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马台村风水好吗(马溪村风水)


(一)

早就听说贾泉是个有故事的地方。阴雨连绵的国庆假期接近尾声时,终于等来了好天气,二话不说——行走贾泉。

贾泉在晋城市区西北约20公里处,隶属泽州县大东沟镇。走泽州路,转北环街,入晋韩路,行大东线,大约4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

近几年,借助泽州县搞全域旅游的契机,贾泉打出了“泽商故里、大美贾泉”的形象语,修路、盖庙、搞环境卫生,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开发明清古民居,举办乡村美食节和民俗文化节……一时间,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大美贾泉名声鹊起。

吸引我来的,是一只金蛤蟆。

这只金蛤蟆来自贾泉村非常著名的、流传甚久的一个传说。

话说很久以前,贾泉村还不叫贾泉,而叫金泉,是一个地下水十分丰富的村庄。据说,随便在村子的任何地方挖口井,都能挖出水来。更为神奇的是,村子的井里藏着一只金蛤蟆,它有截流聚水的神力。天旱的时节,它叫几声就能使水位上升;遇上涝季,它再叫几声又能使水位下降。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金蛤蟆具有“平抑水位、调节水量”的功能,就像我们的三峡水库似的。

在金蛤蟆的庇佑下,金泉村的百姓幸福地生活在这里。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金蛤蟆招贼。南蛮子来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们偷偷潜入村里,利用巫术把金蛤蟆偷走了。村里人发现了,就去追。南蛮子慌不择路,跑到高都镇泊村的时候,赶紧把金蛤蟆埋到土里,跑了。

从此以后,金泉没水了,成了“假泉”。水都跑到泊村去了。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不仅是贾泉人这么说,泊村人也认可。

比故事更有名的是贾泉村的缺水。为了聚水,村里一口气修了六个泊池,但水仍然不够吃,所以,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贾泉人也出动了,他们到别的村去偷水。为此,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总之,一提起水,对于有点年纪的贾泉人来讲,都是一把辛酸泪!

(二)

进入贾泉,眼前已是一番热闹景象。

路南的游乐场内,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过绳梯、荡秋千、蹦软床……;路北是一个大广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舞台上有人在排练节目。路两边是小吃摊,南北小吃,应有尽有,都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沿着街道往前走,却丝毫看不到古村的样子,向坐在路边的老人打听,才知道,这里是新村,往北走,就都是老村了。

跟着指示牌,踏着青石板,走过一道阁,就来到了棋盘四院。说是四院,实际上能看的只有两院,虽已破败,但昔日的气魄仍依稀可见。门墩石上精细的“喜鹊登梅”雕刻,高大的门楼,“耕读传家”的代匾额,残破的龙凤影壁,上下马台,精巧的院落,木雕的门窗,屋高砖厚的房子院落……向我们述说着主人在建造它时的自信与骄傲。

主人名叫关延穓,关于他的发家,也有一个故事。大意是,关延穓年轻时在外做伙计,因为善良救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微服私访被人追杀的皇帝。皇帝得救了,要封关延穓做官,可他还是想回家种田,于是皇帝就赏了他半銮驾银子。关延穓归乡后,用这些银子购地修房,本计划修四院,结果只修了三院,银子就用完了。据说,门额上“耕读传家”四字也是皇帝所赐。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确实,这是一个纯属娱乐的“故事”,戏曲小说里,这样的故事随手拈来,都不用编造。所以,它只能来自乡人的想象,或者关延穓后代的杜撰,又或者是关延穓发了横财之后自己编织的谎言。就拿“耕读传家”四个字来讲,不论是书法的层次还是装饰的水准,很难让人相信来自皇宫。

院子的住户基本都搬走了。有的进了城,有的在村外修了新房。靠近阁的院子里,只有南房里住着一对70多岁的杨姓老夫妻。另一座院子里,一对母子住在西房里,母亲已82岁高龄,儿子姓关,40多岁,还打着光棍。他们都不是关延穓的后人。

在我们聊天的时候,一位男子进了杨姓夫妻的家,是个收古董的,老太太告诉她,早都没了,卖完了。

(三)

关于修建。贾泉还流传着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一:只有南城门

故事仍然和金蛤蟆有关。因为金蛤蟆的缘故,贾泉村水资源多得吃不了,就往外卖水(果然金泉也!),发了不少财。于是就想把村子修成一座城堡(估计就是皇城相府或者是窦庄、郭壁那样的),结果,修起了南城墙和南城门之后,金蛤蟆被偷了,村里缺了水(自然也缺了钱),修城堡的事情就停了下来,东西北三面的城墙和城门一砖一瓦也没动。

故事二:申允中用砂石

申允中是民国绅士,曾就读于国立太原武备学堂,和阎锡山是同学,辛亥革命时参加了同盟会。1929年,他36岁时修建了自己的宅子(民国申允中宅院),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他修宅子的建材全部选用了砂石,原因是父亲的宅子(高楼院)使用的是青石,所以他选用了材质略差的砂石。

申允中宅院的房子是仿明清风格,但院门是典型的民国风格,很有特点。

高楼院的特色是院内西北修建的四层高楼,是村子的制高点。

故事三:乡试打赌

当年,首家院关丙智家和文魁院关怀清家打赌,如果关怀清能够考中举人,就允许关怀清的宅院挂“文魁”匾额,并按照首家院影壁的样子,为关怀清的宅院修建一座同样的影壁。

结果,关怀清考中了。首家院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为关怀清家挂起“文魁”匾额,并修建了影壁,被贾泉人称作“行走影壁”。

