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熊磊

云南省名中医、教授

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长

三伏贴,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中医外治法,近年来越来越为人所知甚至受到追捧,因其防治疾病疗效确切、易于操作等优点,甚至在某些地区形成热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三伏贴真的“包治百病”?三伏天,您贴了吗?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于每年夏三伏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的中药贴敷于穴位及患处,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属于灸法中的非火热疗法或冷灸法。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三伏贴”的原理是什么?

夏季自然界阳热之气旺盛,人体阳气亦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变化达到四季的“峰值”,尤其是农历三伏天(一年中最为炎热、阳气最为强盛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相对最充盛,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选取特定穴位贴敷温阳散寒之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目的,即“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同时亦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天人相应”观和“治未病”思想。

关于“三伏贴”的时间?

2019年三伏时间

初 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 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 伏: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天是根据古代历法推演而来,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这一天同样是庚日,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因此,贴敷一般选择在每伏的第一、二天。这也是三伏贴主要运用于防治肺系疾病的理论依据。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三伏贴”治疗疾病的特点,大多为慢性病,病程时间长。三伏贴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机体免疫的调节与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临床上将三伏贴最短疗程设定为三年。

哪些疾病贴“三伏贴”有效?

常见的慢性虚寒性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体虚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虚寒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厌食和消化不良等;

3.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面瘫和中风偏瘫等;

4.妇产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和宫寒不孕等;

5.泌尿男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和遗尿等;

6.其它疾病:包括各种痛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以及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和处于亚健康状态患者等。

哪些人严禁贴“三伏贴”

1.肺炎、多种感染性疾病及急性发热期、肺结核活动期、肿瘤、严重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患者不宜贴;

2.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宜贴;

3.敷贴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不宜贴;

4.妊娠期妇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不宜贴。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三伏贴”要注意什么?

“三伏贴”适用年龄2岁以上,2岁以下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根据需要敷贴。敷贴时间为1~4小时,可根据敷贴者具体反应进行调整。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海鲜。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及功效(三伏贴位置详细图解)

注意保暖,敷贴者当天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澡,忌搓洗局部,如起水泡当天不洗澡。不建议贴着“三伏贴”睡觉,特别是采用仰卧姿势睡觉,容易压迫贴敷部位,加重皮肤刺激反应。

“三伏贴”的常见反应如何处理?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有轻微烧灼感、刺痛感、痒感均为正常反应,以局部温热感,颜色微红为度。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都与“三伏贴”组成以及炮制方法相关。

2.若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瘙痒难忍、烧灼样的感觉,甚至是针刺样的阵痛,应立刻把敷贴揭去,及时终止敷贴,禁止抓挠,一般无需涂抹药物,可自行痊愈。

3.观察局部,如果皮肤出现程度较重的红斑、水泡、瘙痒症状,揭下敷贴后,应进行对症处理。

小水泡:半厘米(黄豆粒大小)水泡,不需要特殊处理,保持局部干燥。

水泡较大:>半厘米(花生米大小)水泡,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处理,并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最后想提醒大家,“三伏贴”确有疗效,但并非人人适宜,“包治百病”,也不能因为一些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不良反应,就全盘否定这一中医特色疗法。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贴敷,不要盲目跟风!

项目名称:《幼幼心经》

实施主体:「知了」团队

编审:熊磊、杨若俊、尹蔚萍、王纳

总编:张小贝 责任编辑、版式设计:陈思思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