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吴兴区东林镇菁山示意图

古代诗文对地理环境的描绘往往非常传神。“余不东抱源流远,天目南来地势雄”,这是明代尚书闵珪的诗句(《游常照寺》),描绘了菁山所处的方位和大环境,精准地呈现了菁山一带山河际会的气势,余不溪是东苕溪的古称,而菁山诸峰皆源于天目。元代黄溍的《菁山普明寺记》是这样开篇的:“由湖郡城南渡大溪,舟行四十五里,舍舟登陆又二里许,是为菁山,去人境殊不远,泉清水深,峰峦峭㧞,岩壑郁纡,最为胜处。”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菁山深处竹如海

古代诗人笔下的菁山,倚山傍水,风景旖旎,正是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湖州最早的人类宜居地之一。菁山四周峰峦相嶂,在群山环抱的中央形成了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河谷。村庄集中在谷口靠里一侧,谷口形成一个喇叭状小型山麓平原,地势低洼,是大片肥沃的水稻田。菁山河谷和山麓小平原符合古人居住生产的需要,进则有河边良田,退则有山体暂避。新晋市级文保单位的章家埭遗址,发现过2座属于崧泽文化早期的墓葬,而另一处沙塘田遗址则属于良渚时代,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崧泽良渚文化时期,菁山河谷和山麓平原就已经有人类聚落,刀耕火种,采集渔猎,繁衍生息了。

菁山是我国原始青瓷的发祥地。老鼠山商代窑址位于南山村西的小山上,海拔仅16米的小山形似卧在田间的老鼠。南山窑最早从商代早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商代晚期。从余不溪的水路出发,商代的原始青瓷,一直远达中原,殷墟地区出土的罐、豆等原始瓷器,无论是器形还是胎、釉等特征,均与南山窑址产品相近,可初步确定是本窑址或本流域窑址的产品。南山商代大规模原始瓷窑址群的发现,充分证明东苕溪中游是中国瓷器的重要起源地。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老鼠山窑址前的商窑博物馆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南山窑址出土的菱形云雷纹原始瓷片

菁山是湖州道教的发祥地与圣地,它的得名源于1700年前的道教仙翁葛洪。菁山的菁是指中药黄菁。《嘉泰吴兴志》载:“菁山在县南,与葛仙山相连,旧传葛洪种黄菁于此,至今山多黄菁。”“葛仙山在县南五十里,晋葛洪尝隐居此山,今有炼丹灶捣药臼存,《职方图志》葛仙炼丹之处天下十有三,乌程居其一。绍兴中,侍郎葛立方作祠为记。”“葛仙翁祠堂碑 ,在普照院葛立方记。”普照观在菁山南葛仙山山麓,南朝齐永明元年(483)潘刺史舍宅为观,名灵寿宫,宋治平二年(1065)改额普照。葛仙山位于南坞谷底,山脚是翠竹环绕的水库,侧旁有古道可拾级而上,直抵半山腰的祥云坛和普照寺。祥云坛前两棵硕大的罗汉松至少在千年以上,这跟南宋葛立方作祠为记的年代相近,夏秋之交,大殿后高大的古紫薇树依旧红花开满树。站在观前,真有点沈约《游沈道士馆》诗中描绘的样子:“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葛稚川移居图》,元代湖州画家王蒙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上葛仙山的古道

菁山“山泽逶迤,川陆交会”的地理区位一直支持着菁山之后的发展。唐宋时期,江南运河西线也就是杭湖间的东苕溪航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沿途山水清远,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好,唐张志和泛舟苕霅,成为后人追慕的时尚。王士祯有“采隐怀苕霅”的诗句,宋室南迁,苕霅间的青山绿水更成为文人雅士、佛道僧侣最好的隐居地。

