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行榜上稳居第三位,集中分布在中原、华北地区和四川。当代张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4%,总人口大约有8960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
得姓始祖张挥,姬姓,名挥,时称挥公。上古时期黄帝之孙,少昊清阳氏第五子。挥公自幼聪颖过人,勤于思考。有一日,挥公夜观天象,受启于星辰之排序,后加以创作,终于发明弓箭。当是时,民众皆以狩猎为生,弓箭发明堪称大事。黄帝为表彰挥公功绩,遂封挥公为专造弓箭之吏,是为“弓正”,亦称“弓长”,又将官名相并,赐挥公“张”姓。其后世子孙便以张为氏,传续至今,并尊张挥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号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张,在金文中是一幅弓上已经安置好了箭的形状,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张星属于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其天象的排列形状似二、号称为弧星,亦称“天之号”是擅长制造弓箭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张字古文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张姓得姓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已有5000年的历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张姓起源时说:“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挥是黄帝时代姬姓部落中一个氏族的重要首领,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挥氏族以张星为氏族图腾,张星属于中国天文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也称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座内。挥在观察大象中发现其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弧星,也称“天之弓”。由此,挥发明了弓箭和网罗,大大提高了氏族猎捕禽兽的能力,在黄帝部落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挥氏族祀奉张星为氏族的图腾,以弧星的弓箭状图形作为氏族的徽识和氏族名。由氏族名而得姓张。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张姓作为中国第三大姓,绝不会是单一血统遗传下来的群体。从汉初开始,张姓中融入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这些民族包括汉唐时期的匈奴,羯,高丽、鲜卑,回纥、契丹,突厥沙陀和蜀地巴人,还有宋时西夏党项人、金时女真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人等。尤其在东北地区,近代满洲各族人大批改姓张,使北方地区的张姓人口快速增长,这些外族张姓多数很快被同化成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故地在今河北清河和河南濮阳一带。之后张姓一直默默无闻,氏族的迁徙路线也不明,可能那时已悄悄迁大山西。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
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时期,张姓在秦初就进人了“天府之国”四川。张姓族人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鲜明,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纷纷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张姓迅速蔓延到齐鲁燕代,由关中闯人四川,西进甘肃纵深,奉旨出使西域,贯通丝绸通道,安定宁夏,守边卫疆。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其发展之迅猛是其他姓氏所不可比拟的,事实上是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人江苏,渡过天璽长江,首次进入江南。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
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人中原,张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有雄厚张氏基础的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族人通过渤海湾首次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人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后,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占张姓总人口的54.5%。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三大张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一跃成为张姓第一大省。南方张姓主要是在这600年中发展起来的。从中可以看到,张姓的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张姓人口主要向湖广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方晋鲁冀豫陕两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张姓的人口巳达到896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4%。宋朝至今1000年,张姓人日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湖北、辽宁、广东、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南十省,占张姓总人口的43%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9%,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张姓的郡望多达26个,分别是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中山、魏郡蜀郡、武威、键为,沛、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张姓的堂号也很多,主要有清河,百忍、金鉴,孝反、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乐、敬谊、源流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清河和百忍堂。“百忍”堂号典出唐朝的张公艺。张公艺,山东寿张(今属东平)人,善于治家,儿世同堂,在当时影响很大。唐高宗封祭泰山时到山东,特意上张公艺家,间其治家之本末。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呈献在高宗面前,高宗很是惊喜和佩服,奖嘉张公艺一百匹绸缎。
2、宗祠楹联
轮奂善颂;孝友传芳。
紫光烛剑;黄石受书。
簪缨七叶;金鉴千秋。
西铭为理学之宗;南轩负公辅之望。
鲲岛累迁昭祀典;清河长出尚高风。
3、族规家训
父母之基不可易视,循规蹈矩才是真孝。子女本是父母生,父母养育才成人,人生在世要孝顺,敬老爱幼佑子孙,人若在世不忠孝,枉披人皮错变人。子必孝亲,弟必敬兄,幼必顺长,卑必承尊,处族以和敬为先,处乡党以忠厚为本,凡我族人尚共勉之。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张姓族谱2654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张姓历代名人1741名,占总名人数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位。张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96%.排在第三位:张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3%,排在第二位;张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58%,排在第二位。
