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信的故事及感悟(关于自信的素材摘抄)


作者:心语 编辑:桃夭

关于自信的故事及感悟(关于自信的素材摘抄)

【这是小伙伴的第25篇来稿】

什么是自我成长?

知乎上有个高赞的回答:“自我成长就是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突破并重塑自我,从而获得心智成熟,内核稳定,有宽厚的耐受力,以及由己及人的爱的能力,最终能让我们自由而深入地感知和享受生命。”


有这样一本自我成长的书,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在那里,痛苦与欢乐同在,挫折与智慧并行。


它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出自英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之手,书中,他巧妙地借用了《柳林风声》的蛤蟆先生这个人物,有趣地将“蛤蟆先生”和“心理医生”这两个不搭边的人物,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在一起,当陷入抑郁,不可自拔的蛤蟆先生,转向向心理医生苍鹭求助咨询时,故事便从此展开了……


这是一本畅销多年的心理咨询入门书,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徜徉,和书中的人物一起,完成10次心灵的对谈,归来时,我们便明白了自我成长的意义。


01

学会对自己负责,

让成长不是一个伪命题


冒险归来的蛤蟆先生,继承了父亲的庄园,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在别人的眼里,他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当着校董,过着有钱有闲的生活。


但蛤蟆先生却没有因为生活的愉悦而过得自由快乐,而是变得越来越抑郁——他经常失眠,懒得打扮,成天窝在自家的沙发上,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身上甚至散发出一股臭味儿。


周遭的风景再美好,在他眼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仿佛自己已经失去了欣赏美景的能力。


他会在深夜痛哭,怀疑自己一无是处,他不了解自己,常常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攻击。他渴望被接纳,却不知如何可以得到尊重,总是心口不一,因此惴惴不安。


于是,在朋友们的施压和恳求下, 蛤蟆来到了咨询师苍鹭那里,他以为,等待着他会是一场冗长的训诫。但接下来发生的10次咨询,却完全超出了蛤蟆的预期……


当首次咨询完,苍鹭把蛤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地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苍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都有自我成长的能力,道出了人有向阳而生的本能,当一个人选择走进咨询室,或许因为他身上承载着痛苦、迷茫、困顿,但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成长,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


苍鹭的话之所以生效,不是因为咨询师这个角色所赋予他的某种魔力,而是在于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改变之所以发生,不是仅仅源于咨询师的助力,而是在咨询师的陪伴和引导下,来访者自发地思索与前行。


的确,成长这趟旅程,最重要的决定者,是来访者自己,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成长,它才不会变成一个伪命题。


02

学会觉察自己

让情绪成为成长的风向标


当蛤蟆第二次来到咨询室,咨询师苍鹭使用了一个技术,便是“情绪温度计”。当苍鹭问蛤蟆,今天感觉怎么样时,蛤蟆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种方式看待自己的情绪。


面对蛤蟆的不安,睿智的苍鹭便换了问法,说:“假设我们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受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你觉得自己现在处在哪个位置?”这样一问,蛤蟆顿时明白了,马上作出了判断。


其实,“情绪温度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是在咨询中,还是在咨询外,它都是我们觉察情绪,了解情绪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因为人有得失,便有喜悲,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情绪难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可以用“情绪温度计”,来评估一下你此时的情绪,然后再把情绪这个家伙拟人化,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情绪,它长什么样?是个小恶魔还是个小怪兽?它有什么特点?这样跟着我多久了?自己又是如何和它相处的?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时候会影响大?什么时候会影响小一点?这种微妙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还可以想一想,如果情绪可以发声,它最想表达什么?情绪的背后,它的渴望和需求又是什么呢?我们又可以怎样,不发脾气或不带情绪地去满足它的渴望和需求呢。


通过对情绪的复盘,一步步梳理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它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做出选择,重塑自我。因为,情绪是一种助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自己,接纳自己,引导自己,成为我们自我成长的风向标。


关于自信的故事及感悟(关于自信的素材摘抄)



03

成长中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巧妙地化解情绪困扰


经过苍鹭咨询师的治疗,蛤蟆先生从迷茫、无知到直面自己,直面原生家庭,直面童年以及自己愤怒情绪背后的故事。


原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由儿童、父母和成年人这三部分的自我状态组成。


“儿童自我状态”:指在童年时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即喜怒哀乐恐,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在长大后遇到特定的情形和场景就会被激发,让我们自动作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行动和感受。