菁山“去人境殊不远”却有清幽意境,宋代菁山的寺院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南宋诗僧智朋有诗云:“烟云深锁菁山坞,辄莫钟声送夕阳。”历代府志县志里记载的菁山寺庙可整理出一份长长的名录:“妙因院在菁山,嘉泰中武经郎张思恭移废额,以待云游。”“普明寺在菁山南麓,宋治平中僧皎月建,铸有铜观音像,元末寺毁,像有明万历三十年僧焕然重建。”“白莲寺在府城南菁山南坞,宋咸淳中解氏建白莲禅院,元季改为寺,明永乐元年立主持。”南宋诗人顾逢《寄白莲寺隆虚岩》云:“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未痊张籍眼,不废贯休诗。”“清凉寺在常照寺西,唐大梅禅师开山,宋梵隆禅师再建,元毁于兵,明万历间僧如权复构。”“常照寺在菁山,宋建炎中梵隆禅师建号无住兰若,绍兴十二年高宗召赐御书。乾道三年赐额常照院,嘉定三年又创昭回阁,久废。国朝僧以乘一音先后募建。菁山石塔在山顶,常照寺后”…… 建了毁,毁了又建,一些寺院早已了无痕迹,一些寺院却成了村名地名,如永年庵、清凉寺。有的再次重建,如常照寺、普明寺。常照寺有两株800余年树龄的紫薇,姿态古拙,传说是高宗皇帝亲手所植,本已枯萎,20世纪90年代重建常照寺,两枝紫薇于1998年又枯木逢春,花开繁茂了。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常照寺大殿前紫薇花开胜往昔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菁山深处的普照寺

唐宋以后,士大夫阶层兴起,求田问舍,栽种花木以美化庭院居处成为风尚。南宋菁山山隐影响最大是葛胜仲、葛立方父子。葛胜仲曾两次知湖州,葛胜仲在与德清诗人沈与求唱和时有“菁山遽用檀公策,水村来作浮家客”的诗句,写到他退隐湖州的两处居所,菁山和水村射中。葛胜仲在《与胡学士书》也明确说到:“避地吴兴,依薄业以糊口,今四年矣。所居号宝溪,连甍一大聚落,日须租办。而十里有菁山隐庵,林谷奇胜,时以烟艇往来。”万历《湖州府志》也记载说:“隐安在菁山,太守葛胜仲居此,号隐安。”隐安就是隐庵,隐居得安。而葛立方深爱菁山梅花之盛,写了大量诗词来描绘和赞美,他明确说自己是“菟裘已向菁山卜,从此栖迟到发皤”。

这一时期,“喜菁山岩壑之秀”的还有急公好义、淡泊名利的德清人丁安常,崇宁五年(1106)进士;有刚正持守、“卓然以节气立于世”的湖州人周纲周元举,大观三年(1109)进士,张元干有诗《访周元举菁山隐居》;有权相章惇之孙、葛胜仲小女婿章道祖……南宋初年,湖州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诗人群,其核心人物就是葛胜仲,而菁山一度是诗人唱和雅集的中心,有隐居于此的,也有来访的叶梦得、程俱、刘一止、沈必求、陈与义等诸多诗人,稍晚些时候来菁山写过诗的著名诗人还有杨万里、王十朋、李洪、王质……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山阳坞的山村民居

元末明初的“菁山静者”张羽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与友徐贲约,卜居吴兴,开始隐居菁山,入明后又在此隐居约十年之久。张羽的诗文中多次写到菁山,包括南山、南坞、铜坞、景山等多处。张羽在菁山以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诗人敏感细腻的笔触,写菁山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早晖夕阴,写菁山山隐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自然,怡然自得。张羽之后,菁山山隐渐趋稀落,有名的还有明末东林党人安希范和他的“菁山别业”,安希范还专门写了《菁山隐居记》。吴江人王叔承有《雨中与范伯桢登常照寺饮其弟仲昭书舍》诗,范伯桢就是范应期。范应期兄弟的别业在菁山,跟常照寺比邻而居。清初菁山人灵耀的《泗水梅花记》里记载:“予见泗水之左,国朝为范殿元之宅也,阳春耸峙,层阁翚飞,今则町疃鹿场,狐狸穿屋矣。……予闻泗水之阳,宋季为显者之第也,今则掬为茂草土人,时有从镢头下。得其遗簪堕珥者。”灵耀之时,距离葛胜仲父子菁山山隐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500年了。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祥云坛前的千年罗汉松,是南宋的原物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范应期墓前石象生(现存南浔区菱湖镇下昂村)

