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4日,是一个值得被历史永久铭记的重大日子。
这一天中革军委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17位高级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也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5年取消军衔后,时隔二十多年重新恢复了军衔制。
不过新恢复的军衔与1955年授衔时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不再设置元帅和大将军衔。
这时有人就会问了,那当时尚且健在的徐帅和聂帅这些老资格就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吗?当年授衔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会在六五年取消军衔制,而八八年又重新恢复呢?
想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我党所领导的军队在军衔上其实是有多次变动的,一九五五年大授衔之前其实也有过三次授衔经历,这一切都带着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背景。
其实,在南昌起义前,我党的很多起义军将领,本身都有着不低的军衔。
比如北伐时期的周恩来、叶剑英和叶挺都是中将军衔。还有朱德、贺龙是中将加上将衔,这不是说他们都是上将,而是北洋政府所授予的特殊军衔,相当于上将候补。
可也就是这些军政两届的“大人物们”,他们放弃了高官厚禄,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奋力投身了革命。他们投身红军之后也就没了军衔,官兵之间无论是制服还是标识都是一样的。
朱老总还为此写过一副对联:“白军中,将校尉薪饷各有不同;红军里,官兵的待遇完全平等”。
正是这种官兵平等一视同仁的作风,和那胸怀天下不怕苦难的勇气,才能创建出红军这样强大的队伍,才能创造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抗战爆发后,国共开启了第二次合作,红军全部改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队名义上还是国民革民军序列,因此上国民党也给部分各级将领授予了军衔。
其中朱老总因为是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又是第二战区的地区副司令,所以授予的是上将军衔;而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叶挺、林彪、贺龙、刘伯承等将领是中将军衔。
不过八路军、新四军将领们的军衔,也不过就是在个人履历表上有所体现罢了,很多将领对于自己的军衔可能都只有个大概印象而已。既没有授衔仪式,佩戴肩章领章的人也非常少。
那个时期,虽然有了军衔,但是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没把国民党发的军衔当一回事。真的有人因为军衔高了就飘飘然了,也会受到批评。
1937年的12月,毛主席在抗大时,就对开国中将红军的“陕南王”陈先瑞说过:“现在有那么一些人,国民党授予什么中校、上校,就神气起来了,有点忘乎所以飘飘然了。这些人,如不及早给他敲敲警钟,就会犯错误……”
众所周知,毛主席在红军长征后就不再穿军装了,国名党配发的八路军军装他更是一次也没穿过。不过毛主席却很喜欢带红军时期的八角帽,他平时参与活动和演讲也都会带着,借以提醒共产党人,不要忘了红军时期的光荣传统和未来的革命任务!
我们可以判断得出,在毛泽东心中是没有军衔观念的,他觉得官兵一致上下一心,代表艰苦朴素革命作风的红军制服,才是共产党人的致胜法宝!
时间来到了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协议,宣告着抗日战争胜利。当时苏联远东红军进入了中国东北,需要中共方面派人前往协调。
因此上,中央派陈云和彭真等6人前往沈阳。考虑到他们去接触的苏军将领都是有军衔的,一旦沟通起来军衔职务不对等可能造成麻烦。
所以就专门给这六位同志授予了军衔,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下了任命书。
只不过这第二次授衔时间短暂人数太少,经常被人所忽略。
到了1945年12月初,在美国人的插手下,国共双方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商定停战政策,国共双方各派代表参加。
为了便于跟国民党还有美国人进行协调,也为了身份上的对等,党中央决定给参与军调处工作的代表们授予军衔。比如北平军调处首席总代表叶剑英和参谋长罗瑞卿,所授的都是中将军衔。
不过由于军调处的寿命极为短暂,内战全面爆发后,军调处的工作人员相继撤回,那他们的军衔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取消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军调处短暂的寿命中,还让我党全面酝酿了一次军衔制。
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署,双方商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举行,我们成功迫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46年2月24日,《关于军队整编的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党军事干部应该请求政府加委,取得正式官衔,以便将来在国防部占有一定地位”。
当《指示》下达之后,一部分部队就开始进行军衔等级的评定。这次评定的编制是参考国民党6等16阶的编制设定的,也分将校尉士兵,每一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然后上将还分为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和特级上将。
这种军衔设置其实已经非常完善了,不过由于国民党特色很重,加之评定工作还没完全结束,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继续进行军衔评定了。
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才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明确的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
这一次与之前所设置的军衔等级不同,仿制的是苏联模式,设置了6等19级。
其中元帅两级,分别是大元帅和元帅。将级军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三级: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两级:上等兵、列兵。
其中非常特殊的是元帅也分成了大元帅和元帅,而大元帅的这个军衔就是为毛主席本人特别设置的。而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也都是元帅衔。
其实给毛主席定为最高的大元帅军衔,这也是学习的苏联,因为当时的斯大林就是最高统帅的大元帅衔。
为了能让毛主席接受这个大元帅的头衔,连大元帅的军服都给他做好了,手工面料极其讲究,做工十分精美。
可即便是这样,仍然被毛主席拒绝了,毛主席说自己穿上这大元帅的衣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三人也放弃了元帅军衔。毛泽东干脆指出凡是在地方上工作的同志,就都不要军衔了。
因此上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这些,曾经有过战功但如今在地方上的工作的也都放弃了自己的大将军衔。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上将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而元帅的全称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这个区别就是指将军是军队的将军,而元帅却是国家的元帅!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衔的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亲自将元帅军衔授予了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7人,由于林彪、刘伯承、叶剑英当日未在北京,未能参加。
同一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三军将官军衔的典礼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负责给在京将领颁发军衔。
这次授衔,全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2名!
