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教像,吴道子画作石刻版拓本复制品,柏林:德国国家博物馆
在德国,提及孔子(Konfuzius),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本人,而是境内一所所的“孔子学院”。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设在全球146个国家(地区)的525所孔子学院中有19所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包括设在奥地利、瑞士等其它德语国家),分别坐落在柏林、杜塞尔多夫、纽伦堡—埃尔兰根、法兰克福、海德堡、汉堡、汉诺威、莱比锡、特里尔、杜伊斯堡—埃森、弗莱堡、埃尔福特、慕尼黑、不莱梅、哥廷根、帕德博恩、施特拉松德(以中医为特色)、英戈尔施塔特(与奥迪公司合作)、波恩,另外还有4个孔子课堂分别设在巴登州、下萨克森州、图林根州的中学。自2006年4月29日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柏林自由大学成立,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在德汉语学习者已逾百万,参与过其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德国人更是多不胜数。德国的孔子学院不忘初心,立足当地,与政界、商界、学界的机构和组织紧密结合,除了汉语本身还进行武术、中医、剪纸、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介绍,不定期举办诸如音乐会、观影会、读书会、语言、书法、歌唱比赛、各类展览、政要访问、校企合作、中小企业交流等活动。在孔子学院组织的诸多展览中,不乏围绕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例如,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在2013年举行的山东汉代石刻拓片精品展和旅德画家杨起的新印象主义作品展;2014年举办的关于中国黄土地居住形态的摄影展;2016年弗莱堡孔子学院、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与山东省文化厅联袂组织的山东民俗风情展,不仅向德国民众介绍了山东各地过春节的形态流程,还展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为施特拉松德孔子学院揭幕时所说:“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了解得还太少,孔子学院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可以说,德国的孔子学院在践行其“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创立宗旨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德意志特色的文化传播之路,已经成为充满文化底蕴和东方色彩的中国符号。
与孔子学院的声名赫赫、如火如荼相比,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学术研究相对低调内敛,润物无声,在自己的轨道上形成一股合力。自1980年代到2016年间,以孔子或儒学为主题的专著(不包括博士论文和论文集)有100多本,其中10多本以英文书写。单从数量上看虽不那么多,涉猎领域和研究维度却很广泛。德国出版的书籍主题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1. 以孔子及儒家学说为主题,全面介绍孔子及其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阐释。这方面的代表作比如德国哲学家格雷戈尔(Gregor Paul)的《孔子和儒学:导论》(Konfuzius und Konfuzianismus : [eine Einführung])、莫黑茨(Martin Mohrenz)的《儒学:哲学、伦理、历史和现实》(Konfuzianismus : Philosophie, Ethik,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历史学家加德纳(Daniel K. Gardner)的《智慧与仪式:儒学历史》(Weisheit und Ritual : die Geschichte des Konfuzianismus)等等。自2011年起,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开始撰写、翻译十卷本的中国古代典籍,其中《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大学》《中庸》《荀子》先后在德国出版,在德国掀起一股儒学小热潮。
2. 将孔子与其他思想家、儒学与其它宗教或哲学思想进行横向比较。这种类比既有在中国思想范围内的,也有跨国间的。德国汉学家鲍吾刚(Wolfgang Bauer)的《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佛教》(Geschichte der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 : Konfuzianismus, Daoismus, Buddhismus)和印度学家康哈德·麦斯锡(Konrad Meisig)的《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儒学—墨家—道家—佛教;根基与审视》(Chinesische 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 Konfuzianismus - Mohismus - Daoismus – Buddhismus; Grundlagen und Einblicke),都是对中国古代诸思想派别进行的系统梳理。在世界思想范围内,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在其《权威人士: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Die maßgebenden Menschen : Sokrates, Buddha, Konfuzius, Jesus)中,对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和影响进行了深入阐释,并说明了为什么将他们列入权威人士的依据。