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龙山风水宝地在哪(山东风水宝地)


在山东省禹城市区西北,有一处占地130余亩的禹王亭博物馆,结构新颖、布局紧凑、气势恢弘、古朴典雅,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禹治水,千古流传。相传当年禹疏九河,曾率众来到现禹城境内,在具丘部落筑土丘察水情,定九河流向。后人把此土丘定名为具丘山,唐天宝元年,此地建县邑,为念大禹功德,定名禹城县。沿袭至公元1993年,撤县设市,更名为禹城市。

唐以前,当地百姓为感念大禹为民造福之功德,几经向具丘填土,载树种草,并在丘上扎草亭,供奉禹王灵位,祈禹王护佑一方百姓平安。唐朝禹城建县之初,县令尊民意,在城西街建禹王庙,在具丘上修筑砖木结构禹迹亭,供禹王神位,逢立春、重阳,县令与民众祭祀禹王。自唐至元,曾因战乱灾荒,禹迹亭几次被毁重建。明天启四年,十里望吴姓乡绅,倡乡民在禹迹亭旧址建禹王阁。康熙五十年,广东人曾九皋任禹城县令,募捐善款重建禹王亭,亲题匾额“神功千古”,亲撰碑文《禹亭记》。雍正二年,禹王亭再次整修扩建,更加宏伟壮观。明、清时期,禹王亭香火大盛。

日寇侵华,禹王亭东西配殿被炸毁,主殿前厦被毁拆除。1966年“文革”初期,在“破四旧”中,禹王亭彻底拆除,仅存杂草丛生荒凉具丘。1977年2月,经考古人员考证,此处为龙山文化遗址,被省政府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禹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海内外人士与当地百姓盼望恢复禹王亭原貌,让大禹精神发扬光大。禹城市政府顺应民意,于1995年决定重修禹王殿和禹王亭,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提供文物史料。1997年,禹王亭一期工程完工。

二十一世纪之初,禹城市政府再次整修禹王亭。经整修完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禹王亭博物馆”是一座古文化公园。 大殿正门,雄伟壮观。进正门,是“禹王亭题记”碑和“功德”碑,左右两侧是“禹王世纪钟”钟楼和“鼓楼”。再往里走,是曾九皋县令亲书碑文的“禹亭记”石刻和“去思碑”,碑后两边为碑廊,碑廊内镶括了当代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的精品。碑廊中间是“享殿”,享殿塑有禹王治水像和九鼎模型(传禹在此定九州铸九鼎)。穿过享殿,是禹王大殿,大殿上方悬挂着清曾九皋县令亲书的“神功千古”匾额,门两边是取自大禹陵清乾隆皇帝撰的楹联。进大殿,正中是禹王塑像,左右两边是曾协助大禹治水的四位功臣:皋陶、伯益、后稷、启的塑像;大殿墙上配有大禹治水的木刻壁画。正殿两边为东西配殿,东配殿是禹城出土的文物殿室,西配殿为禹城回顾展览。出后门,便是龙山文化古遗址——具丘山,具丘山建有棱型禹王亭。亭后右侧,是凿于唐朝年间的神井和有关神井传说的介绍。

如今的禹王亭博物馆园区,苍松翠柏,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景色怡人。市民、游客喜欢来此休闲游览,欣赏自然风光,感念大禹功德。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此处已成弘扬大禹文化之圣地。(李占钢 赵志斌)

编辑:刘玉溪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