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合作的理解(善于合作方面)


“要激发创新的动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

“真是没想到,钟南山院士会亲自到场给我们作报告,简直太震撼了!这对我们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是莫大的鼓舞!”走出培训会场,来自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的科学教师周瑞元仍掩不住满脸的激动。

7月2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共同承办的“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开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亲临现场,以“我国现阶段教师的科学培养——创新”为主题,给中小学教师们作第一场培训讲座。此次培训同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直播,目前已有30多万人次收看钟南山院士讲座。

在短短一小时的讲座中,钟南山结合中国的抗疫实践、自身科研经历及科学家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科学创新、创新素质培养、我国科学教育体系、小学科学教育等话题的看法,独到的观点、精彩的讲述及他身上洋溢着的科学精神,都令听讲者由衷地为之折服,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将发明、发现应用于实践,这才叫做创新。”

讲座一开始,钟南山首先从这一次新冠肺炎的发生讲起,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中国政府秉持“生命至上”理念,依靠科学战胜疫情的不平凡经历。

“在依靠科学战胜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有许多创新,比如我们的社区管理,我们最早研发出试剂和疫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独创的。”钟南山说。

由此,钟南山自然地引出他想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懂得,在中国,我们不但要讲科学,而且要讲创新。”

在钟南山看来,创新与发明、发现是两回事,也不同于创意。“科技工作者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或发明,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甚至可能得了奖,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个创新,可能只是一个创意。”钟南山说,“第二种情况是,我国的一些企业引进、仿制的产品,虽然有一些改进,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并不是自己原创的,因此也不能叫做创新。”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创新呢?钟南山认为,“要把发现和发明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科学实践、临床实践、设计实践,这两个加起来才叫做创新”。

联系到当前我国在“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上的急迫需求,就不难理解钟南山这一番话的深意。“中国现在非常需要创新,但发明与发现一定要产生出效果,我们搞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在我国必须要树立的一个观点。”

“创新需要培养兴趣,但更要有使命感。”

回到科学教育的话题,应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动力呢?钟南山认为,“要激发创新的动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

钟南山讲到屠呦呦等科学家为了攻克治疗疟疾的难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研发青蒿素的故事。“当时毛主席提出,要发动我们的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许多人就开始投入基础的临床研究,一干就是四十多年。”让钟南山深感敬佩的是,尽管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但几年前遇见她,得知她仍在实验室从事相关工作。“这就说明做科学研究要有使命感,是使命要我做。”

钟南山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他大学毕业后,被安排从事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起初并不太情愿。“但是因为是国家需要,那我就好好做,慢慢有了兴趣,才会有热爱,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也因此,钟南山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在座的小学老师,可能不见得都愿意做小学老师,但我们首先要想到职业的需要,找到从事这份工作的使命感,然后逐渐培养出兴趣。

“坚持尊重事实,权威的意见不一定总是对的!”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84岁的“最美逆行者”钟南山让国人感动。同样地,19年前,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钟南山临危受命,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坚持积极隔离和防护,使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非典治疗最好的地区之一。

回顾这段往事,钟南山强调,做科学研究应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坚持的许多意见和做法,后来很多都被证实是对的。”他说,“所以一定要尊重事实,权威的意见不一定总是对的,自己实践过、亲眼看见的东西才最可信。”

以感人的亲身经历,钟南山启示大家,要进行科学创新,应培养好四个素质——开拓精神、尊重事实、执着追求、善于协作。

“面对小学的孩子,教师也要引导他们多问为什么,重视启发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孩子们觉得不对的东西,要敢于一问到底,还要鼓励他们动手实践。”钟南山对老师们说。

同样地,钟南山认为,执着的追求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从1993年起,钟南山带领团队开展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中间经历了很多困难,也一度受到质疑,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一干就是30年,终于在今年获得批准。

如今的钟南山正领衔广州实验室的工作,这使得他深感协作的重要性。“从1971年一个小小的医院,发展到现在的国家实验室,我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懂得尊重别人,做到宽容与公正,并善于发现大家的优点和长处。”

“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的科学教育应树立IMH体系。”

据介绍,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但听说要给中小学教师讲课,钟南山欣然应允,并且极为重视,从十几天前就开始认真准备课件。

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而且源自于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体系的深入思考。

在讲座中,钟南山对比了美国的STEM教育(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和英国的STS教育(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问题与不足。“STEM教育是不全面的,科学素质培养不光是强调理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很重要。而STS虽然强调了社会科学价值,但比较空泛。”钟南山认为。

为此,钟南山总结说:“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科学教育应树立IMH体系,I即Innovation创新,M即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H即Humanity人文。”

具体而言,钟南山进一步指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科学素质教育的动力是使命感与兴趣的结合,科学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重点则是协作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应从小学开始,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

要进行科学创新,必须重视使命感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一位胸怀“国之大者”的顶尖科学家,以他一生的研究与实践得出的真知灼见。

对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钟南山态度鲜明地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应从小学开始。小学生不需要也不可能有很多发现或发明,但老师要从小学开始,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数学、科学、技术乃至历史去解决问题。”

但钟南山接下来这段话,更让在座的老师们去深思。“我觉得,基本功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学习工作这70多年的深刻体会。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语文,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领会他人讲话的能力、归纳要点的能力,等等。不管你搞哪一行,语文绝对是最重要的。”

最后,钟南山再次强调了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他说,“在一个班级里头,所有同学都能够相互团结,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大成就和进步。”

作为此次科学教育暑期培训的第一讲,钟南山“现身说法”的讲座让大家为之动容,也深感受益。

“钟南山院士的讲座视野开阔,逻辑缜密,同时又深入浅出,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考,对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说。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还专门为此次培训录制视频致词。

在致词中,任友群对钟南山院士等科学家心系基础教育,亲自支持科学教育教师培训活动的举动表示感谢,并希望华南师大和中科院广州分院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打造教师培训品牌,探索科教融合跨部门多单位合作的培训组织模式。

来源 | 通讯员白宏太据中国教育报、南方+、晚安华师等微信公号相关报道整理而成

编辑|白衣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