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肯定用过这种搪瓷碗,它有着鹅黄色的外表,碗沿处有着一圈蓝色的凸起,拎起来比陶瓷碗要轻,是属于猪油的“最佳皮肤”。
除此之外,还有印着“劳动最光荣”的搪瓷茶缸,印着大红鲤鱼的搪瓷脸盆,印着囍字的搪瓷痰盂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搪瓷到底是什么?
它是怎么走进千家万户的呢?
其实,搪瓷是一种复合材料,即在金属表面涂烧着一层无机玻璃瓷釉,在保护基体的同时,也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当然,也有艺术家把这种工艺运用到了贵金属上,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器物。它们有着另一个好听的名字——珐琅。
珐琅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曾在黄金饰品上烧制玻璃层,在我国古代,也发展出了“景泰蓝”这种复杂又精巧的工艺,但是他们并没有进入大众的生活,直到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开始将搪瓷和钢铁搭配在一起,才出现了搪瓷炊具,搪瓷铸铁浴缸,搪瓷招牌等日常使用的物品。
我国最早的一家搪瓷厂建立于1916年的上海,在新中国成立后,搪瓷工厂与制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例如1955年,盆子和杯子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500万个和3000万个,这不但保障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为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说到这里,还想提一下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印花图案,可能它对于现在来说已经算是老土了,不符合现在的审美,但在当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搪瓷厂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设计,例如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用,就曾被授权制作在搪瓷盆上,上海中国画院的多位画家的也曾为当地的搪瓷厂提供画稿。
现在,再来看这些器件,多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走进厕所,摆着的大都是塑料盆,走进厨房,映入眼帘的有许多不锈钢制品,它们的生产更加简单,价格更为低廉,使用的过程中也不担心磕磕碰碰,所以,随着需求的减少,搪瓷工厂也逐渐衰落的情况。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搪瓷工艺的消失,它反倒在往更加高端和精致的方向发展,例如: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铸铁珐琅锅,而除了炊具以为,珐琅耐酸、耐热、耐腐蚀性的特性,也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电热水器的搪瓷内胆,港珠澳大桥隧道部分的搪瓷装饰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搪瓷面板等等。
近些年来,也一直有着一些搪瓷碗中毒的言论。
搪瓷本身有毒吗?
首先要承认:搪瓷涂层的原料中确实可能存在重金属,但如果考虑到剂量和跑出来的风险,真没必要担心。
搪瓷的瓷釉主要原料是对人体安全无害的矿物原料,主要包括石英(二氧化硅)、长石(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硅酸盐,常用钾长石)和粘土(含水的铝硅盐矿物)。
而另外一部分化工原料里可能会有一些重金属,比如铜、锰、镍等等,用来改善搪瓷的性能,或者是用于调节搪瓷的颜色。
别一看到“重金属”三个字就如临大敌:作为辅料,这里说的重金属其实含量很低,溶出率就更低了。
而且,我们平时说的重金属风险主要来源于环境或食品中的重金属,它们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如果长期接触是可能会被人体摄入和蓄积的。
但是在搪瓷的烧制过程中,微量的重金属几乎已经牢牢地锁死在大量无害的材料内部,也是很难出来的。
不管现在已经不怎么能看到了,但它一直都会存在于我们记忆中,那时候,那真美好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