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周密 李雯
两三岁的孩子不跟父母交流,不爱开口说话或者孩子总是喜欢打人,孩子到底是出了问题?目前,孩子的心理及行为健康成为父母关注的热点以及痛点。
为帮助家庭解决儿童健康及心理行为问题,广州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白云院区儿童孤独症评估与干预中心在2020年9月1日开诊。时隔一年多,记者探访医院孤独症患者的就诊、治疗和干预情况,发现培训课程爆满,很多家长还很难第二次预约到亲子培训班。
治疗师一对一指导孤独症的孩子如何进行语言交流
“我们一天要评估及培训一百多位孤独症孩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白云院区儿童孤独症评估与干预中心主任陈文雄说,“很多家长提出再次报名参加培训,我们都一一婉拒,我们希望把机会给更多的从未参加过培训的孩子的家庭。”原来,除了一对一给孤独症的孩子提供早期干预外,中心还同时给家长们提供训练培训。
近20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2%,这其中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轻症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等。陈文雄主任介绍,“我国大概有200~300万名 ASD患儿。最近我国一项多中心调查显示,6-12岁城市儿童的孤独症患病率为0.7%,世界范围内估计的患病率在1%左右。”
“目前,在中心接诊的孤独症患儿年龄集中在2-6岁之间,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不与人交流,没有眼神对视,语言发育迟缓,有的也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没有朋友。于是就带来医院就诊。”陈文雄提出,其实,儿科医生对于 ASD的筛查应该成为儿童保健门诊的常规项目,这样就能在更早的时候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早干预。
治疗师在给孤独症患儿做感觉统合训练
“对于孤独症的干预,现在我们提出的是以家长为基础的核心特征靶的干预模式。”陈文雄说,“在早期、密集和纳入家庭参与的干预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干预模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母培训有助于提高 ASD儿童能力水平,而由父母实施的干预,逐渐从研究阶段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将成为一种趋势。”
陈文雄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行为与教育干预,我们主张是应从核心症状到生活自理,一项国内家长问卷的调查发现除了社会交往,家长们也开始关注生活自理和生存技能方面。而药物治疗主要是用来控制共患病的行为,比如注意力缺陷、冲动/多动行为、睡眠障碍、重复/固执行为,攻击性的行为等。”
通过给娃娃看病的游戏,治疗师教孤独症患儿如何进行语言交流 图/医院提供
在医院中心开展的对孤独症患儿早期干预训练课室,记者看到治疗师与孩子一对一互动,并且示范和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训练。 “我家的孩子两岁半,他在两岁的时候,我就 发现他与其他孩子不同,不喊爸爸妈妈,很少说话,与我们也没有 眼神交流,喜欢独自玩游戏,自娱自乐,一开始我们觉得男孩子酷一点,话少一点也没事,后来发现不行,与家里的姐姐也玩不到一起去,也没有朋友,越大越不说话。”在训练室外等候的一名患儿爸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20天带孩子到中心做训练,希望孩子以后能够顺利上幼儿园,同时能够逐渐学会生活自理。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孤独症评估与干预中心还开设了孤独症亲子培训班。陈文雄表示,医生与治疗师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家长提供相关的技能训练,为孩子在家中的长期训练打下基础。
据悉,目前陈文雄主任团队正在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期望能够把对家长培训和患儿培训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可复制的干预模式,让患者和家长在社区就可以进行培训学习,从而降低孤独症患儿就医的难度和经济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