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街地面“小三山一水”装饰
昆明有大小两个“三山一水”,有网友称之为上佳风水。就我这个不懂风水的人来讲,“风水”二字,神秘得很。但它就真切存在着,不管天意还是人意,昆明就有两个三山一水。
而三山一水又跟昆明城市格局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先说小三山一水,指的是五华山、祖遍山、螺峰山,翠湖。
螺峰山就是圆通山;五华山大家很熟悉;祖遍山在哪里?就在昆明市五华区华山东路以东大德寺双塔那里。
小三山一水示意图
昆明的城市格局,南诏国、大理国、元朝与明朝清朝甚至民国是不同的,中心不在同一个位置。
南诏国国王阁罗凤派其子凤迦异在昆明盘龙江东岸筑城,名为拓东城,中心在今拓东路一带。“(公元)763年,阁罗凤巡视滇池地区,认为‘山河足以做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是定都筑城的理想地,765年命其子凤迦异筑拓东城,又称拓东节度城。拓东城成为南诏的副都,”或“东都、上都、上京。”“拓东城立为别都后,又设置了鄯阐府”,拓东城与鄯阐府同城。(《昆明市志》第一分册,第一章建置第六节南诏置拓东节度)
“拓东城旧址,东至拓东路金汁河一带,西至今得胜桥,北止于今南太桥,南达今佴家湾以北。”(《盘龙区志》第一编地理建置第二节建置沿革)
“(公元)937年,段氏建立大理国,仍以鄯阐为东都,鄯阐东府址在今威远街一带。鄯阐府是大理政权八府之一。” 权臣高氏被封为鄯阐侯,子孙世袭统治鄯阐府,至今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就是昆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地藏寺尊胜经幢。(《盘龙区志》第一编地理建置第二节建置沿革)
此时的鄯阐城已经扩展到盘龙江西部——跨过盘龙江了。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秋,忽必烈率元军“跨革囊”挺近云南高原,攻灭大理国,命大将兀良合台分兵占领鄯阐城,开始设置昆明千户两个,昆明作为地名正式使用。至元十二年(1275)改鄯阐府为路,名为中庆路。至元十三年(1276)起,设置云南行中书省,赛典赤成为首任平章政事,云南的统治中心由大理转到了中庆路昆明,昆明同时有多个称谓:鄯阐、鸭池、押赤、雅歧等。
元朝中庆城范围比拓东城大得多,西过今五一路、鸡鸣桥一带,南到土桥,北止五华山麓,东以金汁河为界。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太祖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蓝玉、沐英率领三十万大军逆长江而上,十二月在曲靖白石江战役大败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司徒平章达里麻十万军队并活捉达里麻,同时进攻中庆城昆明,把匝剌瓦尔密投滇池自尽。洪武十五年(1382)二月,攻下大理城,元朝大理段氏总管结束了使命。
云南平定后,傅友德、蓝玉返回朝廷复命,太祖朱元璋留下养子沐英镇守云南,开启了沐氏家族镇滇280年的历史。
洪武十五年(1382)至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一说为洪武十五年(1382)到洪武十九年(1386),沐英废弃元朝修筑的中庆城土城,扩其规模,把云南府城昆明修筑成砖城,并将圆通山纳入城内。其四至为:东城墙,今之青年路;南城墙,今之南屏街、东风西路南段;北城墙,今之一二一大街;西城墙,今之东风西路西段。
“明洪武十五年,建云南府,改筑砖城。《南诏野史》云:‘广十里三百三十四步,共一千九百六十四丈。其门,东咸化,西广远,南崇正,北保顺,东北永清,俗谓之小东门;西南洪润,俗谓之小西门,名皆与今异’”。(《昆明县志》卷三·建置志第五。戴絧孙辑。清光绪二十七年刊本。成文出版社)
因为像一只乌龟,俗称龟城。据说是邀请江西籍风水大师汪湛海设计。六道门成为龟的头尾四足,与长虫山形成“龟蛇相融”之势,稳住云南财富,并埋下了刻有“五百年后云南胜江南”的石碑,希望后代子孙能夠在他们亲手打造的美丽家园上努力奋斗、能夠把他们托付的美丽家园不断发扬光大。这是云南省内第一座砖城。
经过多次重修后,清朝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分别命名为:大东门(咸和门),大西门(宝成门),南门(丽正门),北门(保顺门,亦名拱辰门),加上小东门(敷泽门),小西门(威远门)共六道城门,设六座城楼:东门楼名为殷春楼,南门楼名为近日楼,西门楼名为拓边楼,北门楼名为望京楼,小东门楼名为璧光楼,小西门楼名为康阜楼。
城周九里三分,约合4443米,平均高二丈九尺二寸,约合9米。
