它们。此后我每一次创作时,那个‘面具’在都会在我心里浮现出来。”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塌鼻男人》,青铜,1863-1864年完成塑形,1925年翻模。©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普通大众很容易认为外表丑陋的事物是不符合艺术家的主旨的,他们喜欢阻止我们去描绘那些在本质上使他们不愉快、冒犯他们的事物。”他曾这样说道,“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通常在自然中被称为丑陋的事物在艺术中却能变成纯粹的美。”

质疑一直伴随着罗丹。1876年,在意大利游历的罗丹充分研习文艺复兴艺术家、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回到布鲁塞尔后,罗丹完成了一件真人大小的裸体人像粗样,最终它的名字被确定为《青铜时代》,象征着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siode)所描绘的人类第三时代。展出之后,由于作品看起来太过生动鲜活,罗丹却被公众和媒体指控用真人做模具。罗丹受到了很深的打击,他搜集了完整的资料,以及众多见证和模特相片。模特是一位名叫奥古斯特•涅特(Auguste Neyt)的年轻的比利时士兵。整整三年之后他才获得清白——可是大众对其艺术思想的质疑却始终伴随着罗丹。后来,他刻意把作品做得比真实的人体要大一些,以避免再次遭受这些言论攻击。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青铜时代》,青铜,于1877年首次展出,Fonderie Alexis Rudier铸造厂1916年前铸造。©罗丹博物馆。摄影:Christian Baraja

风流轶事

罗丹对艺术发展的预见证明他注定是一位引领潮流的变革者而非追随者。他成为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先驱,时至今日,他仍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罗丹的个人魅力和盛名吸引了许多异性崇拜者,她们中不乏极具天赋的艺术家、舞蹈家和演员。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罗丹与他收藏的古物,©罗丹博物馆。摄影:Jean de Calan

在1883年,罗丹遇到了18岁的卡蜜尔•克劳戴尔(Camille Claudel),两人迅速燃起了爱情火花。克劳戴尔在罗丹的许多作品中担任模特,而她自身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两位艺术家深深影响着对方。克劳戴尔在罗丹的工作室工作多年,并协助他完成了许多定制作品。但在后来,克劳戴尔指控罗丹窃取了她的创意灵感,甚至密谋杀害她。克劳戴尔还毁掉了许多自己的作品。当时的社会认为她疯了,因此她被送到一家精神病医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罗丹思想者是什么主义(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

卡蜜尔·克劳戴尔(Camille Claudel)与她的朋友杰西·利普斯科姆(Jessie Lipscombe)在位于田园圣母院街(Notre-Dame-des-Champs)117号的工作室中雕刻,巴黎,1887,William Elborne摄。©罗丹博物馆,摄影:Jean de Calan

在1904年,28岁的威尔士女画家格温•约翰(Gwen John)开始为罗丹做模特,并且成为了他的情人。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十年之久,格温•约翰的感情非常浓烈,她写了上千封信件给罗丹,致使罗丹最后不得不渐渐疏远她。

在罗丹与众多情人牵缠纠葛的一生中,长久陪伴他的是女裁缝罗斯•伯雷(Rose Beuret)。这段感情开始于1864年,二人育有一子。伯雷在1917年2月去世,在她去世前的两周罗丹终于与其注册结婚,而罗丹在同一年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