采勒(Otmar Zeller)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和孔子伦理——两个对立的立场?》(Die Ethik des Aristoteles und die Ethik des Konfuzius - zwei gegensätzliche Positionen?),在论述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和孔子对中国的影响基础上,将两人在道德、中庸、治国、公平、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比对。神学家格哈特·威尔(Gerhard Wehr)的《七大世界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儒学》(Die sieben Weltreligionen : Christentum, Judentum, Islam, Hinduismus, Buddhismus, Taoismus, Konfuzianismus),将道教和儒学看作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一样的世界性宗教,而哈佩尔(Simone Rappel)的《共同的世界责任和全球道德:基督教—印度教—儒学—道教》(Gemeinsame Weltverantwortung und globales Ethos : Christentum - Hinduismus - Konfuzianismus – Daoismus),则将儒学和道教的处世之道作为与基督教和印度教一样的宗教行为准则等同起来。应该说,德国学界对这一主题兴趣颇大,出版物数量仅次于上述第一类。
3. 将儒家思想作为其中一环,对中国或世界哲学体系进行纵向梳理。鲍吾刚的《中国哲学史:儒学、道教、佛教》(Geschichte der chinesischen Philosophie : Konfuzianismus, Daoismus, Buddhismus)以及台湾学者黄俊杰的《儒学:延续与发展:中国思想史研究》(Konfuzianismus: Kontinuität und Entwicklung : Studien zur chinesischen Geistesgeschichte),就是这样宏大悠长的作品。
4. 以儒学为出发点研究现代中国社会或亚洲其它受儒学影响的国家。史蒂芬·奥斯特(Stefan Aust)的《和孔夫子一起走向世界强国:中国百年》(Mit Konfuzius zur Weltmacht : das chinesische Jahrhundert),对新语境下中国的政治、文化、体育、经济等进行了全方位阐释。安奈特(Lange Annett)和托马斯(Lange, Thomas)合著的《中国:孔子与电脑间的日常生活》(China : Alltag zwischen Konfuzius u. Computer),说的是当今的中国处于孔子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与电脑所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张力场中。克里斯托夫·奈特哈特( Christoph Neidhart)的《孔子的孩子们:是什么让东亚如此成功》(Die Kinder des Konfuzius : was Ostasien so erfolgreich macht),考量的则是孔子对东亚所有奉行儒学国家的影响。
5. 探寻儒学对西方社会价值和意义。沃克尔(Zotz Volker)的《孔子在西方:对老价值的新追求》(Konfuzius für den Westen : neue Sehnsucht nach alten Werten),便是这方面的代表。
6. 书籍中涉及孔子或其某一方面的观点。比如,在分析本国教育制度时捎带提及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讲女性地位变化时论述孔子的女性地位观,儒学对管理学领域的启发等。严格来说,这已不属于儒学研究的范畴,故不列举。除了德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外两部中国人的书作也值得一提,一是于丹的《论语心得》早在2009年就被翻译成德语,由慕尼黑的Droemer出版社出版;另一部是华人教授辜学武的《认识孔子》(Konfuzius zur Einführung),这本书出版以来先后再版过三次。由此可见,不仅是孔子和儒学的本体研究,中国学界对孔子的认识和阐释也引起德国人很大兴趣。
此外,德国也有若干孔子相关的文物展品,主要收藏于德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展品以实物为主,主要有四件:孔子行教像(吴道子画作石刻版拓本复制品)、三智者——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水墨画)、孔子神位(上漆木板)和康子馈药(郑苌画卷)。另外还有一件展品中涉及到了孔子,即美国雕塑家奥茨(L. E. Oates)的蜡像作品《蜡像人脸——从拿破仑到孔子》的照片。德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则多是照片文献,共有孔林、孔府实地拍摄照片21张和对孔子故事连环画页翻拍照片14张。
在德国,孔子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他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本体;二是他作为指涉遥远东方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应当说“孔子”这一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不仅在当下的德国,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同,她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代名词。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利用这一符号向德国、向欧洲、向全世界更全面、更深入地介绍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中国其它传统文化宝藏,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令我们中国人民充满自信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王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