“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小就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包括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简单地说,其实这里的“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以及“成人自我状态”,就好像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它们三位一体,构成了我们的人格结构。


通俗地理解,“儿童自我状态”就如同“本我”,指的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能,即“我做得”。


“超我”,如同“父母自我状态”,它是人格中的管理者,好比当下时代的公序良俗,即“我做不得”。


而“自我”,相当于“成人自我状态”,它是前两者的协调机构,不断以现实的原则,平衡理性和感性,即“我可以怎么做”。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的“本我”很想吃炸串,烧烤之类的食物,“超我”却出来阻止,因为它的道德标准会告诫我,这种食物不健康,那么“自我”会如何协调“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呢?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家自己学着做,这样你就可以吃到既美味又健康的美食了。


有了“自我”,即“成人自我状态”的调节,我们就可以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任性行事。


再来个简单的例子。


有次,朋友家孩子和他爷爷闹着玩,他不小心,把爷爷踢了一脚,但这脚踢得可能有点重,爷爷生气了,就把孩子的乐高玩具给摔了,结果孩子委屈地哭了。


这时,朋友便引导孩子,不情绪化地表达自己:一方面,她教孩子快去摸摸爷爷踢疼的脚;另一方面,她又教孩子告诉爷爷,自己不是故意踢的,但爷爷您摔坏他的玩具,他也会很伤心的!


结果,爷爷经不住他的小手一摸一捏,便转怒为喜了,同时也对自己故意摔坏孙子的玩具感到愧疚。


一场闹剧,在孩子合理地表达情绪的做法下,也就圆满结束了!


的确,孩子面对此情此景,“本我”势必会感到愤怒,但因为他是爷爷,是长辈,“超我”又不允许我们愤怒,这时“自我”就出来调节了,因此,理性而合理地行事,不情绪化地表达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会与自己和平相处,学会巧妙地化解自己的情绪困扰,我们就不会被脑子里父母的“超我”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本我”情绪所困扰。


04

成长中要学会与别人相处

从而拥有成人达己的人生智慧


苍鹭和蛤蟆的咨询接近尾声,蛤蟆也从刚开始的孩子似的依赖变得逐渐独立自信起来。


在咨询中,苍鹭给蛤蟆看了一张图。在这张图里,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了人生坐标,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世界看法的坐标轴,它包括了“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和“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这两个维度就形成了横轴和纵轴,相应地,就构成了四个象限,它们分别为“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和“我好,你也好”:


“我不好,你好”,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这其实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


而“我好,你不好”则恰恰相反,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与权威的制高点,他们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认为别人都一无是处,而他却高人一等,导致最终的极端行为,即谋杀。


“我不好,你也不好”,也就是觉得自己不好,别人也不好。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而“我好,你也好”,则是人生坐标中最好的状态,它与“我不好,你也不好”正好相反,表现的是有自信,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也是好的,能够自我接纳和求同存异地接纳别人,最终拥有成人达己的人生智慧。


曾听过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100多年前的一天,在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个农民正在辛勤地劳作。突然,他听见一阵呼喊声,原来,是一位少年落水了。


农民不假思索地跳进了水中,少年得救了。


为了感谢这个农民,少年的父亲亲自上门道谢,人们才知道,这位少年是位贵族。


农民断然拒绝了老贵族的厚礼。因为在他看来,他救人是出于本心,并非是为了贪恋别人的财物。


故事到这并没有结束。


老贵族为了感谢农民,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去伦敦求学。


这个时候,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因为,能让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品学兼优,学有所成,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


那名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患上了致病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农民儿子研究的青霉素,他很快就治愈了。


这位贵族公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农民与贵族,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信任自己与别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手,让自己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为他们自己的后代乃至国家播下了善种。


我想,这也许就是成人达己最好的例证。因为,只有相信自己且相信别人,最终的结果,即是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写在最后


听完这本心理“童话”,我明白了,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学会对自己负责,因为自助者天助,学会觉察情绪,管理情绪,让自己从悲伤和不幸中不断振作,学会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最终拥有成人达己的人生智慧。


这本书的最后,蛤蟆最终破茧重生,治愈了自己,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他卖掉了祖父留下的蛤蟆庄园,做起了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找到了自己的希冀人生。


其实,蛤蟆先生,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当我们跨出第一步,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新世界的大门,也会随之为你打开。因为,唯有愿意自我疗愈者,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

往期精彩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