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生活部是干嘛的(大学生活部工作计划)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诗中令公正是唐代裴度,“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裴度一生功绩赫赫,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家中不必种花便是满园万物精华。

教师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

教师不是歌手,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

教师不是雕塑家,却琢出了人类的灵魂

明天,全国第35个教师节将如约而至

小兰就带大家去看看我们的老师

做学生时的有趣故事和所思所想

Teachers\' Day

我的社团情结

陈耀龙(基础医学院教授)

我于2000年至2005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医学院,距今已经20年了。回想我的大学生活,留给我最珍贵的记忆之一,是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

我大一刚入校的时候,就加入了院学生会生活部,职责是帮助沟通后勤集团和学生生活,以便提高食堂饭菜的质量,以及与学生相关的后勤服务。

大二担任生活部部长后,还有余力参与更多的学生活动,在团委和学生处老师的支持帮助下,自己创建了一个学生社团——大学生调查研究中心。

到了大三,觉得还可以再尝试些新事物,于是又加入了由学校后勤集团主办,在校大学生编辑出版的一份刊物《后勤动态》,从编辑做到了主编。我带领团队撰写了上百份稿子,为我后来做科研撰写学术论文提前打下了基础。

那个时候,感觉除了上课之外,我的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社团活动了。回想在社团单纯和美好的样子,不仅仅是能力的锻炼,还有与社团小伙伴们那份真挚的友情。

2009年,当我再次以教师身份加入兰州大学后,我与其他伙伴们共同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社团“兰州大学蒲公英科普协会",其目的是通过它让“科学知识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2019年4月,当我出差夜晚赶到位于康州纽黑文的小镇,一身疲惫,又累又渴地被曾经在蒲公英协会.现在正在耶鲁大学学习的小伙伴带到一家中餐馆,品尝正宗的水煮牛肉和毛血旺时,深深感觉到了“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这句古诗的妙处。

Teachers\' Day

没有专业好坏之分

学好了都是最好的

斯丽娟(经济学院副教授)

上大学之前,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究竟学哪个专业最好?我本科时,进入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系学习,新生入学典礼上,学院党委书记石生仁老师慷慨激昂的迎新致辞让我终身难忘,大意是:“你来资环院就来对了,只要你进入资环院学习,无论将来是从政、搞科研、还是经商都前途无量……”然后列举了种种优秀校友,让我们这些新生唏嘘不已,觉得自己来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专业学习。

后来才得知报考的时候资环院很多人都是专业调剂来的,但就是这种榜样的力量和被点燃的学习热情,让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满满,充满了对学院的期盼,对专业学习的渴望。时隔多年,果然很多同学成了科学家,成了政界精英、成了优秀的企业家……这些当年被“忽悠”的大学新生都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开学迎新,铺天盖地的学生会和社团纳新人大战,让脱离高中题海生涯的大学新生兴奋不已,突然觉得自己擅长的东西太多,哪个都不愿舍弃。可事实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选择两个以上的组织,你可能连按时参加部门例会的时间都没有,在试用期就被踢出来了。

当然,学生会和社团的经历非常宝贵,我现在的PPT制作以及其他OFFICE的技能就是在这里锻炼出来的。在学生会和社团里的小事儿还有很多,可千万别看不起这些小事儿,因为在你搬桌子、擦黑板、打标签、挂横幅的时候,你的老师、部长或者其他学长们已经在心底暗暗衡量着你的能力和做事风格。不过在学生会也别忘了学习才是主业,学生会和社团只能给你锦上添花,不能给你雪中送炭。

大二时,我是班上最早也是最高分过英语四级的,心中难免有点小得意。可是隔壁宿舍基地班的一个女孩让我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为了锻炼我的口语能力,顺便尽地主之谊陪她哈佛来的一个朋友去兰州市区的五泉山,介绍“摸子泉”时,至今都记得我当年晦涩的翻译: If you want to have a son, you can touch this stone.