如果在宋代,如果是春寒料峭之时,你从湖州逶迤翻山而来,翻过望乡岭就是开阔的山谷,满眼望去就是菁山十里香雪海。望乡岭我更愿意相信是望香岭,十里梅花簇拥十方丛林,寺庙鳞次栉比,香烟萦绕,望香才是最贴切的。嘉泰《吴兴志》详细记载了湖州的梅花:“梅生江南,湖郡尤盛,《旧编》云,今武康德清绵亘山谷,菁山等处亦多。”两宋时菁山果梅种植渐成规模,号称十里梅景,很多诗词写到菁山梅花之盛,连绵十里不绝,蔚为壮观。葛仲胜有“蔽谷连山万树多,吴天今日骤晴和”,“东皇已有来归耗,十里菁山道”;陈造有“薄游他日为寻梅,烂赏菁村十里开”;王质有“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葛胜仲的“松篁傲雪堪为伴,桃李酣春未敢先。习隐菁山真不恶,吟鞍千里看芳鲜”,是“岁寒三友”说的前奏;葛立方的《满庭芳·和催梅》最早运用“岁寒三友”语意,“结岁寒三友,久迟松绮”。从这父子俩开始,“岁寒三友”成了咏梅诗词中最常见的立意。葛立方曾以《满庭芳》词牌名一口气写了七首词,稍后的李洪写过《菁山观梅歌》,而杨万里也有《普明寺见梅》:“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元明两朝南宋诗人反复吟咏的十里菁山梅海消失了。但我们从清人的诗文里又读到菁山梅花的复兴。明末清初魏耕说:“不到菁山久,梅花几度思。”同时代的灵耀《泗水梅花记》载:“泗水在吴兴府治之西南三十里,菁山之北麓焉。傍山百十亩皆植梅,居人以梅为地利,故不加损折,不杂他树。”雍正时期,竹墩的沈树本、沈炳震叔侄“游菁山上濠村倡和”,有《沈氏探梅集》,厉鹗作序。乾隆后期陈芳也有《薄暮菁山探梅》诗,郑祖球入菁山妙峰寺读书云:“四围半僧寺,一径万梅花。”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红梅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腊梅

在古人眼里,菁山是块风水宝地,湖州东部和嘉兴为水乡泽国,缺少“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好阴宅,而菁山有山有水,又不太远,嘉兴、菱湖一带的大户人家,墓葬很多会选择菁山。南孝宗父即赵孟頫的五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在嘉兴去世,其子崇宪靖王赵伯圭在普明寺寻得风水宝地,秀安僖王墓园就建在寺院的原址上,元代黄溍的《菁山普明寺记》对此事有非常详尽的记述,宋元之际的诗人卫宗武还写有《过菁山秀王墓》诗。1996年菁山利民村发现的宋墓,墓主疑为宋太宗八世孙赵汝湜,出土了一件银鎏金团窠式对鸟纹箸瓶,曾在“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上展出。历史上还有会很多名人归葬菁山,“清河郡王张俊墓在菁山,石台尚存”,“ 宋资政殿学士牟子才墓在菁山”,“ 广西按察副使臧懋中墓在菁山”……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古墓前曾经的石象生

菁山历来物产丰富,产黄菁、产梅子、产兰花,其中最大的物产是竹子和竹笋。在菁山登高远眺,山山岭岭,浩瀚广阔的翠竹如万倾碧涛,村落、庙观都掩映在翠竹之中。如果遇上风潮涌动,万顷碧波,浩荡澎湃,壮丽无比,在烟雾霭霭、阴雨霏霏之时,远山近丘,若隐若现,尽在虚无缥缈中。光绪《乌程县志》说,菁山市,出竹木货,早在明代王稚磴《菁山道中四首》就有“四时常食笋”的记载。春笋上市,以前菁山码头有专门的笋船候着,每天以最快的速度送去苏州等地,后来改用汽车,菁山也一直是湖州主要的春笋集散地之一。村里老人回忆,为了卖春笋,他曾经在苏州一呆就是一个月。送笋的船在古代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做笋档船,苏州人马元勋有《笋船》诗:“克期水驿与山邮,疾似飞凫趁碧流。三板船轻双棹桨,湖州贩笋到苏州。”这些笋档船其中就有从菁山出发的吧。

湖州菁山的风水先生(湖州仁皇山)

雪中的菁山河谷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