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茂盛风水好(风水盆栽)


在泰顺很多古村落,常会看到村口古木耸立,水尾绿荫夹岸,屋后竹木簇拥,村前密林积翠。这些大多是风水林,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在民间更有遮挡风煞、滋养气运的寓意。祖祖辈辈,人们像呵护孩子一样养护风水林,又似敬重长者一样看待古树。在没有植树节的年代里,泰顺人自发种树,合力护林,划出禁伐区与可伐区,反映着人们敬畏自然的思想,以求村居与山川和谐相连、生聚与草木共同荣发的境界。

▲罗阳镇洲滨村毓文桥在古树的簇拥下

(钟晓波/摄)


乡民对风水林心存敬畏

泰顺的千年古树未必隐于深山大泽之中,往往秀出闹市之上,立于繁华路口,茂于村居之间,它是一个地方的风景标志、历史见证,一直受到精心保护。人们在风水林中种着松、柏、樟树、枫香、苦槠、榕树等长寿吉祥之树,以期永为村落屏障。

▲仕阳镇董源村董氏宗祠后面茂密的山林

这些山林俨然是村中天然的花园,风光独好,无论是县城的“琴堂双桧”,还是乡村中的“松萝隐月”等景致,泰顺各地的八景诗少不了古树的身影。

▲古洪《陶氏宗谱》中村落舆地图中画有古柏,

并注明种植时间与种树人

望着村中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古树,人们常会心生追慕先贤之情。古洪八景中的《亭畔翠柏》诗:“古柏荫团团,暑气了不受”,描写下洪门楼底村大门楼前的那棵龙柏,几百年来,它不仅为村民提供消暑休憩的好去处,还为村落添一景致。所以,陶氏族人感恩种树之人,在宗谱上绘制村落舆地图时,不忘画上这棵古柏,并在上方写明:“本村大门楼古柏,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岁,士炳公栽植。”

▲下洪门楼底大门楼的古柏树今貌

诸如陶士炳种树造福乡民之类的轶事不胜枚举,古时泰顺人都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意识,在世时种上几棵树,或是妆点村居风景,或为后人留一些造桥建屋的栋梁之材,一树一叶都留有先辈手泽。

▲三滩红枫古道上的红枫风景线

(自《温州古道》)

有的在古道旁植树,如清代雅阳岁贡生林中芳在泰顺至桐山大道的菰岭这一段险峻的山道上种植一排松树,供路人乘凉歇息;有的在屋旁种植风水树,如仕阳镇严山村董家大院的建造人董绍选在门前种了几株榅树、红木、枫树,期望后人悉心爱护,永作护荫。

▲《董氏宗谱》记载董绍选种在大院前的树木,

永作护荫

▲龟湖老街的古樟,根部粗壮,尽显沧桑

古时泰顺文人赋性高雅,喜与松竹为伴,常以屋后庭前之树取名号。明代嘉靖年间,罗阳岁贡生李颜与堂兄同住万松坡中,他自号“松坡”,堂兄则把屋舍取名为“松轩”,李颜为此作《松轩记》抒发人生志趣。

▲《李氏宗谱》收录李颜《松轩记》

有时,美丽的古树能引来择居之人的目光与脚步。清朝时期,夏氏先祖见罗阳万罗山附近有座旧庐前古槐耸翠,绿水环绕,就卜居此地,修葺房屋,取名为“槐溪古舍”。后人又在古舍前新植一两棵槐树,新老槐树浓阴积翠,仿佛有“神灵拥护,荣荫后人”。夏家文运渐兴,如夏汝霖是廪膳生,文采斐然。其孙夏骏声有感于古槐荫佑之泽,自号“槐荫子”,他在书堂朝夕苦读,学思日进,后来考取岁贡生,候选训导。

▲万罗山亭在多棵古树的遮掩下

当一个家族将迁移外地时,为了留下一个念想、一个记号,会在祖屋前种下几棵树,以备将来认祖归宗。那些古树守卫的村口,被泰顺人称为“家门”,当一个游子穿行于曲折坎坷的古道,忽然看到村口那棵熟悉的大树在招手,那种亲切感难以言表。

▲积库“松萝隐月”诗中的古树

这种亲切感从童年开始与日俱增,老树下曾有爷爷爽朗的笑声、玩伴嬉戏的身影,一代代人在树下盘桓休憩,谈天说地,从稚嫩幼童到白发老人,老树依旧像慈祥和蔼的老人静立在那里为人遮风挡雨,荫佑绵绵。于是,这些年岁比爷爷的爷爷还要久远的老树,就渐渐成为当地的“老仙翁”“地主神”,享受人间香火。

