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主要解决什么问题(315是什么意思梗)


一年一度的“315”又到了

网购风险高维权难

弹窗广告任性霸屏

个人信息频遭泄露

……


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

随着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

让我们聚焦“315”,保护自身权益




五花八门的消费陷阱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网上购物逐渐成为很多人不可替代的消费方式。而绝大部分人网购都曾遭遇过或多或少的“陷阱”,或许是货不对板,或许是商家的霸王条款...


防范建议

●在网购中,应尽量选取信誉良好的商家购物。直播间购物时,不能基于对主播个人的喜爱和信任,就无条件地相信,要详细了解产品具体情况,是否具有售后服务及其所在电商平台的相关承诺等;●在购物时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现实中卖几百元的东西,若在网上只卖9.9元,那很有可能就是假货。如果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先按照平台的相关规定去维权,找商家协商解决;●“特价商品,概不退换”“包间最低消费XXXX元”“验货可以,得先交开箱费”都属于霸王条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可以拨打12315投诉。

层出不穷的大数据杀熟



不同的人,购买同一件外卖,折扣优惠不同;同时间打车,不同的手机预约价格却不同。大数据杀熟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诸多网络平台企业被曝出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


针对此乱象,国家也相继出台新规严打大数据杀熟,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规定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防范建议

●消费者可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消费常识,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仔细阅读用户注册协议和隐私保护协议条款,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痕迹,降低在平台使用搜索收藏等功能的频率;●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尽量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商家进行价格比较。如果遇到大数据杀熟问题,应及时通过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保存好证据。

猝不及防的广告弹窗



被强迫看弹窗广告;被弹窗广告任性霸屏;按了关闭键,反而广告接连不断;手机仅轻微摇动或扭动即触发广告页面。这些让人猝不及防的弹窗,很多时候都让人避之不及。


此前,工信部曾对手机“摇一摇”广告烦扰问题做出回应:要求涉及的主要互联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优化参数设置,合理设置开屏信息跳转方式,切实尊重用户真实意愿,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防范建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拒绝广告服务的推送,经营者也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拒绝广告的便捷途径。App通过“摇一摇”实现进入广告,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App开屏弹窗信息难以关闭和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两类问题,工信部重拳展开治理并取得成效。据统计,2021年二季度App开屏弹窗信息投诉量环比下降50%;用户使用量排名前100位的App,开屏信息难以关闭问题发现率由69%下降到1%,而利用弹窗误导用户点击跳转问题的发现率,由90%下降至12%。

屡禁不止的信息泄露



往年的315晚会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一度成为晚会的焦点。智能电话骚扰、个人信息收集乱象等灰色产业逐一曝光在大众视野,引起广泛关注,为我们敲响个人信息保护的警钟。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遭到了各种形式的泄露,这是非常危险的事。个人信息泄露的轻则会让自己不断接到各类骚扰电话,重则会被不法分子用来冒充公检法、领导、客服等实施精准诈骗,会造成个人财产损失,甚至被不法分子冒用,莫名背上案件。


防范建议

●网络购物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核查登录的网址,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短信验证码;●妥善处置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如快递单上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谨慎使用公共WiFi上网。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不要登录网银、支付宝等。


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科学消费观

增强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

警惕消费陷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