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挫折?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指由于动机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达成引起的一种内部情绪状态。

许多因素都会引起挫折感。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将其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外因性挫折是由于外部条件使个体到达目标的进程受阻而引起的,由失败、拒绝、损失、延误或其他外在原因造成的。造成外因性挫折的某些因素是非社会性的,例如,门坏了打不开,球赛当天下雨等等。另一些因素是社会性的,例如,司机开车太慢而误了事;剧院里前排观众个子太高,挡了你的视线等等。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对于由社会性原因造成的挫折非常敏感。这就是为什么种族或民族偏见会成为很多非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团体成员挫折及压力的主要来源。

随着动机的强度、紧迫性或重要性的提高,受到阻碍后产生的挫折感也会增大。人离目标越近,动机就越强,因此,如果你在非常接近目标时受到了阻碍,那么,你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会更强烈。例如,因为成绩差了几分而没得到“优等”,你也许会感到有些遗憾;如果你只差一分就能达到“优等”,那么,你将会感到非常遗憾。

影响挫折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古老谚语中所说的“压断了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许多挫折
接踵而来时,其效应会不断积累,最终会使人因为最后一个小小的挫折而感到无法承受而更易爆发出来。如每日上下班路程很长的人,更易表现出“路怒症”(如生气、疯狂开车)。


基于个体自身原因造成的种种挫折统称为内因性挫折。例如,如果一个人个子不高,但一心想当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很可能会遇到挫折。再如,一个人考试成绩平平,却非要报考重点大学不可,也很可能要遇到挫折。在这两个例子中,挫折都是由于个人自身条件不足而造成的。但是,内因性挫折也可以被感知为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



当人遇到挫折后,第一反应通常是坚持行为,而不是攻击行为。坚持行为有两个特点,一
是顽强努力,二是多种反应。坚持行为是一种适应性行为,可能克服障碍和挫折,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心理学家把我们社会中的许多敌对行为和破坏行为解释为转移的攻击行为。比如当失业率和离婚率上升时,虐待儿童的事件也随之增加。我们常说的“替罪羊”就是指有些人被迫为并非自己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


面对挫折的另一种典型反应是逃避或退缩。逃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离开挫折源,常见的做法包括退学、辞职或离婚等;还有一种方式是心理逃避,常见的做法包括使自己变得情感淡漠(装作漠不关心),或使用药物如可卡因、酒精、大麻或镇静剂。


面对挫折时,重要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要知进退,要善于建立新的目标。

1. 首先确定挫折来源。它是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 ?

2. 这个挫折源是我能够改变的吗 ? 如果要改变它,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 我真的可能控制它吗 ?
3. 即便我能够改变或移开它,我值得为此付出这般努力吗 ?

回答以上问题会帮助你判断自己坚持下去是否有意义。有时,我们需要学会体面地接受那些不可能改变的东西。另外要善于应变,毕竟天无绝人之路。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