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5月,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写到:“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从哲学的意义来看,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这一实践(practice)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行动不同,是以主观意识为先导的有目的性的行动。正是在这种有意识的行动之下,人类才开启了在这个地球上漫长而悠久的生涯之旅。
那么,实践到底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1、关系到地球上每个人的生存。2、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展。3、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没有实践活动,人类就像动物界的野兽群体一样,只能靠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生活下去。赤身裸体,茹毛饮血,只会消费自然界的各种资源却不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砖一瓦。并且经常会受到生存的挑战(看看非洲草原上野生动物的生活景象,就知道是什么状况了)。在完全处于被动无奈的状态下,是谈不上什么正确思想的产生。而没有正确思想的出现,就不会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物品。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人类最早的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能安定的生存下去,寻找到宜居住的地方和各种能吃的食物。当他们发现靠近河流区域的土地上的各种草穗谷物能喂饱肚子,而且能年复一年的生长,就选择居住在这些地方,建起了茅屋,并开启了 “刀耕火种” 的农田劳动。在这样最简单的生产劳作之下,人类生命的延续才开始有了希望。
从农业生产以及各种副业生产到手工业生产,再到机械化生产和现代的自动化生产,生产这一实践活动贯穿于人类生存历史的全部过程之中,不仅过去、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因为人类所有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包括人自身的生育)都必须经过生产活动才能达成。现在,生产活动这个概念不仅仅指的是工农业生产,也包括很多服务性的产业。不仅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还有机器人作业。按照现在中国的三大产业分类,生产项目可以达到近一百项。代表工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只占全部产业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是服务型的第三产业。即便如此,工农业生产仍然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所在。这一点是不可质疑的。
当人类从最初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人们有了一些财富,出现了私有制,所占据的区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就像野兽群体也会抢食,也会把地盘视为己物一样,人类开始了为财富和区域占据的互相争斗,由此引起互相残杀并导致血腥战争的爆发。而战胜者一方会把战败者的财富和地盘都据为己有。这种互相争斗的状况会反复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以,马克思认为这是一种阶级斗争。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还认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对于无阶级社会到底是什么状况?马克思并没有做出什么预测。
对于人类来说,除了上述的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就是科学实验。从中国古代的状况来看,中国很早就有 “科举” 一词,但从来没有 “科学” 一词。上个世纪的初期,科学(Science) 一词才传到了中国。科学的本意就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就是人类认识和改变客观世界的智慧结晶。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科学一词,但并不是没有人为的创新和创作。例如青铜器的制造、兵马俑的制作等,这其中肯定有很多科学知识、计算和设计在先,才有可能制造出这些精美的产品。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缺乏对这些物品制作过程的具体记录,使很多 “秘笈” 不能保留而失传。国外也是如此,例如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这其中也有很多计算、设计和搬运石料的巧妙方法,可惜都没有文字记录而成为现今不解的迷团。
古希腊时代曾掀起过对科学认识的热潮,但很快就被强权和宗教思想打压下去。整个欧洲曾长期被神学思想和宗教的统治笼罩着,直到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论,欧洲的近代科学才出现了曙光。而真正使自然科学获得新生的是伽俐略。他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三门知识,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以及相对性的原理。他倡导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正是这些贡献,他也被称为 “科学实验方法之父”。
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实验在欧洲兴起,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看法,也丰富了科学的各种知识,致使自然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实验也从此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科学实验的引领之下,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和技术产品层出不穷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科学实验也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现代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来看,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依然是人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人类文明要不断向前发展,依然离不开这两项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阶级斗争这项实践活动已经趋于公式化或教条化了,已经不能用此来进行简单的社会群体分类,也不符合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实际状况。
不可否认,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那个时代,以及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时代,确实是阶级斗争最为激荡而惨烈的年代。那个时代阶级之间的矛盾常常处在互相对抗的状态之下。阶级斗争除了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之外,也会成为你死我活的武装斗争,并由此引发暴力革命或战争的爆发。
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阶级斗争的理念仍然在国内和国际的事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毛主席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那篇文章中仍然认为阶级斗争是三大社会实践活动之一。
但是,进入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阶级斗争的理念,特别是那种过于激进、不可调和、互相对抗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当时,号称 “头号帝国主义” 美国开始与中国进行各方面的接触。中国与 “老大哥” 苏联之间的关系也由亲密变为对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使国内的经济、科学等各方面都处于落后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人民的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善。与之相反,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 的经济却得到令人注目的快速发展。鉴于这些变化,“文革” 结束之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聚精会神地投入到了 “四个现代化” 的经济建设之中,不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路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方针路线就要放弃,而正确的方针路线就要坚持。所谓阶级之间的较量,最终在于谁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谁能使国家和人民尽快的富强起来。这也是制定政治路线的最终目的。从中国这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来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完全符合中国现代的国情。
鉴于国际国内这几十年的变化,有必要用另外一种提法来替换阶级斗争这一提法。经过反复思考,我以为可以用 “国家建设” 这个提法,或为 “国家发展” ,或为 “国家实践”,前面要加上 “国家” 这两个字。
恩格斯曾经说过,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换句话说,国家其实也是阶级斗争形成的一种结果。当国家成立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人类一个最长久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的全球世界,大大小小由二百多个国家组成。国家是人口和领土划分的一个最重要的法定单位和形式。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什么人种,什么肤色,都是有国家身份的,都会有自己本国的国籍护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成长、生活、工作在国家的范围之内。所以,国家建设直接关系到所持国籍每一个人的命运。同时,所持国籍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什么身份,都要参入到国家建设之中。
国家建设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细密、关系到所在国家各个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国家建设中,当然也包括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这两项实践活动。但国家建设更注重的是与国家层面相关的各种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这其中有理念上的各种指导方针;也有实际行动上的各种政策举措;有软件的;也有硬件的;内政、外交、军事、文教、卫生、体育等等,无所不包,凡是与国家有关的问题都会放置在国家建设这一实践活动之中。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在国家建设上,各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国家建设的方针。完全照搬国外的政治体制制度,或者墨守成规闭关自守,不接受国外的先进经验,都不利于国家建设。
对于如何建设国家,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理念。这种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国家之间的各种斗争。包括政治、经济、贸易、科技、军事等,也包括与霸权主义的斗争。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依然在国际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超级大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金融资本和货币的优势、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的渗透等,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凡是与他们的理念相悖的国家,他们会粗暴地进行干涉制裁,甚至会动用武力发动战争。对中国的崛起他们也充满了妒嫉之心,在各个方面设置障碍,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极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对于霸权主义的斗争是一个世界性的长期任务。
一个国家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进行国家建设,必须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和平共处,在经济贸易上互利共赢。而要促进世界的发展,最重要的筹码是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国防的强大,科技的创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永远是立国之本。
面对全球性的问题,如气象灾害、疫情等,在国家之上的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由此也出现了很多超越国家的组织和活动。通过国际协商合作来促进各个国家的发展,这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总而言之,生产活动、科学试验、国家建设这三大实践活动将会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长久持续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