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狸奴图》轴,明,朱瞻基,纵41.5厘米,横39.3厘米,诗塘纵31厘米,
最早的喵星人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中国在距今5000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喵星人的活动。1997年在发掘陕西泉护村遗址(属于庙底沟文化,约在公元前3910年左右),发现了猫的遗骨。当时的发掘报告中称:“从标本的形态特征和大小看,这些标本无疑都属于猫属动物。”通过科学方法测定后发现,泉护村遗址的猫应该曾经吃过不少粟类食物。考古报告推测,至少其中那只“摄取较低比例的肉食而更多比例粟类食物”的猫,“很可能主要在人类生活垃圾中觅食抑或受到先民的长期饲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学者王炜林介绍,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一种和家猫大小相仿的狸,临潼姜寨遗址中也发现了野猫的骨骼。有研究者认为,当时发达的粟作农业以及定居的人类生活,吸引了大量的啮齿类动物。在泉护村遗址中虽然没有发现鼠类的遗骸,但老鼠洞的痕迹还是发现了不少。猫的出现,很可能就与之有关。
《写生册》,明,沈同,纸本设色,纵34.8厘米,横56.5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陆佃在解释猫字含意时说:“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之字从苗。”在文献中,中国关于猫字的最早记载始见《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这是周宣王时代(公元前827—782年)的颂诗,诗中把猫与虎并列,被认为还是指尚未驯化的野猫。《礼记》中记载的“蜡祭八神”中就有猫神,“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考古学家认为,这种所迎之猫,并不是家猫,而是一种野猫,古代称为狸。
喵星人的“入侵”
我国最早驯狸捕鼠的记载见于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扬权》,里面有“使鸡司晨,令狸执鼠,皆用其能”的说法。到了汉朝养猫就颇为普遍了。汉武帝时的名臣东方朔在讽刺霍去病时就曾拿猫做比喻:“人人都知道干将、莫邪,是天下最著名的利剑,鸿雁在水上疾飞,那剑能追随将它刺死;陆地上行走的马牛,更是剑起头落,一命呜呼。可是要用来修补鞋子,它们的功用,恐怕还不如只值一文钱的锥子。麒麟、绿耳、蜚鸿、骅骝,都是天下著名的宝马,可以日行千里;但要是拿到深宫里去捉老鼠,它们的本事还比不上一只瘸脚猫。”民间有传说在中国东汉年间,明帝刘庄笃信佛教,为保护中国史上翻译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免于鼠啮,不惜远道自印度迎猫来白马寺。
《同胞一气图》,元,佚名,绢本设色,纵158.9厘米,横103.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早承载猫文化的实物同样出现在汉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个四猫纹漆盘。这是一个盛食之盘,盘内有铭文“君幸食”(即劝君进食)。在黑漆盘的中心,用朱漆绘有一只蹲地回首翘尾的猫,外围的同心圆环中也绘有与中心呈三点对称环绕的三组猫,它们猫眼圆睁,四爪潜伏,长尾上翘,形象极为生动。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喵
不过,在中国的“十二生肖”里并没有猫。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康有为、郭沫若等提出“十二生肖”源自国外古巴比伦的“十二星座”,自汉武帝通西域时传入中国。直到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日书》中,发现了“十二生肖”记载,由此正式否定了“十二生肖”外来说,也就是说至迟在战国晚期十二生肖既已成型。所以猫未列入十二生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时猫还没有被完全驯化。若十二生肖到汉代才出现,就极有可能出现猫的身影。有趣的是,从中国传入越南的十二生肖与中国唯一的不同便是用“猫”取代了“兔”,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读音相似,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不管怎么说,猫已经被驯化并大规模饲养是其进入十二生肖的前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