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教育事业已经20多年了,虽然一直都在乡村工作,环境相对单一,但内心无比丰盈、精神十分富足。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在这方土地上以书为伴、与书为友,收获满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与书相识,缘于一段印象深刻的自考经历。深奥的理论、密集的知识点、长长的书单……各种“大部头”的专业书籍,让人很长时间都进入不了状态。除了学习内容的艰深,困难还体现为生活方式的调整、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意志毅力的考验。比如,自学必须甘于孤独,工作闲暇要多读广读,节假日更要深读细读;再如,读书是学习的第一步,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有所精进,死记硬背很难融会贯通,等等。10多年的时间里,因为读书,我从专科升到了本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开拓了新视野,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不甘言败、永不服输的人生启示。自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为我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在乡村的教学一线,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却有恬淡的读书时光。迎着熹微的晨光,简单锻炼之后,我总是习惯性地捧起书本,在教学楼的阳台上和孩子们一起早读。在这个时候,阅读就像是与先哲的一场场对话,文采飞扬者有之,睿智渊博者有之,入木三分者有之,清新隽丽者有之……透过书页,可以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体味人生的曼妙沧桑。有的时候,我还会把所思所想倾注笔端,自己欣赏,也与学生们交流。正是这份宁静和淡然,让我和学生们有了教学相长的美好时光,共同感受松涛阵阵,鸟鸣成韵。
读书是生活的消遣,也是成长的阶梯。从专业期刊的总结到行业报纸的报道,从名师学者的心得到身边榜样的经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珍惜工作生活里的每一次学习机会。遇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往往要反复读、仔细品。读书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求知善读、好学乐学。这就意味着,为人师者不仅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也要有淡泊名利的坚守,才能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几乎每一段时光都凝结着一段难忘的心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读书都不算迟。书架上摆满了一排排书,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充实。书就像照进生活的一缕阳光,给我坚强,给我信心,给我温暖,给我快乐,促我成长。
(作者为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汊口中学教师)《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08日 05 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