自一九五五年国庆日开始,军队开始佩戴军衔肩章,配发新式制服和着装。
这一次授衔,其实很大程度上激励的军心民心,对中国的军队正规化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过因为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这也导致了后来在1965年取消军衔。
其实现在想想,取消军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建国初期苏联对我们的影响太大。我们的军制和军衔都是苏式的,而苏联顾问根据他们的经验给出的建议是尽量压低军衔。
因此在55年授衔的时候,所授的军衔与军职实际是不符的。
比如军长通常都应该为中将军衔,而师长则为少将。而当时66名在职的军长、军政委,只有8人是中将军衔,其余的都是少将;
而73位在职的师级干部里,只有三个是少将!也就是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他们对于军衔评定不满的原因。
其实苏联提出这种建议,只是基于刚刚建国考虑的,也是为了以后晋升留下通道。
可实际情况却是,从1955年授衔一直到1959年的11月份,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晋级的军官,绝大多数的军衔与实际军职脱节。
虽然中央军委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着手进行了整改,但是终究有些晚了。
一直到1961年才完成了校级以下军官的晋升工作,而降级军衔的晋升是到1964年才完成。虽然最终还是进行了补救,但终归有一种“迟到了”的感觉。
另外还有学习苏联军制所带来的薪金不合理的问题,也在60年代逐步显现。贺龙在开会的时候就曾经指出:很多军队的军官,薪金比地方上的同级干部要高80%!
因此1964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了薪金改革小组,同年10月,该小组向中央递交了《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里面称我军以前没有军衔制度,但是一样打胜仗,这种制度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应该取消的!
虽然并不知道军衔制和军队薪金制改革,到底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军衔制终究是从苏联学来的,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军衔制从此被扣上了一个修正主义的帽子。
加上在军队中确实有一些军官,在颁发了军衔以后,有些论资排辈和攀比权力的问题出现,这也引发了毛主席的不满。
因为毛主席始终认为,红军时期没有军衔好的就是官兵一心的革命精神!
因此上,当有人提出把军衔取消的时候,毛主席当即回复:“取消,这个牌牌我早就想把它摘掉了。”
1965年2月8日,国防部发布了《关于停止授衔、晋衔工作的通知》,宣告着使用了10年的军衔正式取消。
从此,“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65式军服成了军队的标配。
此后20余年的时间,我国的军队都不再设置军衔,直到80年代。
1980年3月12日,军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恢复军衔制。
可是为什么又要恢复军衔制呢?因为军衔制服虽然让军队中出现了等级划分,但是在真正的作战中却又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部队被打散,两支融合的部队由谁来指挥领导呢?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看军衔的高低。
还有在混战当中,下级的士兵也无法有效的辨认指挥官,很多时候都会造成指挥不畅。这一点,其实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就吃过亏。
不过,因为改革开放的形式发展太快,80年就提出来的恢复军衔,一直到1988年才正式实行。
当然在恢复军衔的工作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到底是采用新制度?还是延续老制度?
其实在进行对比之后,发现1955年的军衔制以及苏联式的军衔制,都没有西方的军衔制度科学合理,而西方的军衔制度也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所以这一次我国恢复军衔采用的是全新的军衔制度,既不是苏联式的也不是西方式的。
新的军衔制采用了6等18级,其中最高军衔是一级上将,其次是上将。
在1955年基础上取消了元帅、大将、大尉等军衔。不过一级上将普通当年的大元帅一样,没有授予任何将领。所以到了1994年,干脆就把一级上将军衔取消了。
这里我们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这一次恢复的军衔中,没有元帅和大将级别。
要知道,在1988年时聂荣臻和徐向前两位元帅还在世,可为什么没有恢复他们的元帅军衔呢?同时大将军衔为什么也没有恢复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元帅大将这样的军衔,一般都是颁发给战功卓著的开国将领。
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就不可能带来如此卓著的战功。因此上不在设置元帅和大将军衔也是理所当然。
邓小平明确的拍板:“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
甚至他还指出:徐帅、聂帅、谭政和肖劲光等开国将帅虽然还健在,但是年纪已高,身体都不太好,早已把名利看得很淡。他们的思想工作我去做,他们都会体谅国家的难处,不会计较。
就这样在1988年的9月14日,依旧是中南海怀仁堂,和1955年授衔时选择了同样的地点,举行了上将级的授衔仪式,17位高级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
参考文献:
1王凡,刘东平 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实施记,世纪回眸,2001,4
2郭志刚 关于新中国元帅军衔的评定问题 军事历史,2007年第1期
3徐平,新中国军衔制发展历程 百年湖 2009年第10期
4周红伟 漫话中国的军衔历史 军事历史1992年第2期
5刘岩 中国从官衔到军衔的发展历程 军事史林 2012年第4期
6卜金宝 刘德茂 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为何不再有元帅和大将 解放军报 2008.2.14 第11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