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亚健康时,很多人会找养生会馆做按摩、推拿、拔罐等来缓解不适。但北京朝阳法院法官助理赵晓琳提醒,这不仅容易出现安全风险,还有乱象暗藏其中。(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按摩店竟挂起了中医招牌
案例:张明看到某按摩店的宣传网站上宣称其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隶属于某中医院,是某中医药大学定点实习基地,拥有美国某知名医学教授以及某博导等专业理疗师,便到该按摩店接受热敏灸服务,但却因理疗师操作不当被烫伤。张明起诉到法院,请求判令按摩店退还预付费用,并承担赔偿责任。庭审中,按摩店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其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会员,也不能证明其隶属于某中医院。
提醒:非医疗机构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动,在机构名称、经营项目名称和项目介绍中不得使用“中医”“医疗”“治疗”及疾病名称等医疗术语,不得宣传治疗作用。但现实中,一些机构在宣传中使用“中医”“医学会”“中医堂”“中医会馆”等字眼,将无医师执业资质的人员包装为“业内资深人士”“妙手回春”“华佗再世”等情形屡见不鲜,消费者不要被误导。
用针灸治病却致胃出血
案例:李新因胃部不适到某健康管理中心做理疗,该中心负责人王某为他把脉后,主动推销中医针灸诊疗,并对他施行胃部及腹部针灸。针灸后,李新胃痛强烈,送医后被诊断为腹部开放性损伤,胃体大弯侧网膜动脉喷射性出血。经鉴定,与针灸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李新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经查,该中心无行医诊疗资质,但仍提供针灸服务,属非法行医。
提醒:非医疗机构及人员在经营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及其他有创性、侵入性或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作为社会性非医疗中医养生机构,仅能提供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和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养生保健方法,如想从事中医类诊疗活动,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中医医学技术的个人想从事中医诊疗相关活动,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
拔罐被感染还退不了钱
案例:李园为缓解疲劳,在某养生会馆办了按摩卡,之后便在这儿进行按摩、拔罐,但由于店员消毒不严格,造成了创面红肿发炎。李园以服务质量问题为由要求解除服务合同,退还预付的服务费用、赔偿损失,但该会馆以不能证明感染与其有关为由拒绝。法院判令双方解除服务合同,会馆退还李园未使用的服务费用、赔偿损失。
提醒:大家消费前要仔细查看商家执业证照,也可通过查看市场监管机关的公示信息、征信系统等方式充分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商业信誉等。若是在平台购买相应的服务,要查看资质证明。如想做按摩、推拿等理疗,应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或选择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资格证的机构或个人。此外,支付预付费用时应留痕,使用现金付款要索要收据。在身体遭受损害时及时就医,保存好病例资料,必要时可选专业鉴定机构鉴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