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大桥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岭海名邦"、"海滨邹鲁"、"文化橱窗"、"华侨之乡"、"国家园林城市"、"潮州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
北阁景区与北阁佛灯北阁是金山东面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古城墙在此揽绕金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幽深,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高览低俯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岭南一绝。凳临北阁,北堤上"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词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
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潮州三宝分别是老香橼、老药桔、黄皮鼓,是潮州凉果特产中的极品,在潮汕地区的凉果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潮人青睐并享誉海内外。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1]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潮州功夫茶,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功夫茶。
韩愈被贬潮州任刺史期间除鳄治水政绩彪炳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但他的一生很坎坷,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次,失败三次,到第四届才考上。接着吏部考试也是连考三次,失败三次。最后顶着个光杆进士的身份一直熬到32岁,才通过了吏部的选拔考试,正式进入职场。34岁时,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不是官,是大唐帝国高等院校的老师。一眨眼到了45岁,韩愈还在教师这个位置上待着。此时韩愈的头发已经花白,牙齿也开始一颗颗掉落。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皇帝宪宗崇道信佛,亲率宫女数十人,浩浩荡荡去护国寺恭迎佛骨进宫供奉三天,然后再送往京城各个寺庙里瞻仰。一时上校下仿,举国君臣百姓皆以信佛为荣。刑部侍郎韩愈看不惯,直言不讳上奏《论佛骨表》力谏,说供奉佛骨实在是一件荒唐事,梁朝就是因为信佛而亡国的。结果惹得"龙颜大怒",声言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幸亏裴度等人为其说情才免去一死,最后一纸诏书被贬到数千里之外的广东潮州为刺史。韩愈从北纬33度左右南下到北纬23度左右,所谓的"夕贬潮阳路八千"。年过50的韩愈赶往潮州赴任时,经过蓝关,路遇大雪,病中的女儿不堪车马劳顿和天气寒冷,一命呜呼,韩愈在路边草草埋葬了女儿,就被催赶着上路了,他心里悲苍万分,写下了"云横秦领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当时的潮州,文化落后、气候炎热,被称"蛮烟瘴雨"之地。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这里鳄鱼为害,瘴疠横行,危及生命,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唐宋时期的文人官吏对岭南普遍持有一种心理恐惧。韩愈赴任后,立志除鳄治瘴,并写下诗句"收我骨瘴江边"以表心迹。"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大量的鳄鱼在溪里生育栖息,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百姓的畜牧业饲养业。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就得为一方除害。韩愈在诗里头信誓旦旦地说:"本为圣朝除弊事"。这鳄鱼力大皮糙牙利,它们连熊都能吃,而且隐身沼泽,要制伏它实非易事。韩愈苦思之后,选择了咒语治鳄。这种方式在当时是合理合法的,韩愈不能免俗。于是,他写了"除弊事"的《祭鳄鱼文》。文中写道:"刺史,县令之所治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命令鳄鱼立刻滚蛋,滚到潮州南部的大海去,并限时七日,期限到了还不走,就"操强弓毒矢"对付之。韩愈对江念完祭文后,奇迹发生了,当天晚上,一场热 带风暴袭来,不到几天,鳄鱼栖息之地就干涸见底,鳄鱼不得不向西边迁徙60里,加上韩愈组织民众,不时在恶溪一带击鼓敲锣,袭扰鳄鱼,鳄鱼受到惊吓和骚扰,下意识地渐渐收敛,远离人居地带。"自是潮州无鳄鱼患"苏轼赞美韩愈"能驯鳄鱼之暴",为潮州百姓除害治瘴,功绩卓著。韩愈到潮州上任后不久,遇上大暴雨,潮州四周农田沦为一片泽国,全城洪涝成灾。韩愈心系民生,坐立不安,他冒雨出城勘察,当他见到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低洼处已经被淹没。于是,他下令全城百姓总动员,男女老少上阵筑堤坝防洪涝。他自己亲自骑着马在城北上上下下蹚水细察,不断吩咐随从按他的指引插上竹竿,标明堤线。百姓闻讯前赶来时,只见城北遍插竹竿,远看仿如一座"竹竿山",于是,众人按照竹竿的提示,有序抢修堤坝,很快堵住了汹涌的洪水。潮州百姓在韩江边立了一座"功不在禹下"的大石碑,褒奖韩愈治水护坝、保一方平安的功绩。韩愈在潮州不过八个多月,但他才学显扬,为政"敬简廉静",为潮州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政绩彪炳昭彰,颇受百姓爱戴。苏轼说"潮人未知学",是韩愈重建州学,以"正音为潮人诲",并命赵德作为老师,普及儒家文化,为潮州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潮汕文化研究学者陈景熙说,在文学史上,韩愈是"百代文宗",但在潮人心目中,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吾潮导师"。今天潮州的笔架山被改称为韩山,绕流潮州古城外的鳄溪被改名韩江,真可谓"潮州山水皆姓韩"!湘子桥头的韩文公祠内,"百代文宗"的牌匾下,一尊韩愈的塑像身着官服安坐,慈眉善目望着来访者,望着眼下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
