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作文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心得)


叔本华所说,读书是顺着别人的思路走,作文要走自己的思路。两者不是一个路子,读书那个路子混的熟,不代表作文的路子也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校里教中文的先生,特别是教写作的老师(极少数大家除外),自己很少有佳作问世,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耍的是书中拟定的套路,都是别人的思路,别人的东西。他们对作文的路子,熟悉的多是套路,且大多数是口头上熟,笔头上不熟。

读书心得作文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心得)

多读书者未必能作文,但欲作文者必先读书。特别是学生,不读书而会作文者,未曾见到这类人物。不用说,学生的作文多从读书中来,学生读书能读出作文的经验和技巧,可以照猫画虎,写些中规中矩的文章。

读书是读者生活的一部分。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等大众读书,只是欣赏:消遣、猎奇、积累些碎片化知识…,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为了打发无处安放的时光,多不是为了作文。偶尔为之,只是技痒,算不上数的。

读书的高境界,就是欣赏,如同日常品味美酒美食美人一样。欣赏书中描绘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人有相异的意趣,当属正常。每个读者从同一本书中读出不一样的感悟,也是平常。但这份平常中,却有着不平常的道理。一是读者是一面镜子,不同质地的镜子,以不同的角度,映照出的风物自然不同。二是书本本身,也有着多重的意义层面,有的是作者高明手法有意为之,有的是造化弄人。

读者如果在阅读中被感动,首先是作者在著书之时,怀着一颗崇敬和被(其书写的内容)感动的心。如果读者从书本中生发出与作者不太一样的见解,也是正常。经典的书籍,其意义是历史地生成的,不同时期的读者,都会丰富着书本的意义。说的明白一些,书本中的一些文化或心理因素,在不同的阅读条件下,会被唤醒或者激活,变成对当下社会存在的回应。因此,书本的意义,当由双重因素合成。一是作者创作时赋予书本的意义,二是读者阅读时生发的意义。知道了这个道理,对有志创作者,应属幸事(历来笔祸,都是作文者不知道这个道理)。对爱好阅读者,也会多一份警觉。

读者若能从书中读出味道,自然会在谈吐中、也会在作文中附带出来。不过,读书读出的味道,更多的时候,像咀嚼过的东西一样,带点酸腐味是免不了的。读书人只有时常到泥中(社会上)滚爬一番,才有可能将读书带来的酸腐味,转化为浓酒的醇香。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人以著书立说为头等大事。记得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一节中说过,只有那些过去的人不曾说过,不曾涉及到,而且将来的人又不可缺少的内容,这样的书才会流传下去。不去做无用功,很重要。

至于作文的功夫,过去读书人的讲究,是“博见为馈贫之粮”,他们的训练,也是蛮辛苦的。如读《穀梁传》使文气简练,读《孟子》《荀子》使得文章枝叶畅茂,读《庄子》使文章奔放恣肆,读《国语》使文章丰富有趣味,读《离骚》使文章幽深,读《史记》使文章洁净。这些仅是为行文风格所需的一个方面的功课。我倒觉得,如果钻到这些书堆里,大概很难做到,将好文章与好道理结合到一起,经世致用、道义担当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结果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对文章的认识,韩愈强调“修其辞以明其道”,枊宗元直接说“文者以明道”。到宋代,特别是南宋,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文气日衰。宋儒要搞什么“文以载道”,文章在他们这里,成为了传播“道”的载体和工具。显然比前人写文章发现阐明“道”,格局上低了许多。文以载道,他们要载什么“道”呢?摆明了是要助纣为虐(御用),不足取。顺着“文以明道”的路子走,作文最重要的,是文章的性灵,更多的要从读书之外来。

文章是思想、个性和材料的融合。《红楼梦》有个“香菱学诗”的故事。黛玉说,第一立意要紧。无思想便无文章。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文的起点和归宿,是第一要紧的。

个性是文章的风骨。作文者常葆赤子之心,受好奇心驱使,发乎本心为文,是为最难得。文章之美,在于其自然,或是自然之伸展。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人们看矫饰的东西多了,看自然的东西反而会觉得新奇。再之,说别人欲说而未说之言,真挚情感容易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作文努力,多在材料上,材料是见功夫的地方。

一是真。材料不真实,文章过不了众人和时间的关口,狐尾马脚总要露出来。高明的作者从来不使用站不住脚的材料。真材料多从现实世界中来,从读书中来的材料,一般需要考证一番。找不到支撑材料,或是想法有问题,或是力气没下够,或是功力还不到。

二是新。新鲜的鱼,清炖即是美味。鱼若放置久了,必须多加花椒大料,才能入口。自然中、社会上来的材料,就是新鲜的。书中寻来的材料,就是久置的臭鱼,虽可用,须多加佐料,须手艺高超。

三是识。材料遍地都有,有识者才能找到好东西。识是功夫活儿。须抛开浮面,到底层去摸索;须放弃现成陈腐材料,像蜜蜂一样点点滴滴采集,才能别开生面。

读书和作文不同。不可抱着成见去读书,也不可没有成见去作文。有成见便不能虚心领会书中要义,看再多书也难进步。没成见却急着写文章,怎么写都不会文从句顺,都是空洞无物。

读书与作文割裂不开。读者读书即是在心中作文,作者作文时也会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检索读过的书。况且,读者与作者,往往可以是一个人。读他人之书,作自己的文章,相辅相成,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