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厌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大环境来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压力巨大,人们的欲望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努力奔跑,就会被时代抛弃。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跟同龄人赛跑。有些人甚至还在娘胎中,就已经开始了胎教。
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会令人身心疲惫。如何没有持续有效的刺激,学习的动力就会消退。在学生阶段,具体表现为厌学。
但我们发现,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中,初中生厌学情况最普遍。除了外部因素,跟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很大关系。
一、家庭原因
家长有两种极端的观念令孩子厌学。
一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
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这样固然可以鼓励孩子树立崇高理想,确立人生目标。但是,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有些孩子,受自身智力因素制约,无论如何勤奋努力,也始终不能成为最优秀的群体。
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智力局限,总是不切实际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许,就表现出失望、痛心,然后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付出。这样,是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会令孩子感到很痛苦。
因为,一方面,孩子内心也很想让父母满意,希望成为他们期望中优秀的人;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没这样的能力。最后,就会对学习感到极度厌倦,想要逃避现实。
第二种观念是“读书无用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打工潮席卷全国。很多农村青年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吃到了时代红利。他们的人生命运,比同龄人中读了大学的群体可能更好一些。这一点,笔者感受很深。我当年的初中同班同学,有不少人,通过外出打工,抓住了人生机遇,如今事业有成。同学聚会时,谈到子女教育问题时,他们普遍认为“读书没什么用”。特别在农村,这些个案的影响力非常大。即所谓的“幸存者偏差”,人们的眼里,只看到那些“没读多少书但成功的人”,但对“没读多少书一生平庸的人”视而不见。
这样的观念,在农村深入人心。很多农村家长,把“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当作一个强加的任务。他们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上,“读不读是你的事,反正我的任务完成了”。这样,孩子当然难以对学习产生什么兴趣,更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理想和具体奋斗目标了。
当然,更多的是处于中间层的家长。他们能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终身的影响,希望孩子通过受教育获得正向成长。但如我之前的文章中所述,学习这件事,终归是反人性的,孩子会天然地抵触。在引导孩子学习方面,如果没有科学的策略,厌学,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大部分家长亦深知这一点,却苦于不知道要怎么做。
这里我有五点建议: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一个安静的书房,适合孩子阅读的齐全的书籍,固定的学习时间,温馨的学习氛围。
2、以身作则。希望孩子爱学习,家长要率先垂范,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从事文化类工作的人,可以陪孩子读书;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同样可以业余时间加强理论的学习。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不断进取的精神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不但对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也受益终生。
3、家庭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更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对家长美好的期许,更可能产生积极的回应。同时,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学习也不容易受到干扰。
4、平等对话。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孩子退却的时候,如何与之沟通,家长的姿态很重要。逼迫或是平等对话,效果完全不一样。前者会激发孩子的逆反,从而对学习更感到厌烦。而后者孩子感受到尊重,会尝试着与家长一起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注重意志力的培养。知难而退,是人的天性。学习就是要抵抗人的天性,这需要较强的意志力。所有关于人类智力的科学研究表明,普通人所接受的学历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智力,而是意志力。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孩子遇到困难,引导孩子尝试各种解决方案,而不要轻易被孩子的哭闹或者反抗而轻易放弃。要让孩子明白,只有知难而进,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二、学校原因
从小学进入初中,很多孩子无法适应。作为初中老师,这方面感受尤深。不少家长对我说:“老师,孩子在小学成绩很好,为什么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呢?”似乎有质疑初中老师教学方法不有问题的意思。当然,更多的是真感到迷茫。
首先,初中课程更多、难度更大。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学习任务比较集中,只要反复刷题操练,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能达到八九十分以上。
而初中课程知识的难度和广度就要大得多,而且不强调主课与副课之分,都需要平均发力。这么重的学习任务,很容易令孩子感到焦虑而厌学。
其次,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下降,部分学生感到失落,对学习失去兴趣。小学教师是全科教师,一位老师教同一个班多门课程,成天跟学生在一起,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关注。但初中老师强调专业性,每一门课程都有专任教师,老师与学生个别沟通的时间比较少,师生之间难以建立感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初中生说这样的话:“我最不喜欢某某老师了,所以我也不喜欢学习这门课程”。
不但任课老师与学生交流少,就连班主任,因为有中考升学压力,一般也只关注班上的优生,导致差生产生厌学心理。
再次,面向全体的教学,往往以同一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不可避免地打击到学困生,他们在这个体系中,几乎没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必然会厌学。
另外,学习内容枯燥,也是一个原因。学段越高,学习内容越偏向理性而不注重趣味性。这是与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相适应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过渡,因而对初中学习内容感到枯燥无味而厌倦。
那么,站在教师立场,必须研究一些策略,以减轻学生厌学心理:
1、帮助学生设定近期目标,树立中期目标。初中生正是三观逆造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目标引领,很容易走歪走偏。根据学生具体发展状态,帮助其设立近期目标,比如本学期前进多少个位次,各学科达到多少分值。这类目标,既要有一定高度,又要切合实际,“跳一跳,能够着”。树立中期目标,比如中考考上哪所学校。有了目标引领,学生就能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克服厌学心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是一个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时常陷入一种混乱感中,是重要原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新知,问题积累起来,最终定会沉重到无力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能感知到自己的进步,就不容易厌学。
3、合理运用激励。激励和惩罚,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如果运用得当,激励的效果更好。只不过,惩罚更直接简单罢了。鼓励的方法是很多的,口头表扬,赞许的眼神,批改作业时留下赞赏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哪怕是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给表现好的学生几声整齐的鼓掌,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荣耀。鲁迅笔下那个傻阿Q,被颂扬“真能做”的时候,干活也更来劲,何况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呢?
