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女孩起名单字(于姓女孩起名100分的)


闲说国人取名、取字、取别号

於恢

西汉初年取字的人比较少,到了王莽时,国人都起单字名。这样一来,重名的现象就比较多,所以从此以后,取字就逐渐流行起来。比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字公明,在江湖上与人相遇时,好汉们往往会问:“哥哥莫不是山东郓城县的宋江宋公明?”

然后再结合宋江的外号“孝义黑三郎”,来判断此人是不是那一个仗义疏财的宋江。籍贯有了,表字有了,再加上外在的形象,所以好汉们基本上不会认错。

进入民国以后,表字、别号就被当作封建糟粕而废弃。但由此一来,又产生同名同姓较多的麻烦。所以现代人就悄悄地兴起了给人起绰号的习惯。比如“地中海”、“爆炸头”、“卷毛”之类,虽然这样的绰号并不是在嘲讽别人,只是为了区别开同姓名的人,但当事人听到之后,估计心里是不高兴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表字也是符合实际的。


就说古人吧,也有很多没有表字的,比如唐代孟浩然,史书上就说他字浩然,其实这样的字跟没有又有什么两样呢?因为与孟浩然同名的人比较少,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取表字了。

在历史上名字为“恢”的人倒是不少,比如汉武帝时有将军王恢,汉末有宗室刘恢,说降马超归顺刘备的是李恢,南朝就有皇族萧恢,还有笔者的姓名便也叫作於恢。

因为“恢”这个字没有贬义,例如恢宏、恢复、天网恢恢等。且这一个字不显得张扬,显得比较内敛,所以历史上很多名士之家、帝王之家均以恢作为后代的名。

像我於恢的姓名,虽然恢字容易与别人重复,但我这个於姓就很少见。虽然在《百家姓》中,於姓排在中间靠上,但现如今已经式微,确是不争的事实。我见到有的网站上把“荀羊於惠”写成“荀羊于惠”,这是不对的。


不错,古代时於和于可以通用,但《百家姓》中还有一句“乐于时傅”,难道会出现两个于姓吗?很显然,其中一个必定是於姓,希望相关网站看到之后能及时更正。

古人为了避免重名,采用了很多办法,比如上文说的取表字就是一例。还有为了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发明了按字辈取名的传统,两者相结合更能避免重名。只是现在很多人却嫌弃字辈土气,于是纷纷从古诗词中找灵感。结果“心雨”、“新宇”、“馨予”、“欣雨”、“馨语”遍地都是。

虽然这样的名字新雅别致,但套用朱自清的一句话就是:“雅的这样俗。”其实在底层社会,很多孩子都是花钱请别人来取名字,所以重名较多也在所难免。


父母取的名字,子女日后难免会嫌名字土气、俗气,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取一个新奇别致的名字又能怎样呢?如果不是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又何必那么在意“土里土气”的名字呢?依我看,如果实在觉得自己的名字不中听,也可以在生活中给自己取一个较为“正式”的名字,但没必要非要在身份证上改过来。

如果从安全角度来说,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财产、保险等重要信息相关,让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避免信息泄露,不也是挺好的吗?只要本来的姓名没有妨碍到正常的生活也就是了。

——附录:名、字、号

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例如刘备字玄德,备为“万物皆备于我”之意,玄德为道家所谓的“太上之德”。

二、“号以明志。”例如明朝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乃是出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中,梦、幻、泡、影、露、电,共为六个“如”,表达了唐伯虎看破世情的志向。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