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结束的暑假,在不少家长看来,是应该被写进“大事记”的一个假期。重磅政策接二连三出台,教育利好消息力度空前。其中,家长议论热度最高的话题,当属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
何为“双减”?核心内容就是,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有识之士和家长纷纷为中央决策叫好。一位资深媒体人坦言,因为分数的“内卷”,扼杀了孩子们宝贵的接触自然、洞察社会、创新创造的时机,如果说40年前,我们社会普遍缺知识,现在更缺的是创新,更多缺乏回归教育的本质。
截至今日,“双减”政策落地“满月”,新学年开学也进入倒计时。宜昌不少中小学和教培机构做出调整,用实际行动积极配合“双减”,为教育“内卷”降温。8月26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课后托管、晚自习、提高作业设计
宜昌中小学将出台“硬核措施”
就在培训机构陆续发布官宣的同时,伍家岗区教育局的一则通知也下发到各培训机构,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文件要求,规定拟开展学科类教育培训的机构于9月2日复学复课,学科类教育培训时间为周一到周五学校托管结束以后到20:30分以前,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不得开展学科类教育培训,一旦发现将停业三个月。
此外,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于8月31日下班前,交秋季学期教学计划、课程表、教师花名册电子版等资料,送到教育部门审核备案,审核不通过不得开始营业。
在对培训机构严管的同时,各所学校也积极行动。
8月25日晚,宜昌市金东方小学召开线上家长会,宣布从秋季学期起,放学时间推迟30—40分钟,如果家长有特殊情况,可在学校托管至下午6点半。
记者从城区多所中小学了解到,目前正在制定开学后“5+2”托管的实施方案,初中学校也将在开学后开设晚自习,争取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或者全部的作业。
今年8月12日,宜昌市教育科学院召开了中小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调研座谈会,其中统整作业内容、落实分层设计、明确作业总量、丰富作业形式、跟踪作业反馈、注重激励评价等成为众多代表发言中的高频热词。不久后,《宜昌市中小学作业设计指导意见》也将出台。
一位资深校长告诉记者,“双减”文件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将力争让广大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切实的变化。“不仅仅是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减少,更是校内的新变化、新气象。同层次学习状况的学生,作业会更精炼,会有更多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作业,孩子们不用每天放学或者周六周日赶着去上各种学科类辅导班了,可以在校内和小伙伴一起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或素质类课程,每个家庭的亲子时光相信也会越来越温馨。”
多家教培机构发布官宣
或关闭学科课程或转型
3天前,宜昌城区办学规模数一数二的“开羽教育”学校,通过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则300多字的通知。这则通知发布了两个核心内容:开羽教育决定所有校区自2021年9月1日起暂停开展小初高文化课培训业务,“未消耗完课时费的家长可办理退费”。
8月26日,宜昌故得新教育发布告家长书:西陵校区自2021年秋季起,周末将不再开设学科类课程,秋季上课时间调整为周一至周五晚;伍家校区、中南校区从2021年9月1日起,将暂停小学、初中、高中文化课培训业务。
8月25日,办学22年的宜昌佳丰学校发出通知:决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暂停开展小初高学科类培训业务。
近半个月,类似的消息不断,宜昌家长心目中的知名教培机构纷纷做出调整。
宜昌小新星官宣:所有校区积极响应“双减”,将合规开设周内课程,将以往周末的学科课程调整到周中,同时新成立小新星素质成长中心,开设全新素质课程,供有需要的家长及学员选择。
8月20日,宜昌“学而思”对“双减”政策做出回应:决定从秋季学期开始,周末不再开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学科类课程,并合规开设部分周内课程,供有需要的家长及学员选择。
8月13日,新东方宜昌学校明确表示:2021年秋季周末不再开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至初中)学科类课程,仅在周中开设部分课程,同时全新上线素质类课程。
金方法教育也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布局艺术、科创、口才、阅读等业务板块。
部分教师仍在观望
部分教师迅速抽离
宜昌各大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科类课程调整,或者直接关闭,影响最大的群体,就是学科类培训教师。
今年28岁的华华(化名)曾任职于上海一家私立学校,3年前回到宜昌,在城区一家教培机构担任英语老师。按照暑假前的安排,7月份和8月份,她要承担2个班、共60多个孩子的暑假英语培训。突然起来的疫情让她的“线下课”变成了“线上课”。8月中旬,暑假班结束后,她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了负责人通知,秋季班取消,让她自谋出路。
“‘双减’政策出来后,我反复研究了好久,这是大势所趋,与其被动选择,不如早做打算”,已经踏上南下火车的华华告诉记者,她已经联系了深圳市一所私立学校,去当英语老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不少老师仍在观望。
相比单身且自由的华华,拖家带口的某机构数学教师赵飞(化名),在学校内部的“双向选择”下,决定继续留在培训学校,担任周一到周五的课程教师。在他看来,“双减”政策出台,虽然收入会降低,对他最实际的好处就是双休和假期终于能陪伴家人了。
作为“开羽”的掌门人,翟申平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国家从治理的层面出台这个政策,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论证,我内心是拥护、支持的,但在情感上,我也是舍不得共事多年的老师们。”
翟申平告诉记者,在做出暂停业务决定前,他已经在积极为老师们谋出路,通过他的人脉和资源,介绍部分老师去其他省市任教,部分到城区公办学校担任代课教师,再争取通过教师招考入编,还推荐部分教师进入了私立学校任职。
家长为中央决策叫好
专家建议家长尽快适应
“为中央决策叫好。”8月26日,市民唐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出手对培训机构进行最严格的监管,避免家长和社会因为分数而“内卷”,这样才不会扼杀孩子们宝贵的接触自然、洞察社会、创新创造的时机。在唐先生看来,“如果说40年前,我们社会普遍缺知识,现在更缺的是创新,更多缺乏回归教育的本质。”
记者在对一些学生家长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长们通过学习政策,也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学生家长孙先生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双休就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之间,成绩也没有像预期的提高很多,反而牺牲了大量休息、运动时间和亲子交流的时间,从秋季学期起,他决定不给儿子报任何文化课培训,增加一门体育特长培训。
家长们在普遍认同“双减”政策的同时,也存在担忧。
“课外班的‘内卷’终于能消停一会儿,但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不加把劲儿,会不会跟不上”,“我是支持‘双减’的,但现在升学压力比较大,孩子偏弱的学科还是要补课提升”……在一个家长群里,不少家长都表示,自己和孩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变化。
在宜昌家庭教育专家覃老师看来,“双减”政策对家长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家长要尽快适应变化,多学习,不是说让家长去学习学科知识,而是要学习怎样从孩子的个性爱好出发,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辅材料、安排适合的活动,应该怎样设计家庭教育才能既保护和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又能补齐短板,家长还需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要安排好孩子的居家生活,细心关注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要指导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三峡晚报全媒首席记者汪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