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历代张姓人才层出不穷,事功成就出人头地:汉初辅佐刘邦得天下的大臣张良,出使西域的张骞,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书法家张芝,异姓诸侯赵王张耳,经学家张禹:东汉五斗米道始祖张道陵,黄巾军首领张角;三国蜀国大将张飞,魏国名将张辽;十六国前凉国主张茂;西晋大臣张华,文学家张翰;南朝梁时名画家张僧繇;唐朝名相张说,张九龄,名将张巡,诗人张继,张籍,画家张萱。张氏名人张居正书法家张旭;北宋哲学家张载,诗人张来;南宋大臣张浚;金国医学家张子和;元朝诗人张翥;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文学家张溥,医学家张景乐,书画家张瑞图,横扫中原、西北、四川的大西国主张献忠。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发源地)——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台骀庙)——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张良庙)——四川省阆中市(张飞庙)
(一)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张姓发源地——张姓始祖张挥墓地所在地
濮阳历史悠久,有“颛顼遗都”之称。挥与颛顼同为黄帝嫡孙,张挥仙逝葬于帝丘(今濮阳),因此,专家认证这里又是张姓的祖根起源地。现存于濮阳县城东关老虎台地的张挥公园,有挥公墓、挥公碑、挥公像等景点,是张姓族人的寻根之地。到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张氏后裔来此寻祖。传说中的始祖张挥墓在濮阳县南的张挥公园内,距县城不到5公里。
(二)山西省太席市晋祠台骀庙——张氏祖祠
张姓的台骀是最早在太原拓荒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张挥的儿子叫昧,任治水官,其台骀继承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大泽也称晋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才开始在这里居住,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被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明代的高汝行还在晋祠风景区里修建了台骀庙纪念他。
张氏始祖台骀庙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东北角,为目前我国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张氏祠堂,为纪念张氏先祖,即一世祖挥、二世祖昧、三世祖台骀而建筑的家族祠堂,民间俗称“台骀神庙”,又称“昌宁公祠”。春秋时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古迹。可惜所有景观几乎都毁于战乱,只留下了一尊宋代的台骀像被村民们保护起来。
(三)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张良庙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墓地,就位于秦岭深处连绵不绝的紫柏山。这里古树参天、泉水叮咚、草木葱茏、云雾缭绕,林间飞鸟成群,溪中虾舞鱼游,好似人间仙境。
最早的张良庙是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察,现有的张良庙是明清建筑,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
交通:从安康至阳平关及成都至上海的列车都经过汉中。汉中北环路长途车站乘开往留坝的中巴车,每小时一班,车程约2小时,票价10元。留坝县汽车站有发往张良庙的班车,车程20分钟,车票3元左右。门票:30元。
顺道游:在留坝县东南的城固县城西3公里处有另一个张姓名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墓地。墓四周苍松古柏,古木参天,一对汉代的石虎在墓旁相对而卧,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这位民族英雄。在留坝县的西北相邻的勉县有著名的三国遗迹——定军山风景区。
(四)四川省阆中市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汉桓侯祠,位于阆中市保宁镇西街。原祠已被毁废,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
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所杀,葬于阆中。当地人敬慕他的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庙内陈列着10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后殿为墓亭,墓冢上林木葱笼,碧草成茵,为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
美食:豆花酸菜面、牛杂碎面、川北凉粉和热凉粉。特产:张飞酒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阆中保宁醋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
游线二: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德远堂)
(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张姓聚居地
南浔是江南水乡中一座有着四五千年历史的古镇,南浔张氏一族几百年来就在这古镇上生活。早在北宋时,有张姓人家看好了南浔兴旺的蚕丝业,从安徽、湖北迁到南浔。另外,南浔还有很多支系的张姓。几百年来,张氏人家在这里积累家业,繁衍生息。在南浔到处都有张姓人家留下的园林书屋。晚清举人张石铭的故居,至今仍被称为江南第一宅,而他的哥哥张静江,则是民国时期风云一时的人物,在他的主持下,作为南浔巨富的张家,曾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提供资助,为革命作出贡献。
(二)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德远堂——张氏聚居的张氏宗祠
德远堂在南靖县书洋乡塔下村后的山麓台地上门前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在堂内珍藏了厚达500多页的《张氏族谱》。宋代淳熙年间进士张化生的第九世孙小一郎,于明宣德年间迁到塔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游线三: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
(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张氏聚居地
张谷英村位于岳阳县东面的渭洞笔架山下,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的古村,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相传明代洪武年问,江西人张谷英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张谷英村现住有658户,2000人,全部是张谷英的第二十六、二十七代子孙。村民族居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一片屋宇,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树木葱茏,溪水淙淙,而村内保存完好的古代木建筑更是古色古香,精美绝伦。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被誉为品牌推广人、网络策划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