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是什么意思(六盘山的具体位置)


毛主席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曾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也曾经历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刻。1960年,美国著名作家斯诺在采访毛主席时问道:“您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主席回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在毛主席看来,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是发生在1935年8月的事情。

1935年6月,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与以张国焘为首的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红一方面军因在突围过程中,遭遇国民党围追堵截,伤亡惨重,平均每人不足三发子弹。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在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没有经历大的战斗,因此没有遭受多大损失。当时红四方面军有八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只有三万多人,张国焘倚仗兵强马壮与中共中央对抗,企图另立第二个中央。中共中央坚持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而张国焘却坚持南下。在毛儿盖商讨南下和北上分歧问题时,支持张国焘的红9军军长突然掏枪指向毛主席,幸好徐向前及时制止,幸免一难。所以毛主席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但毛主席并没有被这“黑暗的时刻”所吓到,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坚持红军北上的路线。《清平乐·六盘山》词就作于粉碎张国焘分裂后两个月的时候所作的。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1、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一般上阙押仄声韵,下阙押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2、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六盘山上下山约60公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山峰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山。

3、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4、长城:这里是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5、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6、漫卷:任意吹卷。

7、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至之阙下。”这里指革命武装。

8、在手:在共产党领导下。

9、缚住:擒住。

10、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土以太岁所在为凶方,故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毛主席注,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现在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

六盘山上雄蜂挺拔,咧咧西风漫卷着将士们行军的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蒋家狂龙捆缚?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地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设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采取佯攻天水,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10月7日,红军到达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前来堵截的国民党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红军将士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此词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的咏怀之作。这是毛主席历经人生最黑暗时刻后的一首豪气回肠的胜利曲。

作品赏析

这首词作者回顾了红军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战斗进行时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是一个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动员令。

此词为双调,46字,分上下两阙。

上阙:“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意境阔达,是词人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之景。红军战士是10月7日到达六盘山,作者紧扣10月的天空景象。10月的天空,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寓意尤深。“望断”意思是望了又望,直到看不见了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由南飞的大雁,勾起了作者和红军战士对南方革命根据地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了“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为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一定会达到。“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共中央和红军北上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阙和上阙一样,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六盘山上高峰”,点明题意,并告诉读者,作者当时是在六盘山的高峰之上。高峰是词人描写的一个大背景,这个背景前面的景物非同一般,“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队伍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这个特别的景物寓意深刻,象征着胜利。从这一壮丽画面中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这就是景中寓情。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毛主席以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伟大预见和魄力,带领红军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然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从这首词我们可以联想到毛主席的一生,毛主席始终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坚定信念,即使是在经历挫折或遭遇排挤打压,依然奋力前行,而且愈挫愈勇,砥柱中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黑暗过去,就是黎明。在词里毛主席明确宣示“今日长缨在手”,并坚信“何时缚住苍龙”应该为期不远!这就是一位伟人的伟大情怀。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读来不禁让人对毛主席油然而生敬意。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755934052@qq.com,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