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与泛读的例子(精读 泛读)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

怎么精读?

或者是“涵涵妈,我娃看书很多,但我不知道他吸收没,是多读好?还是精读好?”

那今天就写一写我的看法。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因为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量并不会降低质

阅读量大的孩子,阅读质量就不高吗?

显然不是吧。

阅读量大并不会降低阅读质量。

阅读质量的高低跟阅读时的专注度,以及孩子阅读时的状态相关,跟阅读量大不是负相关。

而且阅读量大对阅读质量还有促进关系呢。

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量少,那他的背景知识积累就少,知识结构也比较简单,当然就难以理解复杂的知识。

有一个数学老师,请一位语文老师在孩子们考试的时候,给孩子讲一讲题目的意思,发现孩子们的成绩普遍都提高了。

比如很多时候孩子应用题做不对,其实是那些字都认识,但不理解其意思,有个孩子因为不懂“秘书”二字,而没办法解题。

更别提现在数学考试中,有时还会出现古文知识了。

大量阅读的必要性

台湾作家李家同曾说过:

大量阅读,可以提升四种语文能力:

·1. 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住文章的重点;

·2. 正确且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写文章合乎逻辑,不自相矛盾;

·4. 文章内容不落俗套,有独到的见解.

阅读是一个非常便捷高效地获取间接经验的方式。

阅读好书,阅读经典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一样,我们不可能穿越到千年之前,去聆听古代哲人的教诲,但我们可以阅读他们的著作,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

我们也不可能在经历完所有的事情之后,才去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人传记等等,给了我们很多少走弯路的警示,能让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很多正确的选择,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有所决断,有更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都是大方面的影响。

至于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看一下李家同老师的说法,我们不难发现,第1点是关于阅读理解的,第2点是关于表达的,而2-4点则都跟写作相关。

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怎么去引经据典,怎么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会的例子就那几个,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会是人云亦云。

阅读使人深刻。

李家同老师还说:缺少阅读,就如同缺乏了大量来自外界的刺激,我们整体的视野和观念就很容易被局限,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无法观看整片天空的宽广和辽阔。

细节训练看时机

关于阅读的量与质的问题,作家李家同写过这样一段话:

太注重细节的训练,有时候阻碍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我们应该先求通,再求精,先让他们习惯于快速、大量的阅读文章,最后是能读一整本书,其次再去细究那些不懂或有疑问之处。

如果一开始就只精读几个字句,永远都是在原地打转。

大量的阅读,即使一开始有些地方不懂,可以先跳过去不理会,等到阅读的内容和数量积累多了之后,慢慢就会转到意思,也就渐渐能够理解以前不理解的地方,阅读经验的累加,才能越来越能读通文章,体会含义,转到重点。

所以,千万不要把顺序搞反了,精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前期大量的泛读更是重点。

千万不要在孩子泛读的积累阶段,就不停地去强调,或者逼迫孩子去做精读,那样会破坏孩子阅读的兴趣。

更何况,很多人所谓的精读方法,根本是错的。

阅读的趣味性很重要

谈论精读的人很多,谈论阅读的专注性和趣味性的人却很少。

孩子阅读的时候不专注,肯定就没有什么思考,不专注的阅读积累起来的量,很难达到质变。

孩子不专注,除了自身的专注力外,还跟读物本身的趣味性有关。

我自己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开始读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在涵涵阅读过程中,她除了读过一段时间的《幼三国》外,对于《红楼梦》她现在的认知仅仅局限于这是四大名著之一。

所以我挺难理解,让孩子在一二年级就开始读《红楼梦》这种需要很多人花一生去研究的著作的。

不否认,真的有牛娃,毕竟很多著名的诗人,成名就很早。

但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

最近跟涵涵一起读《山海经》,发现那里面的奇人异兽、民俗神话比很多经典名著对她的吸引力更大。

有些书,单单听名字,就让孩子欲罢不能,比如《魔法指环变便便》、《书包去远足》、《冰箱放暑假》、《电饭锅参加运动会》等等。

有些经典是好,但不符合孩子现阶段的心理喜好,我们可以暂且放一放。

有时候让孩子读一些“闲书”,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很可能正是因为这些闲书,培养了她的阅读兴趣,教会了孩子很多常识。

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我们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了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了许多的背景知识,前人经验,处事方式,甚至价值感,孩子也是一样。

孩子爱阅读,肯大量阅读,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一件事。

为什么要用他读懂了吗?

这样好不好?

……

诸如此类的焦虑去影响孩子呢?

阅读量大,并不是说阅读质量就一定不好。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