▲三魁镇张宅村苦楮树下的“老翁神位”

在有些人心中,一棵根深叶茂、几人合抱的大树与村落的气运、文运相连,有时还会被比作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民间传说,江西阴阳先生初到泗溪,看到儒蓝宅前的参天古樟就认为这里会出很多进士、显宦,破风水先拿古樟开刀;筱村镇葛垟村水尾有棵近千年的柳杉,传说柳杉繁茂之时,村中人才辈出,有一年,树梢被雷电击伤,文运渐趋低迷,当树顶的枯枝重新冒出新芽,文风复振。

▲葛垟村水尾的柳杉(卢立友 摄)

人们在潜意识里对这些古树与风水林怀有莫名的敬畏感,谁都不敢随意损伤。雍正年间,泰顺知县朱国源奉上级命令封山伐木,当坟墓前的风水树都要砍掉时,龟湖王士儁等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奔走呼吁,设法阻止滥伐行为。人们建造房屋时,宁可绕远路到深山中伐木,也不会砍掉近在眼前的风水树,以免被人戳脊梁骨。

▲《分疆录》记载王士儁设法阻止知县滥伐树木


划出禁伐区与可伐区

在保护风水林方面,泰顺乡贤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明嘉靖年间,曾任沔阳州判的张充回到泰顺龟岩(今三魁张宅村)后,撰写家规垂训族人。他的儿子张庆旸辞官归乡后,继续推行父亲的教化,“睦一族之人心,山林川泽有禁,俾禽鸟为之咸若。”他制定条约禁止滥伐林木、涸泽而渔,潜移默化中沾惠林中禽鸟、村前溪鱼。

▲三魁张宅村龟山上的古树

到清康熙年间,“望重一乡”的岁贡生张天祐在综合张充、张庆旸等先贤的祖训基础上,与族人商议后又制定了几条规约,其中一条就是明确保护龟岩的风水林。龟岩之名的由来是村中有一座山岗形如灵龟,前山两边各有一口水井,村民称之为“龟眼”,山的最前端的门楼便是龟的“嘴巴”。龟山与对面蜿蜒而来的蛇山相呼应,形成龟蛇相会的风水格局。

▲龟山的罗汉松与古樟,门楼被看成龟的嘴巴

张庆旸在《龟岩朝斗》中有句:“拂天万木屯云密,薄日诸峰簇丽来。”可见明朝时期的龟山,万木葱茏。张天祐认为龟山上的树木是村民的“倚负屏障”,务必要苍翠茂盛,才能荫庇一方生灵,一草一木都不得砍伐。他把龟山划为禁伐区,并写入族谱条约中,每到宗族聚会时就拿出来朗读宣讲。

▲《张氏宗谱》记载龟山的树木禁止砍伐,

西山、大洋头等山可以适量采伐

在张氏族人呵护下,龟山在清代、民国时期古木参天,绿荫拂地,望之如云。其实,泰顺很多家族都有类似的护林条约。如道光年间,仕阳溪东村富豪林一诚等人修缮宗祠时,立下祠规:“祠后竹木是祖父手泽,风水所关,盗砍荫木,例有明条,其柴枝、竹笋、杂木,内外人不得私自砍伐,违者责罚不恕。”

▲《林氏宗谱》记载祠堂后的竹木不得盗伐

那时候,人们把护林条约的牌子立在风水林入口显眼处,提醒村民与路人爱护草木,不许牵着牛羊入内,以免草木被践踏。且不说粗壮的树木不能砍伐,就连枝叶也不能剪伐,竹笋也不可挖,就连掉在地上的枯枝落叶也不能随便捡,任其化为春泥,滋培草木。为了保持洁净的生态气息,族人禁止在风水林中建造厕所、灰房等设施。

▲岭北村村尾两株千年苦槠王,

酷似夫妻立在路边迎客

然而,村民每日都要生火做饭,总不能没有柴草吧。龟岩的护林条约也有它人性化的一面,族人划分出几片可以采薪取草的区域,即大企、长冈、西山、大洋头等山。尽管这是可伐区,但村民还应适量采伐,用于日常柴火所需,不能为了买卖盈利而滥伐林木。若是有人纵火烧山,无论是族内族外的人,轻者责罚,重者报官。

▲鲤鱼墩后的西山,允许适量采伐


对盗伐林木的人进行罚款

从三魁张宅村往西行,便可看到清代张氏族人划分的可伐区——西山,它位于“龟岩八景”之一的鲤鱼墩后面的山岗,山林苍翠却无粗壮古树,这是乡民定期采伐的结果。继续往西南面行走,迎面看到黄沙坑村高大的石牌坊,路边的碑石上刻着“黄沙八景”诗,其中两首《黄沙积翠》《凉树为亭》都是描写村落秀美林木。