这三个故事再加上前面关延穓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活生生的贾泉乡村生活图,关于财富、关于孝老敬亲、关于读书夺取功名的故事。也为这些古老的房子增添了人文色彩。

仔细揣摩几个故事,勾画出的实际是贾泉人鲜明的性格特征——热情、自信、胆子大、乐天知命,带有些许的虚荣(甚至爱吹个小牛皮),敢折腾,仗义,崇文识礼……

确实,我自认为也走过不少的古村落,虽然古院落算不得经典,但是,如贾泉这般街巷井然,规划布局如此有序的村落还真是不多见。

且不说它“六庙六泊池”的布局,让村子整体看起来如同一只灵龟,占尽风水之利。也不说它“只见庙宇不见村”的独特景象。单看每家每户的院门,可以说穷尽心思,各具特色,几乎无一家相同,而且完全符合主人的身份,充分展示着主人的喜好,称得上是一座典型的“乡村院门博物馆”。这,可能也与贾泉人自信乐观的性格特征有关吧。不管经济条件怎样,总要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来,不愿意苟同,更不愿意苟且。

(四)

转过首家院,来到道洞街。几位老人正坐在阳光里吃饭聊天。我走过去和他们唠家常。

老人很热情,向我介绍村里的情况,哪里有庙,哪里有井,哪里有泊池。我问村子里到底有多少街巷,他们说,乱七八糟的,还真是数不清呢。

“我们村大,3000多口人呢。出(晋城)西门第一村。北面是大阳,南面是周村,东面是渠头,西面就是我们村了。”

“老房子住的都是我们这样的老人,年轻人住不了这样的房子,都搬到村外的新房子里去了。也不知为啥?这两年来看老房子的人特别多,也不知道有啥好看的。”

“村子这几年变化大,(关)海兵当村主任以来,干得不错。都说搞旅游呢,也不知道能不能搞成?反正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搞成了当然好啊。不用出门就有人送钱上门儿了。你像人家关软定,今年开了饭馆,专门做酒席,生意很好呢。”

我指着不远处一座土坯房,问到,“那座房子里有块石头,奇形怪状的,怎么修到房子里去了,是怎么回事啊?”

坐在其中的唯一一位老汉说“那叫怪石,辟邪用的。原来村里有七八块呢,都被盗了。你看,这里原来就有一块。可好看了,人正好可以坐进去,磨得光光的,就在前几年被盗了。可惜呢。你说的那块怪石幸好修在房子里了,才没有被盗。这种怪石都是放在‘丁’字路口的,能去煞气。”

老人们笑着,你一句我一句,甚是热闹。

告别几位老人,到北面公园去转了转,已经是完全的都市公园风格。水池是村里六泊池之一的后泊池,贾泉村已经彻底告别了吃泊池水的历史,后泊池也改名为禧池,其它五池也分别以“福、禄、寿”等命名,展示着贾泉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公园之外,村子的北面是千亩良田。实际上,虽然缺水,但贾泉一直是泽州县的产粮大村,又因为古代时地处河东(晋城到运城临汾)交通要道,商业繁荣,才造就了贾泉昔日的繁华。

如今,贾泉人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正在点燃自己的“复兴梦”。

(五)

行走一上午,肚子开始闹意见了。决定到刚才老人们提到的关软定家去吃酒席。

关软定家在首家院的旁边。走过去,只见人来人往,甚是热闹,院里院外都是人,都是闻名而来的食客。

经过多方打探询问,我了解到了关软定的一些情况。关软定今年65岁,做酒席已经有30多年历史。年轻的时候跟着做酒席的老师傅当帮手,干着干着就学会了。一开始是村里人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邀请他做酒席,后来名气大了,就有一些煤矿企业来邀请他做专业厨师,曾经在沁水干了七八年。今年,村里搞乡村旅游,村主任关海兵请他回村里来开饭店,专门做荤素酒席。他一开始还犹豫,但也不好驳村主任的面子,就在自家的房子里开起了饭店,今年3月1号正式开始营业,谁知效益还不错,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节假日人更多,一天的收入已经能够达到五六百元了。

吃酒席的人实在是太多,没有位子,我只好离开,下次再来吧。

重新转回村子的南面,看到有一家卖卤面的小饭店,就走了进去。

主人是个高瘦个子的壮年人,很热情地招呼着。报了卤面,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他也正好吃饭,就坐在一起聊天。

主人也姓关,“关白两大户,申屋顶梁柱”,关白申是贾泉的三大姓,关姓又是第一大姓。对于村里开发旅游,关师傅十分赞成。虽然还不能肯定村里的这108座老院子是否能给村里带来财富,但是,对于这一任村干部的干劲他是赞赏有加,觉得只要真心去干,就一定能够干成。

我笑着说:“本来嘛。你们村子的那只金蛤蟆就没走,还在村子里藏着呢。”

关师傅一愣。

“你们的古村子,还有古房子,他们就是金蛤蟆啊!只要保护好、开发好,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泉’。”

关师傅也笑了。手机响起,有人打电话让他组织人去打扫广场的卫生,下午要演出。他放下碗,匆匆往外走,扭过头对我说,“海兵主任打电话呢。我可去忙了啊!你们慢慢吃。”

看着关师傅匆匆离去的背影,我对未曾谋面的关海兵主任有了兴趣,也对他正在从事的事业有了兴趣。如果他有幸读到我的这篇文章,我想对他说,“关主任,加油干!你能让‘金蛤蟆’归来,也一定能让‘金蛤蟆’造福贾泉百姓,造福乡村旅游的!”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