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较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从而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而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反映了核心素养的要求。

基于此,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学业要求便成为了教师确定课堂学习目标的一个新的主要依据,而课堂评价是基于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的,所以,基于学业质量的相关要求来设计课堂评价,是作为教师要去思考的一个新问题。

张华教授指出,当前课程目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特征。一是课程目标走向整体性,即“三维目标”融为一体;二是课程目标具有高级性,即关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性思维”的三种高阶思维能力;三是课程目标具有进阶性,即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恰如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目标的制定应当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要突破单纯罗列知识目标的做法,要尽可能涵盖核心素养的多个方面,重视体现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应用的要求,注重从问题解决的综合表现来界定目标。

依据目标设计评价方案

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应当包含: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实施以及记录工具等。设计一个评价方案,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分析学习目标,确定成功标准,二是依据成功标准,设计评价任务,三是为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评价量规。

首先,确定成功的标准。所谓成功标准,即为实现目标达成而确定的评价证据。

其次,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是围绕学习目标而展开的学习任务,通常以“问题”的形式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给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

最后,设计评价量规。评价量规是用来传递或明确学习目标的一个指标或说明。它可以同评价任务一起共同出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明确“怎么做,做什么”,也明确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嵌入教学活动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出发,关注课时内与课时间的知识关联,设计一个个连续的“台阶”作为学生学习的“阶梯”,引领学习,通向素养目标,一节课如此,一个单元也是如此。

评价任务嵌入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将评价任务与活动合二为一,此时的评价任务既可以用来评价学习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价学习的过程。

二是将评价任务与活动分离,此时的评价任务只能用来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不能评价学习的过程。

描述反馈优化学习进程

《可见的学习》中指出,在课堂评价反馈中,如仅告知学生对或错,那么,学生成绩变化不明显,甚至下降。而如果让学生知道用于判断他们答案的标准,或让学生能解释为什么答案是对是错,或用图表展示结果,则学生成绩变化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就是描述性反馈。

描述性反馈主要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描述成功之处。要肯定哪些是正确的,描述任务呈现出的质量特征,指出运用得当的策略或方法。

第二,描述不足之处。明确有待订正的部分,描述尚需努力的质量特征,指出策略或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给出实施建议。要从知识和策略等两方面来具体阐述下一步的建议。


作者:王洪春(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