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文
对于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来说,有一幕永远难以忘记。2020年初,一夜之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这座城市里,上千万人义无反顾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钢铁长城。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和普通市民一起直面生死,团结一心,守护家园。为了记录这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疫斗争,湖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湖北广播电台领衔制作的四集广播剧《英雄的守护》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英雄的守护》于2021年4月8日首播,真实还原了英雄之城武汉全民抗疫的场景,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这部广播剧成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平民英雄形象,堪称一部用声音写就的平民英雄史诗。故事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展开,编导聚焦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通过细节刻画心理、表达情感。无论是身患重疾仍坚守岗位的张院长、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康复后又奔赴一线的黄副院长、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小勇、不惧风险为医护人员免费派送上万份盒饭的个体餐饮老板贝贝,还是守卫社区卡口的老党员大妈、在生命最后一刻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的江婆婆,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在危急关头以各自的方式守护这座城市,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和信仰的力量。
编导集中刻画了几个典型人物,如以武汉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为原型塑造的张院长,他身患顽疾,自知时日无多,倍加珍惜每一分钟;他挚爱医学事业,视每一位患者为亲人,危急时刻总是冲在前头,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躲在楼梯间写“遗书”的“90后”护士黎明,她本是个胆小怕事的女孩,在抗疫斗争中经历生死考验,终于变得坚强和成熟,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和希望。还有没事总爱哼唱几句的胡爹爹,以坚强的意志、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死,充分展现了武汉人的坚韧、善良、乐观。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却以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意志力,书写了非凡的时代传奇。全剧在张院长与志愿者小勇关于“到底谁守护谁”的对话中结束。其实,每一位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包括市民,大家命运与共、守望相助,都是家园的勇敢守护者。每一个人迸发的能量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众志成城、心手相连的磅礴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雄的守护》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平凡而伟大的人民英雄群像。
这部广播剧在叙事上也颇为用心。以往的广播剧大多围绕一个主要人物,以一条线索、单一视角展开叙事,而《英雄的守护》则是多个人物、多个场景、多条线索的立体叙事,形成了交响乐般的宏大结构。
从原生态记录到艺术化呈现,从写实到写意,这部广播剧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上也做了不少努力。一方面,编导着力营造典型情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另一方面,又坚持纪实作品平实的叙事风格,在快节奏的情节推进中不陷入过度煽情的俗套。为了实现情理交融的美学效果,这部广播剧通过精心设置矛盾冲突来打开人物的情感空间,自然而然地呈现“精神的指引”“道路的选择”“防控的成效”“人民的战争”等宏大主题。
《英雄的守护》对主题创作的艺术化表达以及对史诗品格的追求,为当下的广播剧如何表现宏大现实题材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毫无疑问,《英雄的守护》的成功是主创团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结果。该剧的创作历时一年。前期,编导深入相关社区、街道、医院、高速公路卡口、下沉党员服务点,进行了大量采访和生活体验。他们采访了张定宇,采访了抗疫志愿者、餐厅老板,采访了下沉党员代表,也采访了社区干部代表以及快递小哥。这些深度采访和体验,为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中期,在剧本创作中,他们反复咨询、研讨、修改,使作品呈现的氛围与情感更加贴近这座城市的抗疫斗争中人们的心路历程;制作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人员,从导演、配音、拟音到主题音乐,对每个环节精心打磨,如为表达医务人员的真实情感,制作人员身穿防护服体验抗疫生活;为模拟从氧气罩传出来的呼吸声,制作人员自制氧气罩。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既是对奋斗在抗疫前线无数平凡英雄的致敬,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该剧播出后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评析一等奖、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入选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广播剧展播、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百年百集”广播剧精品展播、“理想照耀中国”2021湖北省网络视听大赛最佳广播剧等。这一连串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创作者的褒奖,也是对武汉那段难忘岁月里无数英雄的致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