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因为其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再加上学生自身、家庭环境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一部分小学生无法在这一门科目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这样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学习习惯差、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能力差、成绩不及格、反应迟钝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会使学生无法健康发展。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数学不像语文,它是一门需要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科。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久而久之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厌倦作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并存在自卑心理,即便有疑惑也不敢向老师提问,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方式不正确,学习效率低,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在努力学习后成绩仍不理想,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2.社会及家庭因素
从社会因素来讲,因为互联网和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小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极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古人朱熹曾言:“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长时间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学生对数学这门需要思考的科目就会产生抵触心理。
从家庭因素来讲,有些家长的学历并不高,对孩子的学习非但不能给予全力的支持,甚至秉持读书无用论观念,对孩子平时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不管的态度,潜移默化中会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小学生好玩好动的性格特征,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下无法及时地复习巩固,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線下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1.全面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常抓不懈,耐心引导,密切联系家庭教育。古人云“熟能生巧”,应持续不断地训练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老师需与家长保持双向联系,通过不断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以便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倘若家长只是纯粹将孩子的成绩寄希望于学校,在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因孩子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就不断埋怨指责,势必造成数学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孩子更加抵触数学,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2.努力增强学困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寻常高出3~4倍。”数学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关爱和关心,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学困生因为成绩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在课堂中应格外给予其关注,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在答出正确答案后给予其表扬,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及时鼓励,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课后对这些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辅导,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3.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
学困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成为课堂上的“陪客”,教育家布鲁姆把学生比作医院里的病人,指出:一个医生的责任不是在作出有利还是无利的诊断后就结束下来,还应当自问自己还能为病人的现状做些什么。因此教师应当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考卷时,认真分析并记录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更有针对性,补齐学生的知识短板,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考试成绩。
4.成立学习互助组,帮助学困生
让互助组里算理、算法掌握得好的学生为学困生做小老师,辅导帮助他们,并让学困生在理解掌握后再讲给小老师听。相互督促进步。老师既可以选择数学成绩好的班级同学,也可以选择让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辅导工作,为了让学困生做到“笨鸟先飞”,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都相对较低的学困生,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同时,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培养学困生运算兴趣,训练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小学阶段学好数学,夯实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数学老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困生自身的努力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总而言之,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兴趣不高,态度不积极,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更应重视学困生的教学辅导,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阴影,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