许附马府为北宋太宗曾孙女德安公主驸马、殿直唐宋"潮州八贤"之一许申的曾孙许钰的府第。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历代屡有维修,现仍保留宋代建筑的基础格局。坐北朝南,占地2450平方米,面宽41.8米,进深48.2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条浆砌,后座正厅东侧二幅墙壁为桃红之竹编灰壁。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大方。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潮州古建筑三件宝"之一。
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位于潮州东城滨江之颐园,与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隔江相望,两相辉映,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饶宗颐教授,字伯子、伯濂,又字选堂,号固庵,1917年生于今潮州城内,1949年移居香港。饶教授在七十多年的治学过程中,孜孜不倦,筚路蓝缕,学贯中西,屡有创树,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享誉中外的国际汉学大师,素有"南饶北钱(钱钟书)"、"南饶北季(季羡林)"之称。一九九五年,潮州市政府在饶教授儿时读书处兴建饶宗颐学术馆,占地三百多平方米;二00五年动工进行扩建,翌年十二月竣工。为崇贤尊哲,新馆命名"颐园"。颐园占地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一百五十六平方米,是一座素朴端庄,秀丽典雅,富有潮州传统民居风格,又有岭南庭园韵致的建筑。饶宗颐学术馆的建设,得到海内外乡亲的鼎力相助。香港潮属社团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一如既往地对学术馆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谢贤团先生、许崇标先生、高佩璇女士以及香港饶宗颐基金会也纷纷捐资共有一千多万元,为学术馆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饶宗颐学术馆辟置多个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全面介绍饶教授的传奇人生和渊博学识,及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书画展览厅展出饶教授历年来所创作的珍贵的书画艺术作品,是潮州又一处引人注目的文化殿堂。自开放以来,接待了党政机关各级领导、社会团体、海内外游客数十万人。饶宗颐学术馆不断与海内外机构和人士加强交流,促进友谊,努力宣传和弘扬潮州文化,积极开展"饶学"活动,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潮州西湖
龙湖古寨
潮州刺绣
岭海名邦、海滨邹鲁、潮菜之乡、美食天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自古以来承载着太多的美誉。百代文宗韩文公治潮的佳话千古流传,以潮汕话、潮汕菜、潮汕音乐为代表的"潮文化"也声名远扬,但尽管潮州在外颇负盛名,当你身临其境,你会发现这座古邑并没有功成名就的浮躁感,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而是在日新月异的繁华发展中,仍旧保留着闲适质朴的市井气息,无论是山水建筑还是商贾行人,都显得淡雅而从容。
百年学府韩山师范学院
兴建中的潮州大桥。
潮州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据遗物考证唐宋时期即已存在。潮州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木雕作品工艺精湛、玲珑剔透、金碧生辉、富丽堂皇,因而深受广大东南亚地区的华裔所喜爱,其精美的艺术魅力名扬世界。
传说古时潮州于人才辈出,从嘉靖年间到明朝末期,潮州不只出了状元林大钦,中士中举的文人也不在少数。时任潮州知府的林监丞是福建人,眼见潮州弹丸之地,官 运竟如此兴旺,心中又是嫉恨又是疑惑,于是请来风水先生一窥究竟。这风水先生走遍潮州府城,发现了一处风水宝地潮州府城东南边,急水埠上的鲤鱼山。风水先生说,鲤鱼山正处潮州东南,居巽方。巽属木,又有韩江水滋养,水生木,木盛则文秀,故生得潮州府内昌盛文风。且这鲤鱼久居此地,已经修得道行,大有翻 跃龙门之势,若加以时日,鲤鱼过了龙门,潮州地区更是文盖天下。风水先生赐了林监丞一条妙计:只要在鲤鱼山上建一七级宝塔,将鲤鱼钉死,潮州的风水便能破 开。林监丞闻言,即大兴土木,欲在鲤鱼山上兴建风水塔。但是鲤鱼精道行不浅,加之此地人烟稀少,激流乱石,要建这 风水塔并不容易。林知府第一回把塔建在鲤鱼尾,结果塔基刚打好,鲤鱼一甩尾就把塔甩倒了;于是林监丞挪了个位,在鲤鱼背上重兴土木。谁知鲤鱼力气非凡,稍 一拱背,又把塔给震塌了。这可急煞了林知府,亏得了风水先生指点,送了一妙计。告知林知府须得两处着手,一方在鲤鱼头上建塔,一方在鲤鱼尾造庙,头尾并施 方可制住鲤鱼精。林知府依了妙计,土木大兴,耗时三年,终于把塔建成,钉死鲤鱼,破了潮州府风水。说来也怪,自从急水塔建成之后,鲤鱼山下忽地多出成群指头长短的小鱼。传说是鲤鱼精心知在劫难逃,无力再庇佑潮州风水,死前泪流不止,化作无数小鱼,名为"鲤鱼虫"。小时候还曾抓来吃过,其味道鲜美无比。林监丞建塔败风水的传说,在潮州地区流传甚广,将鲤鱼精说得有仁有义,虽无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故事来得凄美,却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