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讲的汉长乐宫是汉代三宫(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之一,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又称东宫,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由丞相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开始营修。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长乐宫竣工。史载:(汉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太后所住宫殿为长信宫,是长乐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物。
长乐宫宫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也有内建宫墙,南墙在覆盎门西有一曲折,其余各墙都为直线。宫城为夯筑土墙,厚达20多米。宫墙四面各设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门是主要通道,门外有阙楼称为东阙和西阙。南宫门与覆盎门南北相对。东、南两面临城墙,西隔安门大街与未央宫相望。长乐宫周回二十余里,内有14所宫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于南面中部,前殿西侧有长信宫(即长信殿)、长秋殿、长定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昌殿、永宁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临华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广阳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长亭殿等。另有温室殿、钟室殿、月室殿以及秦始皇时在兴乐宫中建造的高达40丈的鸿台。
时至今日,曾经庙宇成群的汉长乐宫已不复存在,现代考古工作开始于1956年。。遗址即现在的未央区阁老门、唐寨、张家巷、罗寨、讲武殿、中查、西查、东查,樊寨和雷寨等村庄。经勘查,该宫平面形状不规整,周长约10千米,面积约6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宫墙四门遗迹尚能辨认,宫内建筑已完全湮灭,只有长信宫、长秋宫等少数宫室,可据出土物印证。通过发掘表明,长乐宫在东汉还保存完好,五代十国以后废弃。
更为令人出奇的是出土了最早的下水道系统,在一米多深的地下,两组陶质排水管道如两条南北向的巨龙“聚首”在一条长达五十七米的排水渠边。而排水渠道由一条排水渠和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五角形排水管道共同构成。排水渠长达五十七米,宽约一点八米,深约一点五米,在接纳了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各个排水管道的污水之后,便向西北方向流去。
长乐宫是汉高帝时期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是当时的皇宫。尽管自汉惠帝开始,未央宫成了皇宫,但长乐宫在西汉的政治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当外戚专权时,长乐宫往往成为左右时局的政治中心。惠帝居未央宫,但他要经常到长乐宫向吕后请安。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政局危难,他频繁往来于长乐宫。长乐宫自惠帝居未央宫后,已成太后之宫,长乐宫中的长信宫是太后的主要宫殿,因而“长信”成了皇太后的代名词。汉成帝时,赵飞燕骄妒宫中,班婕妤为逃避她的迫害,只得请求去长信宫服侍皇太后,以求庇护,保全性命,因此她不无感慨地发出:“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琉。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的感叹。
大夏殿是长乐宫中的一所重要宫殿,它是长乐宫中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之一。汉初将秦的皇宫——咸阳宫前的十二个铜人移至大夏殿前。钟室是“长乐宫悬钟之室”,韩信就被吕后斩杀在这里。二千多年来,人们误传韩信是在未央宫被吕后所杀,还说韩信死不瞑目,其头滚到了窦寨村(今未央区六村堡乡窦寨村北)一块地方,血染红了这块大地,但奇怪的是这块地方多少年来,寸草不生,土是红色,被后人称“韩信滩”。人们以此传闻,表达了后人对韩信含冤而死抱打不平。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田蚡囚禁灌夫之事,他还要“东朝”廷辩。西汉晚期,政治动乱加剧,宫廷斗争异常激烈,象征着国家政权的国玺都藏于长乐宫的太后之处。王莽自立皇帝后,在长乐宫胁迫太后把国玺交给他,太后拒不从命,最后无奈,义愤填膺,将国玺投之于地,摔坏一角。这些说明了汉长乐宫在长安政治舞台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长乐宫到东汉时,还一直完好地保存着,它被破坏和废弃是东汉以后的事了。
二千多年来,在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许多美妙传说和不解之谜,12个铜人是否还在地下?国玺现在哪里?悬钟在哪里?……近几年,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大夏石马”在东查村被发现,三尊琉金玉石佛像的稀世珍宝在西查村被挖掘出。
西安最近几年也在大力发展,随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能在西三环附近有套房子也算安家在长乐宫这个风水宝地周边了,与曾经的皇家大佬做邻居,也沾沾皇家的贵气。点击关注不迷路,带你全方位了解大西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