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血压计怎么用(家用血压计使用)


1、测量前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吸烟,喝含咖啡的饮料或浓茶。

2、排空小便,放松精神,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3、上臂裸露或者着一件薄内衣,手臂肌肉放松,手掌向上平伸,不要紧握

拳头。测量前将气囊袖带排空气体后平整舒适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弯2个横指,松紧度以能伸入两个指尖为宜,过紧或过松均可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切忌衣服太厚,或者全部挽起堆积于上臂。

4、袖带大小合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如果购买时未能根据自己的臂围

选择合适的袖带,肥胖病人测出的血压可能偏高。

5、如果不是使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袖带放气减压的速度应均衡,约每秒

2~3毫米汞柱,速度过快易使听诊产生误差,速度过慢可造成上肢淤血,使舒张压偏高。测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

6、每次连续测量3遍,间隔1分钟,计算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要尽量避

免尾数偏好(如往往记录0或5毫米汞柱),应精确到偶数,即取0、2、4、6、8毫米汞柱的尾数。

7、详细、如实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和血压读数,心率也一并记

录。带有储存功能的血压计更好。

水银柱式血压计关键结构——水银阀门,水银阀门是很多人习惯忽略的部分,测量血压开始时和结束时,都要记得开关此阀门。

水银血压计测量必备物品——血压计,既然是测量血压,血压计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但是,如何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你真的了解吗?

正确使用球囊上的放气阀是贯穿整个测量血压操作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可别小瞧这个小零件哦!

橡胶球囊用起来很简单,捏紧再放开就可以了!

袖带是所有血压计最重要的部分,任何一款血压计都是通过袖带对血管施加压力来测量血压高低的。

1、打开水银血压计。

2、松开球囊上的放气阀。

3、挤出袖带中的气体。

4、打开水银血压计的水银阀门。

5、帮袖带:袖带大小应合适,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将袖带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松紧以能容纳两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弯2—3cm,袖带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6、看松紧:绑袖带时,松紧度以可以容纳两指为宜。

7、放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不可塞于袖带下,这是常犯的错误。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血压计均应放在心脏水平。

8、将听诊器带到耳朵上。

拧紧放气阀,反复捏橡胶球囊给袖带充气增加压力,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挠动脉博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在徐徐放气减压时当第一次听到血管音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11、舒张压(低压)读数

继续放气,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或声音突然消失)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

当把测量的血压记录下来之后,血压测量即告完成。收起全部血压测量设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记得关闭水银阀门。

1、初诊病人最好能测量双手血压。

2、左右上臂血压可有10毫米汞柱差别,常常为测量误差所致。

3、每次测压宜采取同一姿势和同侧手臂(一般选右臂),以便对比。

4、如果总是某一侧较高,选较高的那一侧手臂。如果相差达20毫米汞柱以上,提示存在血管病变狭窄,应观察两个手臂的血压。

1、人体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多数人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如果能在早上测量到一天中最高的血压,而在晚上测量到一天中的最低血压,有助于全面了解血压情况。

2、诊断和治疗初期:每日早晚(早餐和服降压药前,晚上睡觉前)各测量1次、连续1周,去除第1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的平均值。

3、病情稳定者、长期观察中每隔3个月同上方法观察一周血压平值。

4、平常随访:血压稳定控制者每周选1~2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未控制、波动大,或服药不规律,增加次数,如每天早晚各测1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1、每次使用完以后,不要忘记一定要将血压计朝右边倾斜45度以上,让水银柱里的水银全部回到储存器里,关闭好开关;

2、要把袖带里的气放完,塑胶管放置平整,不要过度地折叠。使用时间长了,要打开气囊阀门,清除连接口上的杂物,以免堵塞气道,一旦堵塞了气道会使气囊充气时感到越来越重;

3、水银柱血压计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要让血压计接近高温和直接放在太阳底下,以免橡胶的袖带、胶管、气囊老化、漏气;

4、不要忘记每年送到检测单位去校准,以保血压计的准确性。使用电子血压计的,长时间不使用时要把电池拿出来。电池的更换要几节电池同时换,以保持电压的稳定,血压计的存放也要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袖带、胶管、气囊也要放置妥当,以防折叠,防老化。

台式水银血压计相对复杂,测量较繁琐,随着科技发展,电子血压计简便灵活,准确性问题也不大,所以建议家庭用电子血压计。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