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由山东大学团委、辽宁大学团委提供
又是一年中秋节
团团带着问候来啦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
打算怎样欢度中秋呢
是约上三五好友
围坐一圈赏月吟诗
还是快乐地敞开肚子
把各种口味的月饼吃了个遍呢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与我们的缘分
已经延续了千百年
今天的团团小课堂
就带大家穿越时空
邂逅中秋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称,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礼记》中就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然而对月亮的崇拜与祭祀,一开始是达官贵人的“专利”,直到隋唐以后,日、月的神圣色彩才有所消退,平民百姓也参与到赏月玩月中来。
唐宋之时,中秋节逐渐成为了一个民俗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梦粱录》中也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此日三秋恰半, 故谓之‘中秋’。”
中秋节与月亮
由于中秋之夜,月色倍明,赏月拜月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人们或邀赏明月、诗酒风流;或阖家团圆、共享天伦;或感于阴晴圆缺,对月伤怀……
天空中的明月,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依靠与寄托,抒发着自己的欢与喜、愁与悲。
古人与中秋
赏月习俗的盛行
使得中秋与月亮
成为古人吟诵的热门话题
苏轼、白居易等多位名家
为其贡献了诸多经典作品
在这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
就让我们重温经典
和月亮来一场“飞花令”吧
3!2!1!
开始!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十五的月亮分外明朗,作者独自在夜值,思念着友人;而两千里外的老友,想必也在赏月,思念着作者。作者以己之心,推友之心,对友人的思念,跃然纸上。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洁白如玉,映得月光更显晶莹,花瓣犹带露水,新鲜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轻松自在,毫无忧愁,虽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本首小词,记述了作者苏轼与其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趣事,又从当年当月推想明年中秋:相逢总是短暂的,明年此时,我又将在何处,与何人赏月呢?离愁别绪,难以道尽。
《阳关曲·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词人效仿屈原《天问》体,对月亮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既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又表现了别致的科学幻想,十分独特。
《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
【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月亮在中秋节时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但它经历的阴晴圆缺又有谁知道呢?作者在中秋月的“皎洁”中想到了“阴晴圆缺”,但没有沉迷于感伤之中,一句“且喜”很是洒脱,末句的“常见中秋月”更是体现了其对中秋佳节的喜爱。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科技的发展
让沟通与交流变得方便
但对家人朋友的思念
却并未消减
团圆之时
独在异乡的你
对月感怀的同时
不妨给思念的人打个电话
说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里
团团也祝愿大家
中秋快乐
制图丨王靖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