4、因材施教。大班制教学现状下,这点可能有难度。老师无法为每名学生定制个性化作业,单独评价。但可以降低学困生的要求,达到老师心目中的标准,就必须予以肯定,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貌似公平的做法,忽略了人的差异性,是不可取的。
三、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不健康价值观的影响。
急功近利,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发财要趁早”,“有钱就有一切”,这类观念,令整个社会变得浮躁。通过读书获得知识能力,然后将能力变现,这条路径太过迂回曲折了,不如早点学着做生意。当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就变得功利而短视了。这样,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产生怀疑、感到厌倦,希望重新寻找一条更近的路径去抵达。
二是网络游戏的侵害。
网络游戏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人生中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在游戏的虚拟环境中,却唾手可得。生活中越是失败的人,越痴迷于游戏中能轻易获得的成功体验。我们发现,那些沉迷网游不可自拔的孩子,多数学习成绩不好。成绩不好,生活中屡受挫折,虚幻的成功就更令他们迷恋。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对学习变得极度厌倦,时刻想要逃离课堂、逃离学校。
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弘扬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需要我们重建信仰,任重而道远,亦非一言可尽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跑得太快,以致忘了为什么出发。这个问题,也许现在我们应该正视起来。因为这与我们活着的意义有关。
关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有什么应对的策略,全社会的讨论颇多。今年各大游戏公司都引入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对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和内容做了一定的限制。但我认为还不够,相关部门要加大游戏上线的审查力度,要强化游戏公司的社会责任,引导他们多开发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与学习有关联的游戏。
四、自身原因
1、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或学习上受到挫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要我学,我偏不学。有些学生的厌学表现,有时候是刻意而为,目的就是为了唱反调。
2、学习能力问题。有些孩子因为智力稍弱,学习能力不如他人;或者虽然智力正常,但在某一方面(如书写、计算等)存在技能发育障碍。如果对他们按正常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力有不及,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发展至厌学。
3、生理因素。除了智力方面原因,学生的身高、相貌、健康状态,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马太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生理因素占优势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也更好,看起来实在太不公平。
事实上,人类的审美,源于对生存能力的外显评价。美,代表更健康,生存能力更强。反之,则是丑。所以大概率上,不美的人,健康状态普遍差一些,如果没有很强的意志力加持,或者遗传智力方面的加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相对要大一些,也更容易对学习感到厌倦。
4、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变化与性格特点相关。乐观开朗的人不容易厌学,内向忧郁的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前者更可能选择迎难而上,努力解决问题;后者则可能产生厌学心理,然后选择放弃。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采取相对应的策略给予他们帮助:
1、承认他们正处于个性心理发展期,给予青春期孩子充分尊重。在学习与不学习之间,把选择权给他们自己,不过要告知他们两种不同选择的后果分别是什么。要相信,大多数时候,他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制定合理目标。为智力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标,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能达到预期。如果孩子的学习动机已经受损,就要尝试降低要求,力求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对于生理上没有优势的孩子,要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4、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协助不同性格心理的孩子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面对一项任务,是选择先易后难,还是选择先难后易?乐观开朗自信心强的孩子,希望迅速启动工作,尽快完成任务,多选择先易后难。反之,悲观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快,容易丧失信心,就应指导他们先完成困难的任务,然后放手让他们自主完成容易的任务,以帮助建立自信。
初中生厌学,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家长和老师尤其要投入更多精力研究策略,不要漠视和掩盖问题。于学校而言,学生厌学,是产生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于家庭而言,孩子厌学,会打击家长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相互谅解,消除偏见,共同努力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