寄语: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不羡慕任何人。我喜欢尼采的一句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同学们大学数年,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自己,不负青春不负己。

Teachers\' Day

更加认真地去学习

刘志鹏(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

1979年,我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苏坊镇一个平凡而又温馨的小村落。我在农村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完了本科,但是直到读完大三之后,我才知道如何学习,怎么学习。

初入大学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没有人管,偌大的校园天南海北的同学,从未有过的军训,五花八门的学生社团等等,对我来说都非常新鲜,像生活在梦里一样,没有目标,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直到大二第二学期英语四级成绩出来后,梦终于醒了。满分100分,我考了53分。我很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准备。于是,我重新背单词天天练习英语听力,大量做模拟题付出了很多汗水,心想下次考60分出头应该没有问题。半年之后第二次英语四级成绩出来了,不但没有及格反而比上次少考了4分。这时,我有些绝望了。

经过几天的沉默,我认认真真梳理了小学至大学的学习过程。深刻体会到,在学习的道路上,仅仅靠一时的聪明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功必需永不停歇,比以前更认真的去学习,去付出。

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下次英语四级要考75分。自此以后,我不打乒乓球了,尽管之前我平均每天至少打2个小时。每天晚上,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学习英语,直到空旷的教室里只剩我一人时才离开。

记得是大三的暑假,我在西安市的公用电话亭里,得知自己第三次英语四级考了75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和目标完全一致,而且打破了全班的英语四级记录。经历了英语四级的磨练终于体会到应该怎么学习了,醍醐灌顶般瞬间悟道了。

大四时,我以同样的学习态度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以动物科学专业第二名草学研究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之后,我顺利地考入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毕业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地奥博士生奖学金一等奖。

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后,我当了24年的学生。现在自己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可想自己这24年的学习生涯,我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你之前多么优秀,面对新的人生阶段,必须永不停歇更加认真地去学习。

Teachers\' Day

榆中校区:青春呼啸而过

杨许波(文学院讲师)

2001年9月,我独自背着行囊来到遥远的兰州,成为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第一届学生。

那时,除了新建的教学楼,其他都是兰空的旧建筑,3000多学生分布在25栋三层的宿舍楼中,女生在东区,男生在西区。因为有几门课程在教学楼A101上课,晚上班里就有同学去那里上自习。大一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每天晚上在A101那间教室,伴着其他同学的翻书声与笔尖写在纸上的沙沙声,惬意地翻看着自己喜欢的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读成了我每天最期待与享受的事情。每天早晨七点,在校园广播声中醒来后,我就抱着书本出门,东区羽毛球场、隆基大道东段、和谐园、学术交流中心(将军院)等都是我早读喜欢去的地方。

然而,时光终究不肯停歇。2004年暑假过完,我们就要搬到兰州市的一分部校区。到了兰州,时间好像一下加快了脚步。大四一年,匆匆忙忙,同学们更加想念榆中校区,仿佛我们的青春只属于那里。毕业前,班里出了一个纪念文集,每人写一篇文章,文集定名《青春呼啸而过》。大家相约去榆中校区的新操场上踢了最后一场球,之后,青春开始散场。

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学后,我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在一天天的忙与盲中,总会时不时地想起宁静的榆中校区,想起雨中的萃英山。虽然离开了,但是榆中校区始终停留在同学们的惦念中,每次和他们打电话,总是会说什么时候一起回去看看。

同学们没有回来,我却离开了兰州。南京读博三年,每天上网都会习惯性地点开兰大网页,浏览学校的新闻,每当看到学校取得一些成绩,有一些发展,心里总是非常高兴。

终于,我有机会回母校任教。初回母校任教时,又一次坐车到榆中校区,一切都感觉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站在以前经常上课学习的教室,面对着未曾谋面但却感觉十分亲切的学弟学妹,我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

这显然不是梦。离开六年之后,我又走进了榆中校区的教室,只不过这次,角色有了变化。走在校园里,看着绿荫道上行走的莘莘学子,我彷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的确,青春呼啸而过,那个现在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诲人不倦、勤勤恳恳的老师,也曾是少年,也曾在操场肆意奔跑呐喊青春,也曾是校园里赫赫有名的风云学长学姐,也曾在自己的人生道路迷茫过、寻找过、追逐过。他们自己在成长中跌跌撞撞奔向远方,最后来到兰州大学将毕生所学所见所思所想倾囊相授。

师恩难忘,马上就是他们的节日了,让我们对老师们说一句:您辛苦了

内容来源 | 《兰州大学报》(节选,略有删改)

部分图片 | 张本志

编辑 | 张田甜

主编 | 肖坤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