明朝清朝民国昆明古城示意图
根据很多史料记载可知,明朝的云南府城已不是(元朝)旧城规模,而是向盘龙江以西拓展。当时全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机构,以及云南府和昆明县治所,都集中在昆明城内。城内主要是衙署、官邸、寺庙和亭、台、楼、阁,一般居民很少。西平侯府(后来的黔国公府)、布政使司署、都察院、巡按察院、提刑按察司、都指挥司都集中于今正义路、威远街一带。近郊多是王公显贵及士大夫的园林别墅。
城中南门最为热闹,南门偏西有钟楼,沐英的西平侯府(后来的黔国公府)就设在今正义路与威远街交界处,沐英在南门城楼亲题“南楼望远”四个大字。
环城有河,可通船只。外有重关,跨隘街市。当时,南关街道宽丈余,中间分三道,行走的人左边为仕官,右边为商旅,中间为王公贵人。(参见昆明市志办马颖生《云南府城的六百年沧桑》)
清朝、民国沿袭了明朝昆明城的格局。
由于沐英建筑昆明砖城把螺峰山(圆通山)、祖遍山、五华山以及九龙池(翠湖)纳入城内,这样就占据了小三山一水;奠定了明朝、清朝、民国以致新中国较长一段时间昆明人“翠湖时代”的城市意识,至今仍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于这个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出到关上、金马山、马街、龙泉路,都算郊区了。所以新世纪昆明大开发大拓展之时,他们仍不愿“走出”他们认为的昆明,还强烈要求子女不要轻易去关上、呈贡、北市区买房就业。就连我们自己多少也受到小三山一水城市格局的思维固化,跳不出“翠湖意识”。
“大三山一水”指的是金马山、碧鸡山(西山)、长虫山(蛇山)和滇池。
金马山在东、长虫山在北、碧鸡山在西、滇池在南,呼应着老昆明城、新昆明城(呈贡),接应着晋宁区、滇中新区。
金马坊
碧鸡坊
忠爱坊
传说之前沐英最初计划只建四道城门,其中北门叫做保顺们。北门刚修好,沐英当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大蟒,长有万丈,见头不见尾,张开大口,哗啦哗啦正对着北门,吸去城中金银财宝。沐英大怒,大声呵斥:“何处妖孽,胆敢吸去我城中财宝,使我百姓受穷?”大蟒答道:“我住北门外头,头在云南,尾在四川,吃云南,屙四川,关你何事?”沐英惊醒,第二天请人解梦,指点沐英邀请江西籍风水大师汪湛海查勘。汪湛海说,大蟒就是城北的长虫山,至阴之物,必须有至阳之物来压住。至阳之物就是龟。因此把云南府城设计成六道门,成为龟的头尾四足,与长虫山形成“龟蛇相融”之势,稳住云南财富,并埋下了刻有“五百年后云南胜江南”的石碑。
据说五华山就是长虫山余脉,那么,六百年前古人已经多少意识到小三山一水与大三山一水的关联?
明朝昆明城墙残段
一座城市占了两个三山一水,实属难得,被称为上佳风水。五百年已经过去了,明朝昆明筑城已经六百多年了,昆明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滇池时代,昆明正在南延北拓,建成区面积446.1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34万人(2020年),主城区有6条地铁线路,公交路网密集,高速公路连通十五个州市以及省外,民航已开通东盟10国、南亚5国、独联体1国,开通国际航线76条,连通省内14个机场和省外所有省会城市,泛亚铁路已经开通中越、中老铁路,中缅铁路大临段,中缅大瑞铁路大保段,因此昆明未来的发展美好可期。
大三山一水示意图
晋宁区、滇中新区的加入,就连大三山一水似乎都囊括不了了。更不用说连通省内外、国内外的铁路、公路、民航,但你可以把三山一水看做是这一切存在发展的灵魂,底蕴。
昆明三山一水的上佳风水,可否理解为大自然恩赐了独特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四季如春的人间佳境?所以当庄蹻战国末年带领楚军来到滇池边,楚国被秦国所灭,归路阻断,干脆就“变服从俗”,融入当地民族部落了。沐氏家族能够280年镇滇治滇,与明朝相始终,也钟爱这片山水。“沉廖天气夕阳西,水际奇峰峙碧鸡。万朵芙蓉天际外,几只鸥鸟望中迷。”(沐昂《昆明八景之“碧鸡秋色”》)。三四百万江南移民,虽然还代代口传来自南京柳树湾,但骨头里早已把云南,昆明他乡作故乡了。杨慎虽然被充军云南,却用心感受昆明,写出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句。西南联大师生们独爱昆明,特别是汪曾祺对吃菌儿的细致描写,读来感同身受。
这两个三山一水,也是人与自然合唱出的美乐。
从东郊路看市中心
存在决定意识,是人们的意识随着城市发展而发展,还是意识可以先于存在,人们可以对于城市发展有超前意识,从昆明的三山一水格局可以得到一点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