▲黄沙坑村口石碑上刻着“黄沙八景”诗

“黄沙积翠”之景是赤锦溪水尾两侧的宫岗、柴林仔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层层积翠。陈氏自定居黄沙坑村后,就细心培植、保护这里的树木,以此锁住水口财气不外泄,护荫村居、坟墓以及水尾的陈夫人宫。山上古木挺秀,藤萝挂枝,翠竹摇曳,掩映着溪水如碧玉一般,诚如诗中句子:“四面松萝匝地鲜,压檐猫竹媚清涟。”

▲黄沙坑水尾两侧的山峰的林木葱茏

如此茂林佳气葱茏,令行人望而生羡,怎能不好好养护呢。清嘉庆九年(1804),例授迪功郎陈发义、陈发智等人为了杜绝损坏林木的行为,立了一个《禁约》:“勿翦勿伐,则枝繁叶茂……本族如有不肖犯此禁者,罚钱八千文……外姓犯此禁者,罚钱四千文,以入公用。”条约对明知故犯的族人加倍罚款,起到表率作用。那时候,一千文钱相当于一两银子,八千文的惩罚金额可不是小数目,是《红楼梦》中贾府丫鬟几个月的工钱了,护林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黄沙坑的《禁约》写明盗伐水尾树木要罚款

《凉树为亭》诗也是描绘昔日黄沙坑水尾风光:

一树青葱植道旁,浓阴当夏午风凉

引人下憩羲皇乐,坐客高谈况瘁忘

送往维枝情缱绻,迎来有鸟韵悠扬

观斯赤日能遮蔽,岂独山亭可息缰

▲“凉树为亭”风景诗

据村民说,以前小溪两岸立有二十多棵三百多年的马尾松,枝干亭亭如华盖。即使是盛夏,人行树下凉风习习,有些树木状如迎客松,迎送着南来北往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虽然宗规族约有所宽松,但村民的护林意识仍未减淡,实行新的惩罚方式,要是谁盗采风水林的树木,那怕是剪伐几根柴枝,被抓住了都可能会被罚放电影。随着岁月的推移,溪边那些古老的马尾松逐渐老迈枯萎,在风吹雨打中倒下,如今水尾石桥边那棵相对年轻的马尾松也有一百九十多年。

▲水尾桥边的这棵相对年轻的马尾松也有190多岁

至今,村民还存有以山林藏风纳气的意识。在改造村落公路时,村民专门保留下了石牌坊前的青绿小山岗,以护住风水不外露,弯弯的村口也能给行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乍喜。

▲黄沙坑石牌坊前公路,留个山弯藏蓄村内风水


按户派工砌墙植树

村落有护林条约,还需设立防护设施,植以新树,时时养护。罗阳仙居村有一山蜿蜒左伸至村后,此地是后山墩,张氏认为此处与家族生聚气脉攸关。明代时期,曾任仁化县主薄的张璁带领族人在仙居村后山墩砌造山墙,培植树木,满山蓊郁。到清乾隆年间,后山墩渐渐光秃,石墙崩塌,牛羊交相进来践踏,族人多次想修复山林,都因资费不足而中止。

▲罗阳镇仙居村的前山与溪滩都树木茂密

到嘉庆戊午年(1798)冬天,国学生张天濩、增广生张天申等人为了解决筹资困难的问题,想出按户派工的方法。族中每户人家各派出一人参加修墙植树工程,每人劳动两日,工程队每天要保证有二十人次,并派两人督工。

▲张天申《重砌后山记》记载族人分工砌石植树

第二年正月,张氏族人趁着农闲着手造林工程。当时,族人除了幼儿孤儿外,都轮流到后山墩抬石头、挑畚箕,砌墙培土。不到半个月,山墙就砌成了,族人又在上面种植了一排排新的树木,厚培泥土,以期恢复当年草木茂盛的景象。风水林是家族中的公众之山,人人都有护林的共识,在修复风水林时才会如此踊跃。

▲仙居村中的古樟


有些树在大炼钢时代得以幸存

1958年,泰顺开展大炼钢运动,号召民众伐树烧炭,一时间乡村很多丛林包括风水林在内都遭受破坏。有些古老粗壮的风水树因为受到村民保护得以幸存,曾被龟岩张氏族人划为禁伐区的龟山也未能幸免,山上大部分树木都砍去烧炭了,只剩下临水宫前一棵树龄1200多年的罗汉松、450多年的古樟,及宫后300多年的苦槠及几棵200多年的枫香。

