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组织有哪些(国际环保组织标志)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睿

在7月8日召开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生态文化工作会议上,来自国际生态环保组织的代表,国家和省内有关部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宣传、教育等部门,业内专家学者、摄影师、作家等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研究发展的实践路径。为进一步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设集思广益,力求以丰富的载体、多样的手段,持续汇聚软实力,更广泛地普及祁连山生态文明,让文化构筑起更多人心中的生态家园。

文化是推动文明发展的软实力之一,也是建设文明的重要支撑,能发挥驱动作用推动文明内生发展,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推动祁连山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挖掘、利用、创造祁连山生态文化是关键。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深层挖掘祁连山生态文化资源,整理收集了一系列丰富的人文地理文化成果。

祁连山,孕育了影响中国发展走向的河西走廊,也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丰富的地区。在青海片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大类,共134处。诞生了阿柔逗曲、华热藏族刺绣、浩门走马、减棋等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内涵深厚。高耸的祁连山脉,将内蒙古的沙漠与柴达木盆地的荒漠隔离开来,使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可以停留,形成了冰川、河流与绿洲,从史前时代起便滋养着人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与激励,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与整合作用,在人的意识中建立保护和热爱生态的理念。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持续推进生态文化教育,已在青海片区设立13所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打造5处自然教育特色管护站,探索出“课程研发-教材读本编制-师资培育-学校应用”的产学研教深度融合全闭环链条,编写并开发了规范化的自然教育教材和课程,生态科普馆、生态展陈中心的自然教育、自然解说功能逐渐完善。

与此同时,青海片区持续策划组织作家行、画家行、记者行等系列活动,多形式推进祁连山生态文化传播。组建了由媒体记者、生态摄影师、自然文学作家等行业人才构成的“宣传队伍”,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嘉奖。还与青海省文联、青海省社科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形成以新闻报道、文艺作品、研学教材为载体的宣教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研学、教育活动,扩大祁连山生态文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做贡献。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