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有关压力的作文题目新颖)


文|袁运录

我从12岁开始强迫、口吃和抑郁,中间断断续续,崩溃过20多回,期间数次引发躯体性疾病住进医院治疗。

记得那年除夕,看着万家灯火,烟花鞭炮齐鸣,全家团圆喜气洋洋之时,而我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守着滴答的吊瓶,摸着燃烧的胸膛,一动不动地看着天花板,沉浸在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里,我在想生命的意义。

2008年我从云南回赣的火车上,一本传统文化的读物,让我茅塞顿开,一下顿悟,让我开始了反思自己,反观给我带来伤痛的“仇人”,瞬间心中如坚冰一样顽固的怨恨融化了。

这次“火车悟道”拯救了我的灵魂,也让我从此放下了怨恨,身体逐渐恢复了正常。

带着刻骨的体验,与全国千千万万个素不相识的网友交流,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发表了上千篇心理方面的文章,让很多人学会了宽容,放下了仇怨和是非恩怨,重新站了起来,找到了回家的路。

就在这一年,基于逆向思维,我创立了符合中国人价值观的秋水理论。也从此走上了反抗西方文化的本土化道路。

没有曾经的伤痛,就没有现在的我;没有刻骨体验,就没有入木三分的文字;没有灵魂的拷问,就没有脱胎换骨的自己。

感谢生活,感谢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当然也感谢自己,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孜孜以求,在倾听解答网友的心声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感悟和写作能力。

抑郁症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因为多年来揭露背后资本的黑手,为了揭露“二鬼子”的嘴脸,我遭到很多恐吓和威胁,谩骂。攻击辱骂的人群主要来自某些医院的西医,主推西方文化的心理治疗机构和西方心理的专家、教授和心理学科班生,包括不少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

“人家赚钱关你屁事?国家权利部门,大大小小的媒体,都认可抑郁症的说法,你又没有医学背景,凭什么研究‘精神’问题?精神卫生法规定相关的法律责任,你用类似于中医的手段来治疗心理问题,没有科学依据,这是违法!”

“美英日等西方国家都在提倡抑郁症,你为何用那些过去的中国文化说事?中国文化有个屁用!要不中国近代这么落后,这么多中国人移民海外……”

还有赤裸裸骂我耽误他们赚钱:“钱不骗不来。这年头大伙都在骗钱,咱弄点来访者的钱又怎么啦?你有工资,旱涝保收,凭啥干涉我们,阻扰我们赚钱……”

河北省纪委一级调研员、心理学著作《点亮心中那盏灯》主编于怀新同志曾说:“袁老师不忘初心,一直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理学创新发展思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货真价实,没有造作,反映出崇高的社会责任!”

这么多年过去,我也在攻击谩骂中变压力为动力,每天坚持写作,已经和正在出版五本心理学著作。

尤其是近期正在出版的《抑郁症原理与康复》,我投注更多的心力,除了研究,更多是实践和感悟。

通过与上万人次的各种抑郁者的思想交流,笔者逐渐扒开了“抑郁症”的伪装,发现抑郁症根本算不上什么疾病。只是因为感觉“心太累”“全身无力”“这痛那痛,寝食无味,又治不好”“活着没有意思……”

从古至今,这样的人何其多?

秋水理论指出,任何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对现实的烦恼和对烦恼感到烦恼双重压力所致。引起前一种烦恼的压力属于客观压力,后一种属于主观性压力。抑郁症既是对压力的态度问题,更是情绪管理出来问题。

按常理所谓抑郁症的治疗,只需解决压力和情绪问题就可以。

况且,中国古代圣人早就把“药方”告诉了我们:心病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然而,近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也趁机大量入侵。

因为崇洋媚外,因为大量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带来了国外精神病学或心理学所谓的新理念新思想,中国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却反而越来越多,而且患重度心理或精神问题的人数逐年猛增。

始作俑者,利益所驱。西方资本,为了推销精神病药(神经麻醉剂或兴奋剂),他们收买国内的一些医学机构和药业资本,打着科学的幌子,鼓动中国人相信自己身上的某些情绪化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失眠或者身体不适)就是病,必须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治疗。

甚至连一家全国顶级的大医院的某权威,竟然在央视公然篡改中国古人名言“心病心药医”的原意,说什么“心药”,指的是抗精神病的西药。

这不是胡言乱语吗?明明古人说的心药,就是开导人的语言,这么说成了“抗精神病的西药”?

中国古代何来抗精神病的西药?

为了推销西药,西方药业资本不择手段,一口咬定抑郁症就是生理疾病。

甚至连一向以打假著称的某名嘴也信以为真,宣称自己“患了抑郁症,真的患病了!”

从此,大江南北,“我抑郁了,我真的病了”,“抑郁症”遍地开花,尤其在中小学生,为了逃避学业,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称自己有抑郁症。

无论西医说什么,国人就信什么。据说各种抗抑郁和抗焦虑的药,每年都在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家长们苦不堪言,孩子的身体也因为滥用抗精神类药物而拖垮了。

由于相信专家,迷信权威,他们把自己的一辈子的血汗钱全都投入到为子女治“精神病”的无底洞内,当然也把自己的幸福,甚至老命搭了进去。

但中国现有这样的家庭何止几千万!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