▲张宅村龟山的苦槠

罗汉松的年岁几乎与龟岩村的历史相近,见证了村落千年的兴衰更替与沧海桑田。罗汉松与古樟下设神龛,苦槠树下也设有“老翁”神位,乡民对这些古树奉若神明、心存敬畏。

▲龟山上树龄1200多年的罗汉松

正因为这些古树的守望,才留下先祖遗泽的印记,留给乡民一些成长记忆与悠悠乡愁,也才能唤起村民重复旧观的念头。大炼钢运动后,人们在山上栽植新木,悉心保护,一棵棵青翠的小树簇拥着古树,在春雨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年年岁岁,叠出层层新绿。

▲仕阳镇龙头村杨氏宗祠后面的苦槠树

山林恢复繁茂之景后,还需适时对树木进行一些修补,以壮观风水林。如仕阳镇龙头村杨氏宗祠后山上有一棵300多年的苦槠,树冠撑开犹如巨伞。杨氏村民发现苦槠左侧山坡低陷,使得宗祠左后方留下一个岔口,2004年,族人在那里补植五棵树木,以遮挡山风,护卫宗祠。几年后,村民仍觉不够完美,又集资征用了左畔两棵樟树。

▲龙头村杨氏宗祠的左后方原有一个岔口,

族人在上面种上几棵树挡风,不让大风直吹宗祠

其实,山林与人一样有自愈功能,只要减少人为砍伐,就算不植新树,任其休养生息,依然能长成茂密的丛林。大安乡花坪头村窑下自然村陈厝下后面的山林,在大炼钢时代也被砍伐一大片,只留下路旁一棵250多年的细柄蕈树及地主宫边青冈栎、创花楠等少数几棵古树。细柄蕈树之所以能幸存下来,也是因为这是陈氏村民所保护的风水树,这棵树在窑下村去往罗汉村的路旁,道路的缺口直贯而下,蕈树一如村口门神,撑出枝叶藏风蓄气。

▲大安乡窑下村路旁的蕈树的枝干遮掩岔口,

藏风蓄气(以前树下是小路,遮阴更明显)

后来,陈厝下后山树木的种子自由飞播,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棵繁茂苍翠的大树,经过五十多年的生息,山林逐渐恢复旧观。

▲左边窑下村陈厝下后山树木葱茏,白云缥缈


以前泰顺人如何分柴草

以前,泰顺乡民虽然没有学过生态理论,但他们懂得“斩伐养长,不失其时”的道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从他们如何分柴草就可看得出。上世纪八十年代,泰顺村庄中分成几个生产队,每队约十户人家,拥有几片可供采伐的山林。为了让草木在春光中尽情滋长,村民很少春夏之际入山伐木。当某片山林长到可以采伐的时候,秋冬之际,队长就会让每户人家各派一人手拿柴割(柴刀),一起到指定的山林。

▲拿着柴刀上山砍柴

泰顺的山林一般都是长有整片的莨衣(土话谐音),大家先估摸一下这片山林均分成十份各是多大面积,草木茂盛之处划得小些,反之则更宽。大家手持柴刀站在山顶各个位置,队长指挥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各自劈出一条“线路”,就如切蛋糕一样。

▲柴刀把莨衣劈出一道“线路”,分成许多份

之后,大家把这十份“蛋糕”按序号来命名。队长拿出一张白纸撕成十片,拿笔在纸上写好十个序号,再把纸片揉成一团放于地上,让每人上来抓阄。这全凭手气,拈到草木茂密的好地固然欣喜,拈到较差的地方也没什么好抱怨。

▲村民一般是割地上的莨衣,不会砍树

村民在各自的“地盘”里砍柴,大家主要是割地上的莨衣或者低矮的灌木丛,偶然砍一些松树下端的柴枝包捆莨衣,绝不会砍倒树木的,除非是枯死的松树。莨衣密如毛发,生长较快,三四年就可以长到半米高。那时,村民取柴草就如修剪羊毛一样,当这片山的莨衣割完后,就让它自我休养,几年内不准砍伐草木。村中几片山林轮着砍伐,有节有度,既保障了日常生火做饭所需,家有余材,也让山林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

古往今来,泰顺人的村居美学认知、文化心态,无不显示顺合造化的智慧,营造了百落千村、绵延不绝的风水林。而大自然也温柔以待,报以“康乐养生”的福地。

▲罗阳镇三坪村竹坪古民居后面的各种古树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