鄗代之战,主角廉颇光芒四射,配角李牧则默默无闻,几乎被遗忘。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话形容李牧用兵风格十分恰当,轻易不出剑,剑出必封喉。
李牧崛起于赵国北部边境,率兵抵御匈奴。他每天都在练兵,却从不出战。几年下来,虽没打胜仗但也没损失,搞得连匈奴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胆小怕事。而李牧的兵天天拿钱不干事,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始主动要打一仗。李牧决定抽剑出鞘。
与匈奴作战,难在十多万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进退自如。而李牧手上,骑兵只有一万五,其余都是步兵。用步兵对付骑兵,这可是个世界性难题。
李牧利用地形巧妙布控战车、射手,组成纵横交错的阵地,又用重兵组成机动部队,控制阵地侧翼和后方。战斗开始,匈奴骑兵分三路冲入阵地,但布阵变幻万千,形成胶着状态。此时,李牧一剑封喉,令两翼的机动部队出动展开钳形攻击,包围匈奴部队,一万多骑兵迂回到匈奴必退之路。除匈奴单于带少数亲信突围逃走外,其余十余万骑兵全被歼灭。
廉颇逃魏后十余年,秦国兵势更凶。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大将桓齮,与赵国战于平阳,赵军被歼数万,主将阵亡,直逼邯郸。李牧受命从代地南下御敌。
到了宜安,李牧和对付匈奴一样,压根儿看不出有打的意思。桓齮起初也能忍,可很快就忍不住了,率大军直扑赵军后方肥下,如意算盘却是引李牧救援,进行野战围歼。
秦军一动,李牧果然就坐不住了。可他出招的套路能让桓齮吐血,他不管肥下,反而率兵直扑秦军大营,并轻松拿下。得知消息的桓齮,想效法李牧,直扑赵军大营。可他太低估李牧了,李牧只要出剑,定然一击必中,刚刚拿下秦军大营,他就立即派出骑兵,分两翼截击从肥下回师的秦军。除桓齮侥幸逃脱外,十余万秦军被聚歼,成为秦国统一六国前的最大败仗。
战后,李牧赢得无上荣誉,被封为“武安君”。“武安君”这封号源自西周,可战国获得这封号的,无一善终:白起被逼自杀,项燕死于战场,苏秦被人刺杀。而李牧也没能逃脱这一魔咒。
宜安之战后4年,秦王大将王翦率兵伐赵,与李牧苦战良久不分胜负。秦国再次使用反间计,赵王罢免并杀害了李牧。3个月后,王翦击败赵军,占领邯郸,俘虏赵王。李牧之剑,至此尘封匣中。
(作者单位:武警安徽省总队政治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