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亘古至今,我们对宇宙的憧憬与想象从未中断。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附近的预定落点。
专家表示,嫦娥五号上升器已圆满完成使命。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航天踏上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一次次腾空而起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努力拼搏的印记。
在《今世缘·等着我》现场,曾经有过这样一份“特殊”的寻找.......
他叫张积华,是我国第一代航天人。“我是东方红一号点火人,那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
当年的一部纪录片中,记录下了卫星发射的珍贵画面。
“对于每一位参与发射东方红一号的航天人来说,在这样一段纪录片里,能找到自己的画面都是弥足珍贵的。”
而在影像资料中,却只能看到三个人的身影。
“因为我在那个工作岗位上,他把我记录下来了,实际上做这个事情的,是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包括生产单位、研制单位、发射保障单位……荣誉是我们全体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所以张积华希望找到当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摄影师,看看是否还记录了其他战友的画面,找回战友们的青春记忆。
(一)
1961年,刚刚毕业的张积华乘着部队专列,来到了位于戈壁滩上的驻地。
“左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右边是茫茫的戈壁和沙漠”条件十分艰苦。
当时物资匮乏,战士们经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下。外国专家的撤退,更让研发陷入了极大困境。
1962年3月,张积华第一次观看导弹发射,随着一声“点火”口令,导弹点火起飞,然而起飞9秒之后导弹突然掉头向下,将发射场的一个厕所炸得粉碎。
如果当时导弹没有按照程序向前拐一下,而是向后拐一下,必将造成人员伤亡。研发工作,面临着严酷的生死考验。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张积华始终牢记着司令员孙继先的话。
大家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工作,经过无数次研究、测算,终于自主研发出了我国的第一颗导弹,“东风二号”。
戈壁滩温差极大。第一次导弹原子弹结合的时候,突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沙尘暴 。
茫茫戈壁,没有任何遮挡,气温从零上六度急剧下降到零下十几度。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这成为了震惊世界的焦点。
(二)
1969年起,张积华开始担任发射中队长。第一个任务,就是发射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颗卫星如果发射成功,将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祖国航天史上一座重要里程碑。
发射中队担负的任务是整个卫星发射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
在重大的责任和压力面前,张积华和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准备、演练,终于等来了发射的这一天。
1970年4月24日,凌晨五点,张积华便带领中队来到了发射场,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天上乌云密布,他的心里惴惴不安。
然而到了晚上九点,天空竟再也没有一丝云彩!群星浩瀚,仿佛在等待着东方红一号的升空。
“点火!”一切准备就绪,张积华喊出指令!
“我看到了第一级火箭的关机,第二级火箭的点火,一二级分离,一直飞到了只剩下一个亮点,最后消失在太空里边。”
五分钟后,海南站、湘西站几乎同时报告:“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大家鼓掌、拥抱、欢呼,地下室瞬间欢腾起来……
(三)
1971年,“实践一号”发射;1972年“风暴一号”发射……
张积华在基地待了23年,参与过三十余次发射任务,他说:“‘点火’是我的荣耀,更是我的责任。”
“我非常热爱航天事业,愿意在这里干一辈子,如果我爱人的身体不出状况的话......”
其实早在1971年“风暴一号”研发期间,张积华的爱人就患上了肿瘤。张积华仅仅是陪爱人做完手术,便又回到了部队,一干又是十三年。
1984年,妻子的一纸病危通知书,让张积华不得不彻底离开航天事业,回到妻子身边。
“结婚到转业16年的时间,我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年十一个月。”
对妻子,张积华满是愧疚,他想尽办法去弥补。
然而短短的三年,爱人永远离开了他和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就算回到当年,我还会这样选择!因为我热爱这个事业。希望我们的航天事业,能在世界上,走在第一位,是我们每一个老航天人的梦想。”
每一次成功发射背后,都离不开千千万万航天人的默默努力与付出。
段守顺,“东方红一号”发射期间担任发射中队战士,在酒泉基地工作13年
王章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期间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在酒泉基地工作20年
郭祚良,“东方红一号”发射期间担任发射中队政治指导员,在酒泉基地工作10年
陈桂英,“东方红一号”发射期间担任综合实验站战士,在酒泉基地工作18年
崔和平,“东方红一号”发射期间担任发射团战士,在酒泉基地工作23年
徐克俊,“东方红一号”发射期间担任发射团技师,在酒泉基地工作43年。
(四)
“东方红一号”发射也是他们共同的青春记忆。
遗憾的是,当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负责拍摄东方红系列专题片的导演应迪已经过世。
当年那些影像资料已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公布于世,向世人展现出了第一代航天人的风采。
节目现场,战友们在画面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
张积华也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五号”,漫漫飞天路,承载着一代代航天人的青春和热血。
宇宙浩瀚无际,探索永无止境。向每一位奋斗的航天人,致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