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道路上看到来往的各种车辆包括警车都对禁鸣的标志视而不见,在禁鸣区频繁按喇叭,而交警对此也不管不问。这件事对我感触颇深,令我浮想联翩。不由得想起2000年在温州、广州乘出租车时遇见的两件小事。
当时我带领几名行政村支部书记赴南方考察个体私营企业和打工经济。有一天,我们从桥头镇纽扣市场返回温州途中遇到了堵车。我们所乘坐出租车的司机很自然地顺着排队。看到宽敞的马路只有我们行驶的这边阻车,我就对司机说“从那边绕过去吧”。司机老兄礼貌而又温和地对我说:“这万万不行,如果都不排队而往前冲,堵死了谁也过不去的”。在等车的10分钟里,他给我们讲几个温州的故事以消除我们烦躁的情绪。还有一天,在广州我们打的要去金晶大厦,下车一看是金鹰大厦。“的哥”连连向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的普通话听力太差了。”然后请我们重新坐上车,把计程器打起来,返回到我们原来上车的地方,才开始计程,一路上还不停地道歉。
这两件小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同时也使我改变了对南方人“见利忘义”的成见。两位“的哥”和我年龄相近,他们用常常发生的小事为“诚实、信用”作了令我敬佩的解释。如果在我们这里遇到这种情况,恐怕结果会大相径庭的。
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追求发财的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信用却越来越忽略了。仿佛“老实”就是“傻冒”的代名词。在经济领域,诚实经营的人和企业很少发财,而那些投机钻营的、逃税漏税的都“爆发”了;在仕途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很少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不干工作、不会干工作、没能力干工作的所谓“能人”却靠跑官要官而飞黄腾达;在人际交往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处处受到讽刺或打击,而“圆滑”的人在社会上却很“吃香”。有人甚至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翻版成“难得实事求是”作为座右铭,实在可叹。
记得《读者文摘》曾有两篇关于诚信的故事。其一:1999年某天武汉某机关突然收到一件来自德国某建筑设计院的邮件。因为该机关和这家德国公司从未有过业务关系,领导颇感惊奇。打开一看,上面写的德文意思竟是:“贵单位所用办公大楼系我院1898年所设计,使用寿命是100年。现已到期,请不要再使用!特此敬告。”其二:我国某留学生一天在美国某商场买皮鞋,不巧没有合适的号码。他试用小一码的鞋后,觉得还可迁就,正准备付款时,老板走过来说:“这双鞋不能卖给您。”“因为,刚才您在试穿时,我看到您脸上露出稍微痛苦的表情。如果这双鞋卖给您,肯定会给您带来不便,您就会对本店产生不好的印象。”德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比我国发达得多。他们的商人和企业却能如此登峰造极地遵守诚信,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诚信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体现在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工作中一言一行上,生产中一个个产品上,经营中一次次交易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