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以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传统的相地术和风水术可以称为俗文化,但这里的雅和俗不具有褒贬性质,更多的是从生存空间和使用背景来区分的。
作为我国正宗的本土文化,这两种学术由于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和欺骗性而被主流学术研究者摈弃,甚至一度成为封建迷信的代名词。作为民俗爱好者,我们有必要写一些小文字,传播真正的风水术,粗浅之谈,抛砖引玉。
【风水与风水术】
人们通常所说的风水,实际上包括两种意思。有时指好地形、好风景。有时,风水是指风水术,即风水的理论和实践。
严格地讲,风水与风水术是有区别的。风水是一种客观存在。风水术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风水的本体是自然界,风水术的本体是人。
晋郭璞对风水最先做了解释,据《葬经》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之,故谓之风水。”如此解释便有了许多科学的道理,谁也不愿让坟墓被水泡遭风毁,这便是风水最浅显的作用。但怎样乘?怎样聚?郭璞没有展开叙述。
随着认识的提高,郭璞的论著有了新的补充。清人范宜宾注郭璞《葬经》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相地的关键是因水聚气,如果没有水,风一吹就会把气吹散。只要有了水,气就会聚集,风也就不会吹拂。有水之地最佳,避风之地次之。
这么一解释可能有不少人会愈发不明白,前面不是说葬地要远离水,这里怎么又要得水?还有那个气到底是什么?
古人的解释是风为空气流动的现象。水,是水流。气,即所谓的地气。生气,即有生机的地气。乘生气,就是要寻找并利用有生机的地气。
综上,风水就是乘生气的一门术数。所以,历代的风水师总是从龙脉入手,龙脉为地之气,气之来有水导之,气之止有水限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有了生气,葬者就有了福音。
当然,这样的解释只是在民间流传,古代官方的风水概念大多偏重天气预报和海浪、水情勘察,譬如明代郑和出使西洋,随船有管风水的官员,这里的风水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风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风的作用】
先哲对风有多种认识。《庄子·逍遥游》载:“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淮南子·天文训》载:“天之偏气,怒者为风。”《说苑》载:“天地之气合以生风。”
风从哪里产生的呢?先哲认为出自土。《淮南子·览冥》载:“羽翼弱水,暮宿风穴。”注:“北方寒风从地出也。”晋代张华《博物志》载:“风山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而出也。”这就是说,北风从地中出,春风从洞中出。
这里的风,不仅有助于万物变化,还与人的吉凶有关。周武王伐纣,大风折盖。秦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遇大风阻截。《史记·天官书》记载:“风从南方来,大旱;西南,小旱;……东方,大水;东南,民有疾疫,岁恶。”
鉴于风有如此多的功能,因此古人对风非常尊崇。伏羲氏、如娲氏以风为姓。黄帝之相有风后。春秋时,任、宿、须句、歂臾四国都姓风。
正因为对风万分尊崇,所以就有对风大张旗鼓的观察。汉代时很盛行风角。风角是一种占风的术数。只可惜最全的风角著述刘孝恭的《风角》十卷已经遗失,导致人们现在一提起这些词汇,首先想到的就是招摇撞骗,此等现状令人尴尬。
【八风说】
八风说可追溯到先秦,最早为先哲考察方位,根据八方概念各有各风,后来又揉进了八卦的理论,与看阴宅没有任何关联。后来风水先生将此说借来发挥,便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讲的是:穴的前面有凹风,则明堂倾卸,案砂不有,堂气难收,牵动土牛,主贫穷败绝。穴后有凹风,则臂膊寒,必然是无依无靠,穴星不起,主夭寿无子。穴左有凹风,是龙砂软弱无情,主长房伶仃孤寡。穴右有凹风,必是白虎空缺,不庇小房,主弱弟幼子,败绝夭类……
此等论述到底是有根有据还是无稽之谈,相信网友自由判断。
【对水的敬畏】
古人对水的爱护其实要强于今人。在他们朴素的世界观里,水能造福于人,又能肇祸于人,人们感激水,也害怕水,所以利用水,但很少糟蹋水(惧怕水神的报复),这点倒和我们现在提出的节约用水不谋而合。
在古人的世界里,有水的地方必有神灵。湘水之神叫湘君,长江之神叫江妃,洛水之神叫宓妃。东海之神叫禹䝞,南海之神叫不廷胡佘,西海为弇兹,北海叫玄冥。此外还有湖神、泉神、井神、壶神等。
可能有人要质疑了,这一看都是神话故事,跟科学不挨着。如您所愿,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有风水师勘验将宅基地定到江西,后子孙多长寿,民间便有了此地风水好的传说,后来某矿泉水厂派人去采水样,发现这里的井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非常有益,据说正在与当地洽谈建厂事宜。民间的不一定就是迷信的,这点我们要明确。
【地气、龙脉】
关于这两个点玄妙的东西太多,超出了我目前的理解能力,此处就不啰嗦了,有兴趣的网友自行查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