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太极点是什么意思(风水太极图)


按照前面的思路,从锥体起始处以黄金比例来计算,以1°为准,每一层递增1.618倍,取10层为观察对象,第10层运转了122.97度,把每一层的终点连线,会得到一组黄金螺旋。观察10层以内的圆形,最终在第10层出现了和数列螺旋,阿基米德螺旋最类似的图形。

通过上述的观察,这类图形可以在每一层都出现,都会运转,随着自然数的无限多,总数可有无限多,但最终可以这样的方式观察其变化。古人把这类图形简化为平面,并命名为太极图。

据相关考证,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道家典籍《庄子•大宗师》: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庄子在老子之后,道本不可见,不可描述,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是如此认为: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强,就是勉强取个名字来表述。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两种帛书《老子》(称为甲乙本),其原文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在帛书里,大道的根本属性是恒,就是永恒,在这两本书中,大字出现了59次;恒字出现了30次。由此可见,大恒,就是从古本《老子》中概括出来的至真之道。

在汉朝时,为了回避刘恒的名字,就都把恒字改为常字。比如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将道之下的有形变化,以“太极”来表述。太极是道内涵分化的表述,所以道的真实表述更接近于无极。杨辉三角既是可以描述太极的变化,同样表述的也是大道生化:道生一,这个一就是阴仪和阳仪各自分别的表述。一生二,则是对1层到2层的表述。这一层中,1、2、1中的2是概率最高,占二分之一,这也是阴阳两仪结合的点。二生三,则是对2层到3层的表述。三生万物,在3层时,其中心会出现一个点,这个中心点是经由0层到2 层的迭代结果,它的功用恰如0层的1的太极,只是这是新出现的太极。这个太极点会进行类似0层到3层的发展,并在第6层中心再次出现一个新的太极,如是每隔三层出现一此,并且都会延续之前的所有迭代结果。

这样,在杨辉三角中会出现不断嵌套的迭代,如杨辉三角中的绿色、蓝色、红色1, 1和1,还有1、2、1……的嵌套迭代。同时,在第3层和第4层两侧的数3、数4和数6点,如果从0层的角度分析,也是一种类似0层起步的迭代发展。这样,0层是后面所有层级的起始,第3层就是初级基础,后面第6层算是二级基础,第9层则是三级基础了。

在现实中的系统不完全是杨辉三角的表述,而更多的是符合分形混沌的。在倍周期分岔图的3.0处,其实对应的是杨辉三角的0层太极的位,3.4处是第1层生两仪的位,3.57处则是第4层生出十六卦的位,3.4和3.57之间有一个值是生八卦的位。在这整个过程中,

分岔口从开始到后面,会到来得越来越快, 越来越密集,但彼此间的比值始终是一个常数,就是费根鲍姆常数:4.6692…… 。所以,在混沌理论的研究中,当其中的值大于3.57时,开始出现周期3开始的倍周期分叉,根据李天岩与约克的定理:周期3的出现预示着混沌的出现。

在分岔图可以看到,3.0确实可以算作3.57后面混沌出现的前奏和起步,而在之后的任何演化发展,都已经无法准确看清楚了,后面的混沌是可以无限放大,但结构都几乎完全类似于现在看到的样子,是无穷尽的迭代嵌套,并形成一个混沌系统。

面对一个混沌的系统,或者一个混沌的自然宇宙,人类的认知最佳点,就是找到一个简单的模式,去理解这个系统或者自然宇宙。

综上所述,分别来说,八卦从侧面观察理解了杨辉三角的数学含义,并进一步向实用化方向迈出了一步。太极,从杨辉三角表述的锥体底部,观察各层及层与层间的状态变化,并作了表述,是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更加完善了从侧面观察衍生的八卦内涵。道,主要从锥体内部来表述迭代发展,是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全都是同一表述对象的不同方面,区别仅仅是抽象一些和更具象化,更易于操作一些。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数与图形的结合,结合中就出现了数列会形成各种集合——模组,比如数列的阿基米德螺旋,黄金比例螺旋,自然数6的六支数列螺旋,甚至更大范围内的19模,44模等,不同的模组对应不同的方面。

中国古人根据彼此的关系命名,实现了用自然数的图形化、模组化、文字化表述天地自然宇宙。中国人正是通过数形,数模的方式,实现了族群对自身、社会、自然天地(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的关系认知。所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以此究天人之际,探宇宙人生之变:必变、所变、不变的道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以“和谐共存”的“道“为最高指导原则,依据太极、八卦等一系列数形、数模原则,趋利避害地发展了数千年。

注:要更深入地了解八卦请参阅《26 太极、八卦与数模数式间的转换:圈层螺旋、先后天八卦卦名、序数的数模性》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