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驾驶员2010纽约(模拟巴士2010)


1943年4月18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包尔,日本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正在对着士兵们敬礼。几个小时后,乘坐飞机视察部队的山本五十六,座机被美军的P-38战斗机击落,他也因此丧命,这张照片成了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游乐园里的旋转游乐设施。早期的设施和现代的区别很大,当时设施上没有座椅,人们进去之后靠墙站,随着设施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在向心力的作用下,人们会被“按”在墙上,脚下的地板下降后,看起来就像是悬在空中一样。

1988年的西安东大街,四个男人正抬着一台崭新的冰箱,正打算把它送回家。当时,冰箱是每个家庭的大件,那个年代能够买一台单开门的冰箱放在家里,不仅方便了生活,也是生活水平的一种体现。

1936年,柏林奥运会正式举办前,奥运会代表团拜谒了中山陵。这一届奥运会,中国派出了100多人的代表团,虽然没有在奥运会上取得亮眼的成绩,但是这代表了,中国自清朝衰败之后,重返世界舞台的想法和决心。

1945年,苏军成功打进了德国柏林,攻占了柏林国会大厦,德军也正式宣布投降。在被炮火摧毁的国会大厦顶端,一面鲜艳的红旗正在随风飘扬,这是苏联士兵在取得胜利后,插到屋顶的。这面红旗证明了他们曾经来过,也是在宣扬他们胜利者的身份。

1946年3月,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箭十字党头目萨拉希·费伦茨站在河边,向远方眺望。因为犯下了罪行,他即将被处死,在他不远处,已经被毁掉的大桥,就是当地名气最大的塞切尼链桥。

1914年,法国兰斯的兰斯大教堂,被突如其来的炮弹击中,照片记录下了这短短的一瞬间。原本壮丽的教堂,在炮弹的轰炸下变成了一片废墟。因为饱受战争的蹂躏,法国的兰斯,也被誉为是“一战中最惨的城市”之一,和法国的阿拉斯齐名。

1937年,巴黎街头被夜色笼罩,空荡荡的街边,只有一对穿着大衣,戴着帽子的情侣站在一起。灯光照射下来,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晚上看起来是如此地静谧,丝毫没有白天喧闹的模样。

1923年的夏天,一名艺伎为了避开热辣的阳光,坐在了院子树荫下的一块石头上。她手里拿着的是自己前不久刚刚拍摄的照片。阳光穿过树荫,打在了她的身上和地面上。

1957年的东京银座,一位小女孩,嘴里嚼着的口香糖吹出了泡泡。她正站在街边,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美国商品,她就是这个小摊位的主人。在众多的商品中,还有力士的香皂,以及奥利奥的饼干。在那个年代,这些商品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樱花开得正灿烂。在公园的一处长椅上,两位男人穿着西装,躺在椅子上,看着盛开的樱花,享受着这一刻的美好。地面上散落着许多花瓣,即便是黑白照片,也难以掩盖浓厚的浪漫色彩。

1947年,在纽约的哈莱姆区,一群黑人小女孩,正凑在街边的一处排水沟跟前。一场洪水让街道上的积水久久不曾褪去,这处有着积水的排水沟,就成了她们玩水的地方。即便是手里只有一根木棍,她们依旧在排水沟跟前,玩得不亦乐乎。

1945年的纽约,一位年轻的黑人男子,在参加聚会时,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周围的人们聊得热络,其中有一位女人,在扭头时发现了已经熟睡的男子。她赶忙跟身边的人打招呼,想要让他们,也一起看一看,聚会上难得一见的场景。

照片中的男人名叫威廉·西米洛,他是美国纽约的一位公交车司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他过了近20年,终于在1947年,威廉·西米洛再也无法忍受单调的生活。原本应该按照路线去载乘客的他,独自一人驾驶公交车调转方向,随心所欲地开着车,路过了许多地方,也见识了新鲜的人和事。虽然后来威廉·西米洛被起诉,但他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抗战时期,一位女兵站在一片废墟上,手里还拿着一面红十字的旗帜。她是紧急救援队的一名女兵,虽然不需要上阵杀敌,但是她所在的部队,要时刻紧跟前线部队,救治伤员,她们面临的环境,也是十分为危险的。

1962年,法国的Jane Gougy号,在出航时发生了侧翻,船员们都被困在了船上。因为船只所在的位置靠近英国,随后英国派出了一支搜救队。在抵达现场之后,搜救队在船和峭壁之间,搭起了一条钢索,将生还的船员们救了上来。

1985年的莫斯科,一群胸前挂着各式各样的荣誉勋章,参加过二战的老兵,站在无名烈士碑前,忍不住流出了眼泪。他们是战争的亲历者。他们在战争中侥幸活了下来,但是还有很多烈士,为国牺牲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1920年,法国巴黎的圣德尼门,一位年迈且留着长胡子的警官,穿着制服正站在街边值班。一位年纪不大的小女孩看到他之后,特意拿了一朵花,亲自跑到警官身前,把一朵花交给了警官,以此来感谢他为城市做的贡献。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场大战过后,遍地都是士兵们的尸身。几位士兵正在打扫战场,此时天上的阳光,穿透了云层,洒在了地面上,将战后的战场,衬托得更加悲凉了。

苏联时期,几位男人正在流动的啤酒站买啤酒喝。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前,苏联一直是没有罐装啤酒的,在奥运会举办时,苏联生产了一批,可是用金属制作啤酒罐,对于苏联而言难以负担,于是街边的啤酒站,又逐渐多了起来。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